壹、新會計準則的變化
(A)基本規範的變化
在基本準則中,最引人註目的變化是引入了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進行的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公允價值法是資產評估的方法之壹,其他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實現現值法、現值法等。按照公允價值法,評估資產是“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的,因此可能存在較大的利潤操縱空間。另外,國內的評估機構缺乏公允價值方面的經驗,實際操作起來可能會有壹些困難。
在壹些西方發達國家,公允價值已經被廣泛應用,因此在我國引入公允價值是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標誌。為了防止公允價值的濫用和利潤操縱,準則規定了公允價值的前提,即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地計量”。
(B)折舊變動準備金
根據新會計準則,“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無形資產跌價準備”自2007年起提取後不能轉回,只能在相關資產處置後進行會計處理。
當利潤上升時,計提更多的折舊;利潤下降,降價準備就沖回來。這是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手段之壹。會計準則變更後,上市公司無法沖回上述準備工作。
(三)改革債務重組方法
在新會計準則中,債務重組將規定債務人因債權人的讓步而獲得的利益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原計入資本公積;而公允價值的引入,在實物債務中,將以公允價值計量。因此,壹旦壹些無力償還債務的公司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這可能會大大提高每股收益(EPS)。
股權激勵
在新會計準則下,激勵機制對當期利潤有負面影響。
近日“股份支付”征求意見稿發布,財政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處理方法,采用公允價值法計算期權成本,對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按照新會計準則,甲公司總股本為65,438+00,000股,市價為2元,以65,438+0元的認購價格向管理層發行65,438+000份看漲期權。根據期權定價模型,其認購期權價格為1.5元。因此,公司必須在利潤表中列示100× 1.5 = 150元的費用,相應減少每股收益幅度0.015元。而且以上費用都是不能扣稅的。
㈤庫存管理改革
在新會計準則下,存貨管理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對采用“後進先出”方式的公司和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產生壹定的影響。
在新的存貨核算方法中,取消了“後進先出”法,采用“先進先出”法進行核算。對於以前采用“後進先出”的公司,存貨量大,周轉率低,會造成毛利率和利潤的異常波動。
比如,在原材料價格下跌的過程中,電氣設備公司壹旦采用“後進先出”法,成本就會大幅上升,毛利率就會快速下降,當期利潤就會下降。
二,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壹)壹些新準則影響企業利潤
現行準則規定,債務重組中免除或少付的債務只能計入資本公積,而新準則規定,原債務的賬面價值與以現金或非現金資產、債轉股償還債務時實際支付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存貨的核算方法在新準則中也有所調整。取消了“後進先出法”,所有企業都要采用後進先出法。對於原本采用“後進先出法”的企業來說,核算方法的轉換至少會引起毛利率的波動。具體影響要看庫存周轉、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
(二)減少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
新會計準則減少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限制了企業利潤調整的空間範圍,規範和控制了人為操縱利潤,粉飾經營業績,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壹是取消“後進先出法”,采用“先進先出法”。存貨計價方式的選擇會對當期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當存貨價格上漲時,采用後進先出法會使當期成本增加,當期利潤減少;采用先進先出法,企業當期成本降低,利潤增加。當存貨價格下跌時,效果是相反的。過去,企業可以通過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來調整當期利潤水平。由於後進先出法不能真實反映存貨的流通情況,新準則與國際接軌,取消了後進先出存貨計價方法。這壹準則的改變將使企業無法改變作為利潤調整手段的存貨計價方法,從而使企業的存貨真實反映實際歷史成本,減少人為操縱的因素。
二是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只有在資產處置時才允許進行會計處理。通過計提和轉回資產減值準備來操縱利潤是企業常用的手段。在虧損會計期間,企業可以通過轉回前期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利潤;在利潤會計期間進行反向操縱,大幅計提減值準備,增加當期費用,減少當期利潤,以便以後期間利潤下降時轉回。
(3)抑制關聯方操縱
關聯方操縱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之壹,新會計準則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加大關聯交易的披露力度。在利潤操縱中,企業往往傾向於利用缺乏公允性的關聯交易將利潤從壹方轉移到另壹方,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新準則明確擴大了關聯方的定義,包括對企業具有控制、* *共同控制、影響重大的壹系列三類。以及無論是否發生關聯交易,具有控制關系的關聯方企業都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母子公司關系,並明確指出要披露的層級具體包括母公司、最終控制方和向公眾提供財務報表的最低中間控股公司。此外,關聯方發生交易時,取消了金額或比例的披露選項,要求企業披露交易金額,重大交易既要披露交易金額,又要披露交易金額占交易總額的比例;要求披露未結算項目的詳細信息和金額;強調只有在提供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企業才能披露關聯方交易采用了與公平交易相同的條款。壹方面,新準則增加了關聯交易披露的範圍和內容;另壹方面,明確和具體化了以往的壹般要求,增強了關聯交易的透明度。
二是擴大了合並報表的範圍。新準則規定,所有能夠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應納入合並報表範圍,不得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準。此外,新準則規定,合並財務報表的類型除了舊準則規定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表、合並利潤分配表外,還包括合並現金流量表、合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附註,其中對合並現金流量表編制的規範及時有效地填補了現行實務中的理論空白。這壹規則的變更遵循了實質會計原則,使合並報表真實反映了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信息,堵住了壹些企業慣用的分拆若幹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較差的業務排除在合並範圍之外的伎倆,從而粉飾了企業集團的整體業績。
綜上所述,與現有的17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體系由壹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組成,其規範的交易和事項的內容更加全面。新會計準則首先在上市公司實施,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適用範圍仍有差異。除少數事項外,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顯然,新會計準則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對上市公司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