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資產減值
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壹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樣“壹刀切”的好處是企業無法通過沖回減值準備來調整利潤。同時,筆者認為嚴格限制資產減值轉回有時並不符合經濟事項的本質。比如,企業生產設備價格去年下降,今年大幅上漲,這很正常。為了更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本質,應當允許有條件地轉回資產減值準備。
第二,債務重組
在新會計準則中,對債務重組的現行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即將債務重組的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入賬,改變了以往將其作為“資本公積”入賬的做法。這樣做的好處是還原了資本公積的本質,就是資本溢價。對於以實物償還債務,準則要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利潤額這壹變量。關聯企業的債務重組應按照關聯交易準則進行。
三。固定資產
新準則要求,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方法和預計凈殘值每年至少復核壹次。當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與原估計不同時,企業應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凈殘值,采用未來應用法,使未來業績受到壹定程度的操縱。此外,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考慮估計固定資產的廢棄成本,該成本計入固定資產原值,在以後年度通過折舊計入相關成本和費用。但廢棄成本的估算本身是很主觀的,目前也沒有相關的參考說明。企業可以通過估計廢棄成本來調整利潤。
四。無形資產
舊準則直接將R&D費用計入管理費用,而新準則將企業的R&D分為研究開發兩個階段,並允許符合壹定條件的開發階段的支出在無形資產完工時予以資本化並定期攤銷,提高了R&D期間的利潤率,提高了企業科技開發的能力和積極性。但是,由於R&D企業無形資產風險高、周期長,很難區分研發階段和壹些費用。
筆者認為舊的規定更科學,因為新的國際標準在五個方面影響利潤。會計準則是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情。西方國家對無形資產(如專利)的保護遠比中國發達。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假冒偽劣和仿制較為嚴重,無形資產貶值較快。將發展支出資本化不符合審慎原則。同時,公司在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分界點上有很大的主動權,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績效管理。此外,新準則沒有明確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和方法,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無形資產的攤銷來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動詞 (verb的縮寫)淺談公允價值的應用
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新會計準則的壹大亮點。
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新會計準則謹慎使用公允價值,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準則中采用。就公允價值本身而言,不具有可操作性,但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剛剛建立,公允價值的計量和確認並沒有可操作性很強的規定和依據。此外,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市場信息傳遞影響力不強,同壹種商品的市場價值差異較大,體現在公允價值的運用上,個別企業可能利用公允價值的確認操縱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