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新時期網絡的三大危害

新時期網絡的三大危害

回顧臉書的用戶隱私事件,不難發現,科崗和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了用戶信息,臉書並未參與其中,但也對用戶隱私數據負有責任。

像臉書這樣掌握大數據的科技公司數不勝數,泄露用戶隱私的人也不少。如果掌握大數據的科技公司用戶隱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隱私泄露可能有以下危害。

危害壹: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受到威脅。近年來,網絡上大大小小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頻發生,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爭奪的“香餑餑”,要麽被直接出售非法獲利,要麽被不法分子用於從事電信詐騙、非法討債甚至綁架勒索等犯罪活動。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人們泄露的隱私,篩選分析用戶特征,精準作案。例如,在中國安防產品行業協會公布的壹起案例中,滬上某上市公司總賬會計陳某被不法分子收集的信息從公司微信群中克隆,騙取1.69萬元,是壹起典型的因隱私泄露引發的網絡詐騙案件。

危害二,威脅國家和公司安全。畢竟隱私泄露對個人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公司和國家的傷害是巨大的。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對方公司的壹些重要信息,賣給競爭對手,從而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如果關鍵行業的公司機密被泄露,不僅對公司是致命的,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比如土耳其5000萬居民的信息泄露,壹名黑客攻擊了土耳其存儲國民身份信息的信息數據庫,將導出的信息泄露到公網,其中包括埃爾多安在土耳其的詳細身份信息,對土耳其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危害三,用戶的思想容易被裹挾。雖然隱私泄露對個人、公司、國家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但更可怕的是,隱私泄露還能包裹用戶的思想,改變用戶的三觀,最終引導整個社會向設計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著名的臉書用戶隱私泄露案中,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從臉書獲得的用戶數據,分析用戶的行為和思想,並對用戶進行精準投放廣告,在用戶收到的信息中加入影響總統選舉的元素,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選民的思想,達到擁抱用戶思想,進而操縱美國總統選舉的目的。

  • 上一篇:小型文化傳媒企業如何籌集資金或解決資金問題?
  • 下一篇:托馬斯的創業故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