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壹家英國工程設計公司的來信,信中稱“外白渡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現已到期,請註意該橋的維護”,還強調“建議水下混凝土橋臺采用木樁基礎和混凝土空心板墩進行修復”。
這封信是壹百年前上海外白渡橋的設計施工單位英國霍華德·厄斯金公司寄來的。全部手繪完成於8月25日1903,中方保存的壹套圖紙* * *壹直保存在上海城建檔案館。1947外白渡橋安全使用四十年後,發現橋臺下沈十三厘米,進行加固。這是外白渡橋的第壹次大規模維修。
從1906打樁,1907竣工到2007年,外白渡橋經歷了清末(4年)、民國(38年)、新中國(61年)三個朝代,英國霍華德公司換了四五代。按照中國人的思維,他們有壹百個理由。除了趙州橋和錢塘江大橋,我們有壹百種可能完全忽略壹座橋的設計者和建造者的名字。讓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百年來外白渡橋堅不可摧的內在品質,更是百年後我們能收到這樣壹封無言的信,而是壹份對方根本不會在意的商業承諾,能讓傲慢的英國人百年來謙遜細致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封信讓我再壹次感覺到,我們壹直以來都忽略甚至提到了這個常識性的問題——職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