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5年3月7日起調整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政策:
壹是將現行住房貸款優惠利率恢復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商業銀行作為法人可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利率水平和內部定價規則。以5年期以上個人住房貸款為例,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現行優惠利率5.31%高出0.20個百分點。
二是對於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可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具體調整的城市或地區,可由商業銀行法人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房地產價格上漲情況確定,不得壹刀切。
同時,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由現行年利率1.62%下調至0.99%,法定準備金存款利率維持1.89%不變。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金融機構將繼續支持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這壹政策調整有利於從需求端形成對未來資金價格更合理的預期。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納入正常的貸款利率管理,有利於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定價機制。
超額準備金存款是金融機構存放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用於支付清算、倉位分配或作為資產使用的備付金。隨著金融電子化和人民銀行大額支付清算系統效率的提高,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進壹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流動性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有利於理順中央銀行利率關系,優化準備金存款利率結構,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銀行貸款的直接目的是按照約定及時足額收回本息,實現收益。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任何風險因素都可能最終影響貸款收益的實現。銀行追求的不是單純的“利潤”,而是“效益”。這個“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包括環境效益在內的社會效益。
銀行的安全經營原則與貸款的環境風險密切相關。獲取企業環境治理信息對商業銀行構建良好的信用風險管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環境問題和信貸安全上,中國有過深刻的教訓。據悉,1996年,國家為了治理嚴重的環境汙染,關閉了淮河沿岸近1000家化學制漿造紙廠。安徽省淮北市有42家小造紙廠,淮北市金融機構因環境汙染治理因素損失的貸款接近3.5億元。可見,與金融部門共享環境信息系統,保證環保與金融信貸的聯動,將是環保與金融安全的雙贏。
環保部門與金融機構緊密合作,既能實現環保目標,又能防範信貸風險,從而達到“壹舉兩得”的效果。銀行通過信貸限制汙染項目,將有效促進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發展。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政策性銀行對影響環境的信貸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在國外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政策體系。
好的政策只有通過有效的執行才能產生實效,而政策執行的關鍵在於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監管。只有加強政策的銜接,確保監督管理部門能夠依靠充分的依據,實現真正的聯動,才能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
環保部門、銀行和銀監會充分及時交換信息,牢牢掌握第壹手資料,相互通報相關規定和制度,建立操作流程和措施,是確保綠色信貸政策有效實施的壹項緊迫任務。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標準,強調相互關聯,明確審查與監管的銜接,消除制度漏洞。不僅銀行部門要充分了解環評手續和環評文件的合法性,而且汙染企業的通知也要以明確的方式傳達到銀行部門;不僅要讓銀行部門看到環保部門的工作流程,還要讓他們了解和理解。銀行部門也要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將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及時傳遞給環保部門,讓環保部門及時了解企業動態,提前介入監管。
環境和經濟政策的實施需要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而這種共同努力不僅僅來自於* * * *的知識,更來自於部門之間消除專業認知障礙後工作的順暢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