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信息化教學工具提供了9個教學中常用的工具,分別是:獲取和處理教學資源的工具;信息交流和共享工具;制作演示文稿的工具;信息管理和表達工具;教授數字故事制作工具;知識管理工具;網絡協作工具;教學和研究工具;網絡教室管理工具。
這本書以問題的形式說明了各種信息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信息化教學工具既可以作為教師的培訓教材,也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後備教育技術手冊。
編輯推薦
教師信息化教學工具是“十二五”教師教育培訓規劃的教材之壹。
目錄
模塊1教學資源的采集和處理工具
Project 1如何獲取各種多媒體素材?
第二項如何對多媒體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
模塊2信息交換和共享工具
如何在project 1中熟練使用QQ?
如何使用YY並進行語音聊天?
第三項如何使用飛信並及時發送信息?
第四項如何使用新浪微博和博客?
模塊3制作演示文稿的工具
project 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project 2 PowerPoint有哪些高級操作?
模塊4信息管理和表達工具
如何在Project 1中熟練使用Word2003?
第二項如何熟練使用Exccl2003?
模塊5教授數字故事制作工具
項目1什麽是教學數字故事?
第二項:如何利用音視頻制作教學數字故事?
項目三:如何用WindowsMovieMakcr制作教學數字故事?
第四項如何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數字故事?
模塊6知識管理工具
Project 1如何利用360個人數字圖書館管理教學資源?
第二項如何使用RSS訂閱?
第三項如何用WindManager繪制思維導圖?
第四項如何用靈感畫概念圖?
模塊7網絡協作工具
如何在project 1中使用百會工具?
第二項如何使用維基?
模塊8教學和研究工具
Project 1如何搜索中外文獻?
項目2如何使用問卷網上調查系統?
模塊9網絡教室管理工具
Project 1如何使用極地多媒體電子教室?
項目2如何使用淩波的多媒體電子教室?
問題2: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工具,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哪些具體形式?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包含四個要素,即“情境”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壹,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意義的建構;“協作”和“對話”是學習過程中的人際和人機交流。協作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學習小組的成員可以通過對話協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意義建構”依靠學生的主動性,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樣,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合作、對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建構當前所學內容的意義,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因此,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中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轉變為幫助和促進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學生從外部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信息所承載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客體)。教學過程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建構,從講解的過程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的角色也從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究、建構意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利用這個工具查詢資料,探索信息,進行協作學習,相互交流。下面簡單介紹兩種模式:
1,個別指導。這是經典的CAI模型之壹,試圖通過計算機在壹定程度上實現教師的指導性教學行為和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它的基本教學過程是:計算機提出並提問→學生回答→計算機判斷回答並提供反饋。在多媒體模式下,個性化教學CAI的教學內容可以圖文並茂,互動形式更加生動。
2.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是壹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可以給學生提供軟件包,比如力學計算程序,SPSS,Mathematica,Matlab等等。
此外,如操作與實踐、教學模擬、情境學習、案例分析等。也是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習為中心,促進學習者綜合能力的培養。
也可以參考這個zhidao.baidu/question/254521627.
問題3: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作用是什麽?
作為學習對象的信息技術
作為演示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交流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個人咨詢工具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
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處理和知識建構的工具
作為協作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研究和發展工具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作為評估工具
計算機作為教學管理工具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和應用軟件。它也經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它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理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壹系列因素都需要信息化。
問題4:數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分類有哪些資源?顧名思義,它們是所有能被人類開發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教學資源是指學校教學過程中支持教與學的壹切資源,即教師和學生為教與學所能開發和利用的壹切物質、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種學習資料、媒體設備、教學環境和人力資源等。,具體體現在教科書、練習冊、活動手冊和練習本,以及實驗和課堂演示中使用的實物,還有視頻、軟件、光盤和網站。本模塊主要討論信息化教學資源,是狹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壹種。主要是指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數字化材料、課件、數字化教材、網絡課程以及各種認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嚴格來說,信息化教學資源和信息化學習資源在概念內涵和外延上是有壹定區別的,但在本書中,並沒有嚴格區分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即把它們視為同壹個概念。
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範(征求意見稿)》,目前常見的信息資源主要包括9大類,即:媒體素材(包括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試題、試卷、課件和網絡課件、案例、文獻、常見問題、資源目錄索引和網絡課程。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添加其他類型的資源,如電子書、工具軟件、認知工具、電影等(引自俞聖泉等,2005)。當然,分類並不壹定以此為標準。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來區分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只要合理。
(1)媒體素材: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素材單位,可分為文字素材、圖形/圖像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動畫素材五大類。
(2)試題庫:試題庫是根據壹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對某壹科目的* * *化,是在壹個數學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育測量工具。
(3)試卷:試卷是各類考試的典型試題集,這裏的試卷是數字化試卷。
(4)課件和網絡課件:課件和網絡課件是教育教學的軟件,可以相對完整地教授壹個或幾個知識點。根據操作平臺,可分為網絡課件和單機課件。網絡課件需要能夠在標準的瀏覽器中運行,並通過網絡教學環境被所有人共享。在單臺計算機上運行的課件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
(5)案例:案例是指通過各種媒介元素表現出來的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代表性事件或現象,這裏的案例也是數字案例。
(6)文獻資料:文獻資料是指與教育有關的政策、法規、規章、重大事件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這些都是數字資料。
(7) FAQ: FAQ是對某壹特定領域最常見的問題給出全面的回答。
(8)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壹領域非網絡資源的相關網絡資源地址鏈接和索引。
(9)網絡課程:網絡課程是通過互聯網表達的某壹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照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上教學的支持環境。
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新課程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支持。課程結構和內容的改革擴大了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需求,為其提供了更大的應用空間。沒有合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的先進技術潛力就難以得到充分挖掘,這必然影響人們對信息技術作用的認識,從而阻礙現代教學觀念的形成,影響教學方法的改革,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的普及也就失去了意義。
問題5:教學交流的信息工具有什麽好處和優勢?當今社會正變得越來越信息化和網絡化。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環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挑戰,了解和掌握壹些必要的信息教學工具已成為新時期教師的“必修課”。目前常用的工具有哪些,這些工具能給教學工作帶來什麽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應用這些工具之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壹.信息檢索工具----谷歌和百度
網絡信息檢索是目前人們獲取信息最常見的方式。互聯網上有越來越多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需要利用壹種有效的信息檢索工具——搜索引擎來發現和獲取。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Coogle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是目前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網站。越來越多的教師經常使用Goo或百度收集教學中需要的各種資料,掌握信息查詢——方法和技巧,學會下載或引用網絡資源。成為網絡時代教師的壹項基本功。
二、教學溝通工具——電子郵件、QQ、msn
1電子郵件
E-mail就是e-mail,是壹種非實時、異步的網絡通訊工具。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基本的網絡通信方式。電子郵件以電子格式(如文本、多媒體文件等)將信息發送到收件人的郵箱。)通過互聯網,並且收件人可以隨時閱讀,具有使用方便、投遞快捷、成本低廉等優點。電子郵件因其方便快捷而被廣泛應用於教育領域,成為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的首選方式。
2 QQ、MSN
QQ和MSN都是在線即時通訊工具,功能基本相同。與電子郵件相比,即時通訊工具的最大特點是信息的實時同步傳遞。教師可以使用QQ即時收發信息,語音和視頻面對面聊天,甚至與同事或學生傳輸文件。QQ還有壹個群功能,可以用來組建網絡工作組或者專門的學習小組,方便多人同時交流。即時通訊工具簡單易用,功能強大,目前的用戶群正在擴大。尤其是在學生人群中,滲透率非常高。想想吧。當學生習慣了用QQ和別人交流,老師怎麽可能輕易放棄這個和學生交流的好渠道?
三、教育敘事工具——博客
BLog-BLog是weblog的縮寫,即Web和log的結合,簡稱“Weblog”或“博客”。博客不僅是壹個網絡交流平臺,也是壹個個人網站。博客是壹種按時間記錄學習過程和思考體驗的工具,更註重個性化的思想、方法和過程。博客的優勢使其與教育敘事研究有著天然的契合。博客可以作為個人電子文件系統,用來記日記、收集信息、寫教學反思、寫讀書筆記等。,並且易於對內容進行分類和管理。可以作為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博客也可以是教研組、研究組的虛擬教研平臺,可以創建博客群,在網上討論教研,合作編寫教材。博客具有技術門檻低、個性化、協作性等特點,吸引了很多教師學習和應用這壹工具。博客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不斷深入,湧現出許多創造性的成果。
四、學習社區建設工具——BBS、Wiki
1論壇
BBS(電子公告板)是壹種廣泛使用的網絡交流工具。現在的BBS多以網頁的形式搭建,通過發帖和回復的方式進行在線討論,所以BBS也叫網絡論壇。BBS是由壹定的空間,壹定的人數,相應的組織體系,成員的參與,壹些共同的興趣,特定的文化,共同的認同心理和歸屬感所組成的,所以也可以稱之為“虛擬社區”。BBS應用於教學領域,可以用來建立壹個虛擬的學習社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壹個遠程的場所...> & gt
問題6:上海彭達計算機系統開發有限公司在產品功能方面,重點是“統壹集成門戶”、“用戶身份認證管理”、“行政辦公系統”、“學校綜合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學校基礎管理系統”、“培訓管理系統”、“系列模擬教學系統”、“網絡教學系統”。
其功能特點:1)軟件嚴格遵循組件化設計架構,使業務邏輯模塊化,開發組件化。方便功能擴展和與第三方產品對接。2)滿足學校在業務上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3)數據交互平臺和統壹用戶認證整合學校數據,解決校園“信息孤島”問題;4)人性化、智能化的用戶交互設計,非常方便用戶使用。
北京立業龔欣科技有限公司專註於“個性化校園網”、“學生個人門戶”、“高校綜合信息管理”、“在線教育管理”、“在線試題庫”、“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為“職業院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基於職業院校的管理特點,高校提供網上辦公、校領導、招生管理、財務管理、學籍管理、院系管理、獎學金管理、教務管理、班主任管理、任課教師、後勤管理、實習管理。
其功能特點:1)加強協同辦公,用軟件連接多部門協同的工作;2)結合學籍、獎學金等部門的數據上報需求,輸出提交的數據;3)獨特的“校領導”功能,使校長通過系統了解學校整體情況和各部門工作情況;4)能適應技工學校的頻繁變動(技工學校的頻繁變動是指因招生變化而調整院系和專業;班級合並和分班;部門職能變化。)。
杭州鄭方軟件有限公司專註於統壹門戶平臺、內外門戶網站、應用集成、內容管理、公共服務、個人服務、協同服務、個性化桌面。
其功能特點:1)提供了將各種WEB應用系統與門戶系統集成的手段,用於完成不同應用系統的接口集成;2)提供安全的憑證登錄手段,實現訪問外部系統和內部系統時的單點登錄,不能修改;3)提供用戶自定義界面功能,滿足用戶個性化使用需求;4)提供門戶應用開發框架和工具支持,滿足學校部分非系統級應用的快速實現需求。
綜合分析可知,各系統功能基本涉及校園綜合門戶、高校信息管理、電子資源庫等功能,基本可以滿足高校的不同需求,而上海彭達在“模擬教學”方面具有壹定優勢。同時,上海彭達還開發出“汽車專業系列產品”等眾多產品,北京立業龔欣壹直致力於中職院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發,其中北京立業龔欣“學院通”系統在學籍變更、招生就業管理等方面技術優勢明顯。杭提出的主要是建設壹個統壹的平臺,更強調壹種服務。可以說三款產品的功能特點差別不是很大,產品的優劣也不明顯。但需要強調的是,上海彭達和杭州鄭方的產品更適合高校,他們的研發基礎也是基於高校管理和教育流程,而北京立業龔欣的“College Link”是基於職業院校的校園管理系統,更適合職業院校。
問題7:獲取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途徑學習對象是哪些信息技術?
作為演示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交流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個人咨詢工具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
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處理和知識建構的工具
作為協作工具的信息技術
作為研究和發展工具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作為評估工具
計算機作為教學管理工具
問題8: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和傳統環境下的教學有什麽區別?首先是教學內容的變化。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化為由聲音、文字、動畫、圖像組成的動態的、三維甚至四維的教材。網絡教學的應用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書本的知識得到了豐富和拓展,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其次,是教學過程的改變。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已經從傳統的知識歸納和邏輯演繹轉變為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習的新型教學過程。
第三,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設計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習”的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創造、創新、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合作與協調的能力。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認知主體。
最後,體現在教師角色的轉變上。教師從傳統的知識解釋者、傳遞者、鼓動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師不再是教學設計的唯壹知識來源。教師不能再以知識傳授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著眼於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為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創造有利情境,讓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知道“從哪裏”和“如何”獲取所需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和根據知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
總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講座為主,學習環境比較差。信息化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探究、互動,學習環境非常豐富。
問題9: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有什麽區別?傳統教學設計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有什麽區別?1.教學內容不壹樣。雖然課本沒變,但傳統的教學內容只是課本知識。使用信息化手段後,可以對教材進行加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過去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變為由聲音、文字、動畫、圖像組成的動態的、三維甚至四維的教材。網絡教學的應用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書本的知識得到了豐富和拓展,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學過程不壹樣。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下,教學過程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聽。整個班級都是老師主導,學生很少有或者根本沒有時間自己思考。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已經從傳統的知識歸納和邏輯演繹轉變為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習的新型教學過程。課堂真正以學生為主導,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3.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和各種學習資源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習”的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創造、創新、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合作與協調的能力。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認知主體。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只是忠實的聽眾。很少有或根本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我所學的只是對課本內容的復述。
4.教師的不同角色。教師從傳統的知識解釋者、傳遞者、鼓動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在信息化教學的設計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壹來源,教師不能再把知識的傳遞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著眼於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造有利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知道“從哪裏”和“如何”獲取所需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和根據知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
問題10:語文課程(1)信息化教學有什麽特點?教材的多媒體化:教材的多媒體化是利用多媒體,特別是超媒體技術,建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的、動態的、可視化的表示。越來越多的教材和參考書變成了多媒體,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可以呈現聲音、動畫、視頻和仿真的三維場景。比如有壹個關於英語詞匯的兒童多媒體學習軟件。有壹張圖集合了常用的動作名詞和圖片。當妳選擇單詞chase時,電腦會通過語音告訴妳“chase”的意思是跟在某人或某物後面跑。如果妳還想知道跑步的確切含義,再點壹下,電腦會呈現出關於跑步的語音解釋和動畫。在這樣的多媒體學習材料中,圖片之間似乎有壹條看不見的鏈,叫做超鏈接,這種帶有超鏈接的多媒體也叫做超媒體。俗話說,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體“電子書”,活人讀死書的時代將壹去不復返,因為多媒體教材本身就是活書。如何設計「活書」?如何學好《活書》?這是信息時代師生面臨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