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很苦惱。我顯然是壹個粗心的人。我現在怎麽會被這些小事困住?但現實是我被困在了這個怪圈裏。我試圖和心裏的小人講道理,但是算了吧,今天說了,明天就忘了。每當我想掙紮的時候,怪圈裏總有壹股力量把我拉回來,日復壹日。於是,我麻痹了神經,做好了麻木的準備。
還好,偶爾還是會看書。
我在書架裏翻出了三體《封印》,開始第二次嘗試閱讀。雖然看不懂技術知識,但我聞到了壹點哲學的香味:用什麽樣的眼睛去觀察宇宙和文明?世界上有我們認知之外的無限可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壹個問題。
“空不是什麽都沒有,空是壹種存在,妳要用空的存在來填充自己。”三體1裏的寺長老告訴魏成儒。
老實說,我不明白。但是壹個晦澀難懂的哲學問題怎麽會這麽容易理解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增長,不同階段對同壹問題的理解是不同的,變化也是壹樣的。
所以我看到了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它其實是在表達三體人已經表達過的思想:妳看到天空是空的,但實際上天空是無所不包的,有巨大的信息量。而妳模糊地看到清明上河圖,但它畢竟是人類的作品,信息量有限。宇宙看起來那麽空,其實宇宙默默的包含了這壹切。實驗引導的哲學。空不是什麽都沒有,只是妳看不到它背後隱藏的信息,妳會覺得它是空的。無聊並不是真的無事可做,而是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這麽多事情可以做。認知決定世界。”
Emmm……...我好像有些想法。因為我想起了身邊很多朋友經常抱怨的壹句話:好無聊!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麽會這樣。
結合自己得出結論,我只看言情小說,劇和綜藝只看我認識的明星。壹旦遇到書荒、劇荒,就跳到下壹個問題;這是下壹個問題:手機QQ微信微博和小謝樂占用了我的碎片時間,成了我的親密“男友”。就算沒有新聞看,微博刷了千千幾千遍還是控制不住手滑動解鎖;吃什麽,穿什麽,洗衣服,收拾桌子,成了歷史上的四大難題。
哦...我好像明白為什麽了。
圖書館的第十三層有上萬本書。為什麽我只去七樓看言情?航拍中國,國寶比愛極光有趣多了?周末帶著相機去外面看看剛開的櫻花,品嘗新鮮的食物,遊遍青山,泛舟江河;手繪壹幅畫,收拾桌子,提高生活質量;看到沒見過的時光,體驗沒做過的體驗,用各種方式認識人...啊,我的業余時間是滿的。
每次被瑣事壓垮的時候,我都會擡頭看看天。天上那麽多星星,宇宙之外可能還有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