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縣委、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工業項目招商主業,堅決落實縣壹級下達的任務和目標。
法律依據:
平江高新區2021工作計劃
2021年園區工作的總體目標是以工業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園區企業擴能為抓手,加快工業經濟增長。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增長2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實繳稅收增長20%以上,確保科技創新位居全省園區前列,在全市各縣區工業園區年度績效考核中排名靠前。“壹園兩區”全年引進四大主導產業項目40余個,其中5億元項目5個,1億元項目1個。“壹園兩區”新建工業標準廠房654.38+0萬平方米以上。年內新開工項目30多個,竣工投產項目20多個。具體做法如下:
1,立足產業升級,著力提升項目質量和效益。投資之後,滿園都是。突出招大引強,發掘三類500強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洽談,力爭總投資6543.8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破零。明確寧德食品工業園、群峰玻璃纖維、同創科技的投資計劃,爭取春節後盡快簽約。抓住小微項目,全面構建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小團隊招商、鄉友招商、中介招商、全員招商的全方位招商模式,放眼長三角、珠三角,緊盯長株潭等重點區域,加快上下遊產業項目集聚發展。食品工業園壹、二、三期要全覆蓋;雲母產業園要滿園;烏市工業園區實際投資過億的項目有12多個,每個月實際投資過億的項目應該有1個。靈活招商,爭創名企產品加工基地和包裝基地。加快項目建設。食品工業園三期將於3月開工建設,年內建成;食品工業園四期於4月開工建設;商業綜合體項目將於4月開工建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根據情況安排。加強項目指導和幫扶,督促方正三期、榮泰二期、恒基二期、聖慈科技等試點項目5月底前滿負荷投產,力爭新金港三期等項目3月開工建設。加快實施G536園區段提升改造、迎賓西路、城市綜合體、智慧園區系統、清沖水廠二期、攪拌站、集中安置區等基礎配套項目,力爭6月開工建設,做好火電配套產業園項目、石膏建材產業園二期前期規劃。加大園區土地清理工程力度,推進園區、烏石鎮、園藝中心壹體化發展。加強產業鏈規劃。盡快完成三大主導產業五年規劃,著力強化鏈條補鏈和延伸鏈條,實施品類擴張,力爭年內引進食品、雲母、石膏建材行業配套企業和重點連鎖企業5家以上,不斷完善產業鏈。休閑食品產業產值達到300多億元,雲母制品產業達到50多億元,石膏建材產業達到1多億元。新增雲母制品、石膏建材兩大主導產業20億。
2.基於服務升級全面優化開發環境。行政審批權限進壹步下放。根據《湖南省園區賦權指導目錄》(湘府辦〔2020〕49號)要求,深入推進審批服務簡政放權,確保該放的都放,該下放的都下放。進壹步充實園區行政審批人員力量,強化園區行政審批中心,優化園區“窗口”服務。建議園區使用“行政審批服務專用章”進行審批管理。對需要上報的,各部門要“見章蓋章”,入駐園區各部門審批人員要設置準入條件,實行定期考核調整機制,確保入駐人員業務精通、工作負責。同時整合各執法部門的職能和力量,建立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最終實現“壹個印章負責審批,壹個隊伍負責執法”。商務服務水平進壹步提高。繼續實施2019-2021平江縣重點企業聯合幫扶實施方案,全力構建“縣級領導聯合幫扶、縣級部門對口幫扶、園區幹部幫扶”的企業幫扶機制,落實園區幹部聯合企業工作責任制,打造“救火模式”的專業化聯合企業服務團隊。企業的發展勢頭可以進壹步挖掘潛力。加大園區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挖掘其潛力,落實和兌現縣級各項優惠政策,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加強企業戰略、生產經營、市場營銷、人才引進、勞務用工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全面推進年初27個前期項目中的16個(9個已完成,2個因招商計劃調整)逐步到位。充分激活園區企業發展動力,釋放引領效應,力爭年內引導5家以上有實力的企業擴大產能或完成技術改造,年增長20%以上。稅收超億元企業1家,稅收超5000萬元企業1家,稅收超1000萬元企業1家。同時,更加努力穩定外貿,鼓勵企業“走出去”,推動後疫情時代外貿經濟破局升級。進出口額將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增長。力爭年內輔導兩家上市公司進入排隊發行階段。中天郭芙的另壹方鄭達完成初審工作,山潤油茶完成備案工作。安全環保監管進壹步加強。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園區生產環境持續穩定,每季度召開企業安全生產會議,年內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應急消防演練等活動。深入推進“洞庭湖清浪”行動,今年內完成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完成全園管網修復工程,切實加強安全環保人員培訓,建立健全日常檢查和不定期抽查雙效監管機制,確保園區環境安全。以實際行動推進園區環境管理,嚴把進口項目安全環保關,特別是加強危險固廢處理、土壤汙染修復、建築揚塵汙染、燃煤小鍋爐汙染、涉氣企業煙氣汙染等方面的防治,逐步實現集中供氣,確保園區空氣質量逐年優化,進壹步做好園區常態化保潔和綠化維護,努力打造生態園區和綠色示範園區。公園周邊環境進壹步優化。依托烏石鎮及周邊村組,加強力量下沈和工作協調,及時有效化解企業與周邊群眾矛盾,年內妥善處理秀水12組、安置區建設等突出問題,爭取園區紅線內安置戶有計劃、有步驟搬遷,確保園區生產建設環境持續優化。同時,做好常態化防疫工作,確保園區企業生產零風險、零感染。
3.不斷夯實基於效率提升的要素基礎。土地方面,年內完成園區調整擴建,盡快完成土地空間利用規劃修編,爭取將零散地塊、廢棄農田納入規劃並充分利用。確保正常預留土地500畝以上,全面建設平江高新區“壹園四功能區”,包括綜合功能區、休閑食品產業功能區、雲母制品產業功能區、石膏建材產業功能區。融資方面,確保年內到位8億元以上,其中市場融資7億元以上,政策性融資6543.8+0億元以上。加快完成農行雲母產業園壹期654.38+0.9億元貸款後續工作,力爭上半年盡快放款。抓住時限,按時間節點做好工行5000萬元流動貸款、建行1億元流動貸款、農商行4000萬元貸款等成熟項目的續貸工作。以即將開工的食品園三期、混凝土攪拌站等項目為基礎,夯實基礎,完善相關資料,爭取上半年盡快啟動融資程序,全力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同時,進壹步加強與省市工信、科技、發改、財政、統計、園區辦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對接。,充分挖掘競聘項目申報,全年爭取上級無償資金3000萬元以上。在人才引進和就業方面,進壹步加快融合步伐,深化企業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利用廣招天下英才、巴陵人才計劃等機遇,幫助企業引進R&D人員和高管超過100人。進壹步拓寬勞動用工渠道,全年幫助企業解決2000多名職工的就業問題。(截至2月21,園區已開工企業98家,復電75.96%,在崗5313人,缺工1608人)。在能源使用方面,進壹步加強水、電等企業能源保障,確保燃油能源供熱項目3月底到位。
4.以管理升級為基礎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快財興鞋業、昆玉重工等閑置企業清理進度,全年清理閑置土地和廠房500畝以上。切實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全年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省級科技創新平臺2個,成為真正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力爭通過考核進入A類,力爭用2-3年時間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繼續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全省統壹部署做好園區改革準備工作,推進公司轉型,提升運營能力,優質企業國有參股。進壹步完善四個工作組機制,不斷激發幹部官員創業活力。以上為初步方案,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方案進行細化和調整,以適應全省園區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