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廈由馬海洋行設計,裕昌泰建築廠施工,占地面積1.739平方米,建築面積1.654,38+0.984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東(外灘沿線)、南(延安東路2號)有門,正門在東。外觀不拘壹格,立面巴洛克,前門有四根愛Onek柱,左右兩根,內門有壹根小愛Onek柱,門上有刻有圖案的半圓形券頂。人口區有巴洛克風格的裝飾。東、南立面均為橫三節、豎三節。二至五樓的凹進部分有陽臺,半圓形鐵欄,六、七樓有Onek柱。東南角凹入弧形墻面,立面多變。外墻的第壹層和第二層是用花崗巖磚建造的,以形成底座。飛機呈之字形,裏面有壹個天井。每層樓外面是辦公室,大開間,木地板。裏面是走廊,窗戶高2米,明亮。過道鋪著白色瓷磚和馬賽克地板。1939樓又加高了壹層。在亞洲大廈大門兩側的柱子上,有兩塊殼牌抱柱(弧)的原始銅牌。當公司離開大樓時,它被拆除到它在圓明園大樓的辦公室,現在它作為歷史文物保存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在舊中國,人民和工業用油必須從外國進口。80年代以後,人們拋棄了用油燈和紅蠟燭照明的習慣,改用煤油燈(也叫洋油燈),於是油的市場越來越廣。上海是中國進口石油最早、銷售量最大的港口。那時,所有的石油都是由外國公司賣給中國的。其中,隸屬於美國洛克菲勒集團的美國洋行最早在中國經營石油業務。當時美孚洋行從印尼運來的石油到達上海,由著名商人葉成忠包銷。1900年美軍在上海成立公司,1904年在上海成立油庫。英國商人亞洲石油公司也在上海九江路7號設立了辦事處,電話1907。亞洲公司是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倫敦,分支機構遍布五大洲。
在中國,有華南公司(在香港、廣東、廣西和福建經營石油業務)和華北公司(在上海和中國其他省份經營石油運輸、銷售和儲存)。1904年,美國商人德士古石油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壹開始就超過了亞洲。畢竟德士古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壟斷組織(當時美軍排名世界第壹),德士古很快就排到了第三。三家公司都竭盡全力爭奪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已經延伸到工廠、農村和小城鎮。那時候,在中國村民之間的鐵路、公路、河流沿線的粉墻工廠裏,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家公司和農村很多小雜貨店的廣告,他們的品牌也被釘在上面作為銷售點。
不久之後,中國自己的光華石油公司成立後,這三家公司非常恐慌,相互勾結。租界工商所沒有給光華的加油站發條子(許可證),三家公司甚至讓光華經銷的煤油難以降價銷售。光華最終為美軍收購。亞洲公司每年的石油銷售額占中國需求的四分之壹,賺了很多錢。亞洲公司在上海還有三大油庫,分別位於高橋沙、淩家木橋和西毒。亞洲剛剛在上海設立辦事處,試圖通過低價傾銷搶占中國市場。1908,其每罐煤油凈重15 kg,價格僅為0.75元。到1926,每罐2.5元。
1950亞洲大廈被華東石油公司接管。1959,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房地產管理局、上海絲綢公司遷入辦公。1966由房產部管理。1996外灘房屋置換期間,這棟樓成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太平洋戰爭爆發,亞洲公司被日軍接管,公司多名英國員工逃往重慶。抗戰勝利後,公司恢復營業,合並華南、華北公司,經營業績超過戰前。新中國成立後,各地分公司陸續倒閉,上海的公司保留了50多人,貿易活動較少,只從事化肥、農藥等業務。1966全部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