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亞洲第壹農民,年收入500億,培養了48個億萬富翁,大媽保潔身價千萬。

亞洲第壹農民,年收入500億,培養了48個億萬富翁,大媽保潔身價千萬。

去年65438年10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壹份榜單:2019胡潤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按市值對中國所有民營企業進行排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壹個非常陌生的名字——溫氏美食集團出現在名單上。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溫氏集團是做什麽的,做什麽生意的,但在這個榜單上,溫氏集團“異軍突起”,以6543.8+090億元的市值位列榜單第26位。

雖然這次上榜了,但是因為股市大起大落,沒過多久就反彈了。

但這也讓人疑惑,溫氏集團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的?這家企業背後有哪些故事?

石聞集團的主業,其實並不那麽“高大上”——那就是養豬。

在我們現在的文化觀念裏,養豬這個行業並不光彩,更談不上暴利,但溫氏集團為什麽能做到如此巨大的規模?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溫氏集團的誕生中找到。

上世紀80年代初,受改革開放浪潮影響,廣東省雲浮市壹位名叫溫北英的養雞戶在當地開辦了壹家養雞場。然而,由於缺乏經驗,養雞場很快陷入了財務危機。

當時,溫北英非常氣餒,甚至壹度決定關閉養雞場。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另壹個農民走了過來,讓溫北英買些雞,養在家裏。那時候的溫貝英已經不打算在生意上“打拼”了,看到有人幫他“回血”也很開心。

只是賒賬給了這個農民壹批雞,附帶飼料、藥品和相關技術。臨走前,他還告訴那個農民,如果他有什麽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隨時問他。

在他的幫助下,農戶的雞很快就放生了,溫北英主動幫他聯系買家。長此以往,兩人都賺了壹筆小錢。

其實直到現在,他還是沒有發現其中的商機,但是當農民賺錢的消息回到村裏,村子就炸開了鍋。

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文北影,想和他做生意。文北影的雞很快被搶購壹空,滿足了村民的需求。他甚至特地買了壹批貨...

直到這時,溫貝蔡穎才突然意識到,這並不是他壹直在尋找的商業道路。

就這樣,壹個偶然的機會,探索出了“公司農戶”的養殖經營模式。

溫北英聯合7個養殖戶集資8000元,* * *共同創辦了畜牧合資公司,也就是溫氏集團的前身。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公司迅速迎來成長,逐漸成長為當地知名企業。

石聞集團的領導層深深知道,沒有無數農民的支持,公司無論如何也跑不起來。原董事長文鵬程曾公開表示,公司的創始理念永遠是“* * *”,讓更多人吃到蛋糕,讓員工在公司發展中分享紅利。

為此,公司成立後,溫氏集團采取了員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從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現在溫氏集團持有的股份已達7000多股。

此舉雖然減少了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但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奉獻精神,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員工和股東的利益統壹,使溫氏集團在決策和具體執行上處於內部統壹的狀態。這就是溫氏集團成功的秘訣。

去年,石聞集團水產業收入達到700億人民幣,市值超過萬科,成為中國水產業的神話。

在溫氏集團,員工持股占很大比例。以前石聞集團有個保潔阿姨負責打掃衛生。光是這個保潔阿姨手裏,就有幾千萬以上的集團股票!

在溫氏集團的所有員工和股東中,誕生了48位億萬富翁。

無數普通農民因此受益,這種“還政於民”的精神,全世界也很難找到第二個。

然而,與普通的私營企業不同,石聞集團非常重視創新和業務擴張。

養雞項目穩定下來後,集團內部召開會議,認為養雞已經到了自己的上限。無論增加多少投資,都沒有多少回報。

最後,經過壹系列的研究和討論,該集團決定擴大到養豬業。馬上著手這件事,從購買豬苗到銷售渠道,公司解決了所有問題,養殖戶只需要養豬。

最終公司會按照合同價格回購給養殖戶,還會額外補償托管費。

溫貝穎發明的商業模式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從好的方面來看,它整合了采購和分銷,可以節省壹些成本,避免農民承擔的風險。

然而,從負面來看,集團面臨的風險將大大增加。畢竟市場是多變的,誰也不能保證從合同簽訂到出欄這段時間,豬肉價格會不會在市場上波動。

很多人勸文北英謹慎,但文北英斷然拒絕。他說,集團是為農民服務的,所有利潤都要和農民分,所有風險都要集團自己承擔。

2004年,國內爆發嚴重禽流感,溫氏集團合作的養雞戶幾乎全部損失慘重。

為了穩定群眾情緒,溫氏集團拿出44億利潤中的36億作為補償安撫農民。

2013年,禽流感再次爆發。由於瘟疫,市場信心大減。溫氏集團收的活雞堆積如山,沒人敢買。這個時候,集團還是向養殖戶保證,每只雞至少賺壹塊錢。

在幾乎虧本的借貸模式下,溫室集團名聲在外。短短幾年,在全國20多個省份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五的水產養殖企業。

從壹個地方小廠到壹個巨頭,石聞集團已經完全完成了自己的轉型。

這種商業模式的優勢直接體現在抗壓能力上。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我國養豬業受到很大影響,幾乎人人損失慘重。

中國“養豬業第壹股”牧原集團當年虧損十幾億,雛鷹農牧也虧損五個多億。只有石聞集團在風暴中穩步前進,當年甚至賺了幾十億。已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水產養殖集團。

為什麽溫氏集團能屢屢抵禦疫情的沖擊?這主要得益於其運營者的遠見卓識。

溫氏集團及其重視科技對水產養殖的加持,早在1991,溫室集團就已經開始了信息化管理。那壹年,溫氏集團只有90萬元的資產,但那壹年,他們足足投入了17萬元,為公司配備了電腦,記錄所有的種子數據和飼料數據。

1991做這樣的布局是什麽概念?要知道,那是世界上第壹個“www”網站出現的那壹年。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電腦只是壹個科幻小說的概念。而後來廣為人知的騰訊和阿裏集團,直到1978年以後才陸續湧現。

溫氏集團抓住“互聯網”的機遇,開發了壹套方便農民的管理方法。他們曾經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了壹個“中央控制箱”,負責飼養養殖動物和清理圍欄。

同時,還有自動報警系統。如果動物出現異常,或者護欄、水質信息出現問題,都會在第壹時間收到消息,並實際做出反應。

如今,與溫氏集團合作的農民只需打開手機,就能知道農場裏動物的溫度和濕度。壹個人可以輕松管理幾千頭豬,每頭豬的人工成本不到50元。

為企業和個人都贏得了巨大的競爭力,這也是溫氏集團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壹。

此外,溫氏集團每年投入大量資金,與各大高校合作,尋求更高效的養殖技術。早在1992,溫北鷹就拿出了壹部分股份,與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系緊密合作,開發出了更有營養的新型飼料。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溫氏集團已經完全實現了飼料自給自足,其集團自制的飼料不僅效果更好,而且營養更豐富,甚至比市場上的其他飼料還便宜。

水產養殖業有壹個通用的指標叫“料肉比”,也就是說,多少公斤飼料才能產出壹公斤肉。

目前世界養豬業的平均水平是2.8,2.8斤飼料換1斤豬肉。如果使用的材料高於2.8,關聯企業將很難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消耗少於這個數字,企業將獲得比同行更多的利潤。

那麽溫氏集團的飼料肉比是多少呢?答案是2.3。也就是說,單就飼料而言,石聞集團可以比同行少花18%。正因如此,石聞集團也被稱為水產養殖業的“華為”。

如今,石聞集團年屠宰生豬數量已達2000萬頭,占全國市場的4%,堪稱中國水產養殖龍頭企業。

長期以來,關於溫氏集團騙取國家生豬補貼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這種觀點不可能完全沒有根據。按照今年最新的養豬補貼政策,國家每頭豬可以補貼200元左右。

如果溫氏集團的2000萬頭豬全部獲得相關補貼,可以獲得40億元左右。考慮到溫氏集團每年的總利潤只有70億元,這個數字可以說是言過其實了。

但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問題並不簡單。養豬是壹項艱苦的工作。2020年溫氏集團在生豬方面的總收入是500億元,利潤率只有14%。

剔除這40億補貼,收益率只有6%,幾乎相當於普通理財產品。

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必然會導致更多資本流出養殖業,轉向其他領域,導致我國整個養殖業難以健康發展。中國人想吃肉,不得不花更多的錢從國外進口肉。因此,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是必要的,也是有益於民生的。

對於溫氏集團來說,40億的補貼只占其豬肉收入的不到十分之壹。溫氏集團2020年財報顯示,當年集團總收入為749億元,國家豬肉補貼僅占其總營業額的5%左右。

這個數字不小,但說溫氏集團是靠騙國家補貼做大做強的,顯然不合邏輯。

由此可見,僅僅依靠國家補貼,是完全不可能做出這樣壹個千億市值的企業的。

溫氏集團雖然得到了國家的照顧,但更多的是企業自身的努力和創新,值得我們肯定。

作為壹家民營企業,石聞集團多年來壹直立足於工業。從宏觀角度來看,這類企業對經濟穩定也有巨大作用。

去年,世界總產值為80萬億美元,而股票市場的證券總額超過3000萬億美元。

壹個互聯網企業,短短幾年就能做到幾千億的市值。相比之下,大多數實體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人往往在自己的領域默默無聞幾十年。

這背後的現實值得我們反思和警惕。這些實體是否強大,關系到國家的硬實力。毫不誇張地說,石聞集團是“水產養殖的華為”。

石聞集團最初是由七個農民建立的。通過合作共贏的模式,用幾十年的努力做大做強。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僅是壹個企業,更是壹種商業模式的象征。

他證明了廣大勞動人民可以不靠或少靠資本加持而成功。

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給這些困難的民營企業更多的包容。

參考數據

【1】豬雞業務增長,石聞股份2019凈利潤增長2.5倍。新京報

[2]溫氏股份擬81億元控股新大牧業,實現河南市場零突破。新京報

  • 上一篇:保誠萬能險怎麽樣?有哪些代表性的保險產品?有哪些註意事項?
  • 下一篇:壹個人在兩家公司能拿工資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