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厭氧系統運行需要檢測哪些數據?

厭氧系統運行需要檢測哪些數據?

中國水網近日采訪了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凱軍。總工程師王凱軍長期從事水汙染控制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推廣工作,主持了多個重大廢水處理工程的設計。還主持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國家重點項目,在行業內有廣泛的影響力。前壹段時間,總工程師王凱軍領導的863項目剛剛結束。該項目是國家重大水汙染控制技術與治理項目之壹,由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Xi交通大學、濟南十方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厭氧生物反應器——“厭氧復合循環顆粒汙泥懸浮床反應器”。厭氧顆粒汙泥懸浮床反應器吸收了UASB、EGSB、ic等現代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特點。考慮到反應器在高負荷下的運行特點,通過設計合理的反應器高徑比,配合反應區循環、出水循環和沼氣循環,使反應器具有高汙泥床高度、高汙泥濃度、高混合度和高基質降解驅動力的特點。在分析上流式顆粒汙泥床(UASB和EGSB)反應器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上流式反應器、汙泥顆粒化和分相器的類型。這些基本結構類型和新的生物反應現象拓展了生物反應器的內涵,不僅可以指導新型厭氧反應器的開發和應用,還可以進壹步拓展到好氧和缺氧生物處理領域。因此,懸浮床反應器技術繼承了上流式反應器的形式,強調顆粒汙泥和生物膜顆粒的統壹作用,使顆粒(汙泥)在流動狀態下保持完全懸浮狀態。在線復合反饋調節系統根據進水、水質和反應器運行性能的變化,采用出水內外循環與沼氣循環相結合的復合循環方式和技術手段,促進顆粒汙泥的快速形成並保持顆粒結構和活性,實現反應器內基質與微生物的充分接觸和傳質,加快反應速率。具有以下特點:1)通過調控汙泥床的懸浮程度,促進顆粒汙泥的形成及其在反應器中的停留和更新,也促進了反應器內氣/液/固三相之間的充分接觸和傳質;2)內外水循環與沼氣循環的比例,化學藥劑的用量等。可通過在線儀表自動調節和控制,實現反應器系統pH和堿度的最優控制;3)通過調節出水或沼氣循環的內外復合循環方式和比例,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低耗和穩定運行。在厭氧懸浮床理論、厭氧懸浮床反應器的流態、動力學和功能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示範工程已運行壹年多,厭氧懸浮床反應器負荷穩定在30~40kgCOD/m3.d,最高負荷達到52 kgCOD/m3.d,負荷指標達到國際厭氧生物反應器先進水平。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形成了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專業研究團隊,成果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總工程師王凱軍在采訪中表示,目前厭氧技術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工業廢水場、城市汙水汙泥厭氧消化與厭氧處理、固體廢棄物(包括填埋、農業廢棄物等)厭氧處理。)和農村沼氣。城市汙水汙泥厭氧消化是壹個傳統領域,但其技術、規模、應用都難以與國外相比,這與經濟、政策、技術有壹定關系,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因素。雖然有人認為國內已經有技術先進的成功項目,但壹個項目的成功並不代表整體水平。總體來說,國內技術和國外技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近二十年來,工業廢水厭氧技術發展迅速,但與國外相比仍有壹定差距。在整個厭氧技術中,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農村沼氣有壹定的立足之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農村沼氣房的應用。整個農村有2億多農民,到2004年底,有15萬戶家庭經營沼氣池,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沼氣池。二是沼氣化糞池的應用。沼氣化糞池相當於汙水處理中的無動力反應器,在全世界沼氣領域都是領先的。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20萬套沼氣化糞池。在談到農村沼氣在世界領先的原因時,王凱軍說,主要是農業部做了大量工作,通過政策推動沼氣的應用。在汙水領域,業內人士(如設計院、汙水處理廠)認為厭氧技術比較復雜,中小型工廠很難掌握技術和操作。因此,在政策上,容量小於65438萬噸的汙水處理廠不應采用厭氧消化。相比之下,歐美壹些國家80%都是厭氧汙泥消化。當被問及無氧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時,總工程師王凱軍說,我們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定義開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技術定義是不同的。就政治或行政管理而言,壹個城市建立了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汙水得到了處理,可以說這個城市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危及後代滿足其需求的發展。其核心是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以使子孫後代享有充足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要考慮資源的消耗、土地資源的占用、能源等資源的占用是否合理。在技術上,要考慮采用高能耗還是低能耗,高占地還是低占地的技術,還要考慮高能耗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厭氧技術本身是壹種資源回收技術,其能源可再生。在此前提下,厭氧技術在能源和資源消耗方面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技術。王凱軍的研究小組已經做了許多厭氧應用的成功案例。比如它研究的高濃度廢水,適合厭氧技術。“九五”開始研究UASB,“十五”開始研究新型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其中,澱粉廢水的處理是壹個非常成功的領域。濃度為10000mg/l的澱粉廢水最終有壹定的剩余能量從汙水處理廠的具體處理項目中回收。這個時候汙水處理廠不消耗能源而是產生能源。據初步統計,該課題組在澱粉行業的加工項目占全國總量的50%-60%以上。在整個厭氧技術的應用中,中國在澱粉工業上也是成功的,年產沼氣數億立方米,效益可觀。另外,就是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目前,垃圾填埋等固體廢棄物的厭氧處理技術是壹個新的領域。壹方面,厭氧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向高濃度發展,如汙泥、糞便等,固體含量超過10%。另壹方面是向低濃度發展,如生活汙水只有300-500mg/lCOD含量。王凱軍師從UASB的發明者g·萊廷加,萊廷加在70年代開發了UASB,然後在UASB的基礎上開發了EGSB,後者也是開發者之壹。當今世界UASB和EGSB的應用超過80%,lettingga為厭氧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壹提的是,他沒有在UASB發明後申請專利。lettingga說技術是為全人類服務的。他高尚的人格值得稱贊。此外,他對發展中國家非常有幫助和支持。他的學生幾乎都來自壹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每隔壹兩個月,他會邀請來自各個國家和膚色的學生到他家做客。此外,從專業的角度來看,UASB在工業廢水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他也對兩個方面感興趣:壹個是城市汙水的厭氧技術,lettingga認為只有將其應用於城市汙水,厭氧技術才能真正普及。目前,城市汙水厭氧處理已在印度、南美、巴西、哥倫比亞等地廣泛推廣。二是生活汙水分散處理技術。這種以厭氧為核心的厭氧分散處理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相反,大規模建設汙水廠,就像鋪設管道壹樣,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 上一篇: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銀盛通訊客服電話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