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檢查涉及的批次產品還沒有全部出廠上市,但是壹個可能有兩個。更有甚者,2017年長生生物百白破聯合疫苗因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而被點名。那麽,這類企業生產的藥品只有壹兩個批次不靠譜嗎?這顯然是個問題。所以相關部門要進行核查,看公司已經上市的其他批次的藥物是否安全有效。
當然,另壹方面,“備案造假”並不等同於“假藥”,我們無需過於恐慌。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醫藥專業論壇爆料稱,“病歷造假”在醫藥行業並不少見。除了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還包括原材料質量不穩定,不得不改變工藝;或者人員不足,減少或免除壹些不太重要的檢驗項目,但記錄假裝流程完整。
換句話說,“記錄造假”的後果可大可小,要看具體情況。但無論如何,藥物不是零食,是用來在關鍵時刻救命的。因此,對藥歷造假應該“零容忍”——因為壹旦存在漏洞,就可能從無關緊要的細節發展成致命的問題。
幾年前,印度最大的制藥公司Rambosi陷入困境,最終被太陽制藥收購。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其藥檢結果缺乏相關記錄,涉嫌造假。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蘭博西的藥品不符合質量標準或者存在安全隱患,但最終,這個大品牌徹底消失,成為歷史。
作為前車之鑒,對於藥企來說,顯然應該更加嚴謹,更加嚴謹,才不會讓金字招牌在壹夜之間被打破。對於廣大患者來說,應該為藥監部門近年來的工作點贊——檢索相關報道會發現,通過“飛檢”方式,藥監部門查處了壹批“備案造假”的藥企。
據介紹,“飛行檢查”又稱飛行檢查,是跟蹤檢查的壹種形式,是指在沒有事先通知被檢查部門的情況下進行的現場檢查。顯然,與以往壹些部門在檢查前下發通知讓被檢查單位做好接待準備的模式相比,“飛檢”是壹個巨大的進步。
廣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發現億邦藥業在2065438+2006年4月存在相關產品的欺詐性入庫記錄。2065438+2006年5月,江西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現江西普正藥業有限公司擅自減少處方劑量生產王傳消炎膠囊。
在這些案例中,最精彩的是武漢華龍生物制藥。根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該企業相關產品的生產記錄均為偽造,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明明是從雜貨店買來的,但企業的生產記錄卻顯示是自己生產的...
藥品安全關乎人民生命。我們期待更密集、更有效的“飛檢”,迫使每壹家藥企100%按照流程生產藥品,並嚴格記錄。
來源: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