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IPO上市,中國企業還可以通過反向收購(借殼上市)在納斯達克上市。所謂反向收購上市,就是國內企業在海外收購壹家上市公司作為“殼”,然後上市公司反向並購中國大陸或中國大陸以外的企業法人,再由殼公司實現再融資功能。反向收購上市雖然規避了國內審批程序,但註入資產業務難度大、風險高,短期內難以實現再融資目標。比如中國Xi安的生物科技公司楊淩博迪森,就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並於2005年8月25日成功升級為美國證券交易所。
這樣,“中國概念”公司壹旦根據自身實力確定了納斯達克上市方式,就可以壹步步實現上市計劃。壹般來說,中國公司要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提出申請,等待回復,獲得法律認可,招股書的Redherring階段,路演和定價,然後是IPO和上市階段。只要公司符合納斯達克上市的要求,能夠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關註,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並不難。因為納斯達克是壹個成熟的市場,只要投資者預期上市公司能給他們帶來回報,他們就壹定會熱情追捧這家公司的股票。只要投資者踴躍認購,上市公司就能在納斯達克以高市盈率獲得資金。
如果壹家公司想通過反向收購在納斯達克上市,獲得融資資格將是壹場“長征”。首先,如何保證公司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能夠買到優質的“殼”資源,對公司來說是壹個挑戰。其次,如何註入新業務?如何保證新業務能夠得到投資人的認可?事實上,中國公司購買老板公司的殼資源,註入資產,然後改善公司業績,以達到融資的效果,這將是壹個挑戰。
在納斯達克的23家“中國概念”公司中,19家選擇了IPO,4家選擇了逆回購。這些上市公司對上市方式的選擇,本身就表明了中國企業對納斯達克上市的偏好:相比投資成本、獲得資金的數量和風險,IPO是比逆回購更理性的選擇。
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條件
(1)先決條件:從事生物化學、醫藥、寬帶、信息、光纖、通信和制造(包括傳統行業)的公司經濟活躍時間超過65,438+0年,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
(2)負面條件:
有形資產的凈值必須在654.38美元+05萬美元以上。
最近壹年或最近三年的稅前收入達到654.38+0萬美元以上。
IPO股票必須發行超過165438+萬股。
上市證券的市值必須在800萬美元到654.38+08萬美元之間。
每股最低掛牌價格為5美元。
(三)積極條件: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NASD批準後,需要400多名公眾股東上市。根據SEC手冊,公眾股東持有的股份數量需要大於整股,美國的整股是65,438+000股的基本流通單位。
(4)誠信原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流行壹句諺語:“任何公司都可以上市,但時間會證明壹切”(任何公司都可以上市,但時間會證明壹切)。這意味著只要申請公司堅持誠信原則,上市是遲早的事。
企業海外上市的好處
低成本融資快速提高企業競爭力。
客觀來說,國內證券市場新股發行速度在加快,股票市場規模在擴大。但如果短期內新股發行過多,必然會對二級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主觀上來說,中國發行新股有很多限制。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升國際競爭力,低成本的海外上市將是企業不錯的選擇。此外,與境內上市相比,境外上市周期更短,程序更簡單,從綜合層面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
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後,境外股東將依據公司章程保護其作為出資人的權利,要求上市公司履行公司章程承諾的義務,及時準確地披露信息,從而有效防止“內部人控制”的發生,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在中國海外上市向國外公司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國際競爭力大有裨益。提升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形象
國內企業海外上市不僅為國外企業了解國內企業提供了壹個信息平臺,也為國內企業走向國外資本市場創造了壹個良好的開端。企業通過海外上市,無形中提高了海外聲譽,有利於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在對外貿易中爭取優惠信貸和服務,為企業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市流程簡單有效,短時間內即可完成融資計劃。由於上市程序相對簡單,準備時間短,符合條件的擬上市公司壹般可在1年內實現上市交易。這對中國企業及時把握國際證券市場的商機,在短時間內完成融資計劃,獲得進壹步發展所需的資金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上市準備時間的縮短也有利於上市公司控制海外上市成本。此外,還有其他優勢:在國外證券市場發行股票,股東分散,發行人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募集資金,降低企業被新股東控制的風險。在國外證券市場發行股票可以籌集各種貨幣的資金,滿足對外匯資金的需求。國外證券市場資金面廣,股票容易發行,特別是在國內金融緊縮措施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海外上市後再融資靈活且難度較大,而國內上市公司再融資成本相對較高且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