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3月3日,還有不到壹周就是女同胞的節日了。我在上海創業已經七年了。2010年3月8日,我從海南坐火車到達上海。本來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我的人生規劃是找壹份兩到五年的穩定工作做個過渡(結婚生子),然後辭掉工作追求夢想。然而,國家公務員海南海事局復試後,我突然對穩定的工作失去了興趣,在大學好友的唆使下來到了上海。我想:反正要創業,何必等。從此走上了長達七年的不歸路。
說到夢,我想簡單提壹下我過去的經歷。1981年80後,16歲初中畢業,考入山西水利學校(中專,當時學制四年,國家分配)。中專期間還就讀於鄭州工學院(現並入鄭州大學),2000年畢業後在山西省地質設計研究院工作。看到計算機是發展的未來,我於2002年被Xi交通大學錄取,主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畢業後我參加了全國考研,考上了新疆農業大學碩士。壹路學習下來,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研究生畢業後,我決定為教育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有誌於改變生活的人。
帶著這樣的夢想來到上海,因為之前在老家辦過短期中小學培訓輔導班,對K12教育比較擔心。所以我選擇了研究生課程培訓機構伯恩高祥作為副總裁,主要負責VIP課程開發和研究生課程招生。在三個月的試用期內,項目從立項就賺了20多萬。因為骨子裏和應試教育的沖突,和老板發展理念的不同,我拒絕了老板的挽留。2065438年7月1日,我和壹個網上的朋友林* *創辦了上海百世特教育咨詢管理有限公司。林之前主要在網上賣考研專業課教材,於是公司在賣考研專業課教材的同時做了壹個互聯網教育網站。產品從壹開始的大雜燴網站調整為考研問答收費平臺,再到類似QQ遊戲的找老師平臺。其中復旦大學博士生王*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陳* *,加入了我們的團隊。林負責公司的統壹管理,我負責互聯網產品的需求分析和原型設計,王和陳負責其他雜事。到2011,1的7月份,公司終於入不敷出,大家只好解散。後期4個人每個月只領500元基本生活費。壹年來,我們經歷了壹個互聯網團隊遇到的所有問題,從找技術合夥人到被投資人忽悠,找外包坑,為了生存換別墅辦中小學輔導班。
第壹個創業項目概述: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和產品經理
我的出入境時間:7月1,2065438至7月1,2011。
項目名稱:百事特
小組成員:林* *、楊、、陳* *、王* *
融資情況:無融資。
項目死亡原因:
1.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支撐。
2.團隊的配置與項目不匹配。
吸取了第壹次創業失敗的教訓,第二次加入了壹個拿到5000萬人民幣的創業團隊。我是作為產品加入的。我進去的時候,隊伍裏有20多人。投資人是房地產出身,CEO是外部職業經理人,之前沒有創業經驗,也沒有互聯網經驗。CTO是從海外回來的技術型人才,之前在ERP和通信領域工作過。在我看來,這是壹支華麗的創業團隊。這個項目是在大學和企業之間架起壹座橋梁。企業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任務,學生在平臺上接到任務可以獲得積分獎勵,有積分可以獲得壹些優惠券。最後這個項目幾乎失控,從董事長,到CEO,到CTO,到我的產品經理,到運營總監,銷售總監。每個人對產品的看法都不壹樣。甚至最後在上海很多高校投放了很多終端廣告機,學生用IC磁卡就可以從終端廣告機裏拿到優惠券。5000萬燒了不到兩年就基本花光了。後來想轉型做高校快遞服務站。我和運營總監也去高校體驗了壹個月的快遞服務站。但也是強弩之末,後來這個項目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產品經理
項目時間:8月2011至8月2012。
項目名稱:www.udaspace.com AUO空間
團隊成員:20多人
融資情況:5000萬人民幣
項目死亡原因:
1.團隊從上到下沒有形成統壹的思想。
2.在產品沒有MVP之前盲目擴張。
3.壹個偽需求驅動的產品,只能在失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眼看著5000萬的投資在不斷的試錯中化為烏有,20多人的團隊陸續解散。為了生存,我先找了壹家幼師培訓的教育機構負責在外省開分校,也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總結。吸取前兩次的教訓,我選擇了壹個剛需的市場,就是生鮮市場。在教育機構呆了幾個月後,我立刻開始了我的第三個創業項目——易家站。時間基本在2013年3月。這個項目是我創業以來經歷過最苦的項目,我基本成了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壹個人住在上海最大的小區康城小區100平米的地下室,陰暗潮濕。我想在上海最大的住宅區做壹個互聯網生鮮試點,客戶網上下單,2小時內送貨上門。和閨蜜合夥買了壹輛二手福田9座商務車,跑遍了上海的蔬菜批發市場。我自己建了個網站,裝了超級軟件,跑市場,打包發貨。有壹天半夜在床頭點的蚊香把整個床墊都點著了,因為地下室是濕的,被褥也是濕的,地下室的煙把我熏醒了。還好沒著火,躲過壹劫。我最好的朋友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給我太多的支持。每天除了忙這些事,他有空還要上網找夥伴,參加比賽。整個項目進展緩慢,很少有客戶下單。整件事把我卡在壹個無法掙脫的大坑裏。終於有壹天,壹個交大的朋友聽說我在網上做生鮮,就介紹了他的壹個同學李*,他也是做生鮮的。李*是交大創業班的同學。他當時在做壹個水果切割項目,目標是北京果酷。用戶可以通過在線下單來吃鮮切水果。作為網上生鮮領域的同行,雖然我比他大十歲,但我和他相識相知恨晚,我們很合得來。雖然我還是很不情願去易家站,但是為了和李*成為合夥人,大家達成協議,壹起經營鮮果切。易家站項目被擱置。互聯網社區生鮮服務的經歷讓我意識到,社區生鮮服務最大的難點在於最後壹公裏的配送和品控。為此,我曾經為百寶箱寫過壹份商業計劃書。
第三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創始人
項目時間: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
項目名稱:易家站(www.yijiazhan.com)
團隊成員:2人
籌資情況:個人捐款
擱置項目的原因:
1.遇到了合適的商業夥伴。
不久,我和李搬到了交通大學附近的壹個小區,緊挨著壹個高科技園區。我們開始了切水果的生意。這個時候,微信已經開始被壹些人使用了。我們申請了微信微信官方賬號。通過微信上的宣傳,顧客下單後切開鮮果,送貨上門。那時候最後壹公裏的配送還沒有達達,也沒有蜂鳥。完全靠我們發貨,C端客戶的訂單特別分散。有時壹天的訂單很少,所以我們也必須做好準備。後來為了解決供銷矛盾,我們嘗試做壹些B端客戶,B端客戶對資質要求更高。通過李*的校友關系,找到壹家國企做背書,解決了信任問題,拿到了壹些訂單。最瘋狂的時候,我們三個人花了16個小時切了600箱水果,最後準時送到客戶那裏的時候,大家都快崩潰了。沒有訂單令人擔憂,但訂單更令人擔憂。後來我們看到有公司花巨資引進了大規模無人切果系統,全程不需要人工幹預,把包裝好的水果切出來。打擊我們的野心和鬥誌。正好這個時候,微信的二次開發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就和合夥人商量,是不是應該轉向這個領域,做點什麽。還有切水果的單,團隊夥伴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是賺不到的。在這種內憂外患中,團隊從我們兩個人變成了六個人,最後只剩下我們兩個人。甚至在中途,有壹天早上我們起床,半夜不打招呼就走了,被壹個夥伴發現了。
第四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
項目時間:8月1,2013至5月2014。
項目名稱:新鮮水果派
團隊成員:6人
融資情況:個人投資加風險投資
項目死亡原因:
1.團隊目標不明確。
2.沒有平臺的支持和補貼,完全依靠線上流量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盈虧平衡的。
3.在沒有穩定訂單之前盲目擴充團隊,造成現金流緊張,失去更多試錯機會。
鮮果派項目暫停後,我和李*搬到了另壹個兄弟的精品公寓,放松了壓抑已久的心情,理清了思路。我找到了創業班的同桌張* *,他正好在玩微信開發的開源系統。三個人臨時組成了壹個創業團隊,想出做什麽產品。張* *在為壹家日化公司開發微信的時候想到了做壹個三級分銷系統,打算推廣三級分銷系統。此時此刻,楊家的親戚楊* *,正在找技術團隊做壹個類似大眾點評的項目。楊的媽媽推薦我幫忙。楊* *壹個人來到上海,因為之前參加的壹個互聯網項目感覺不錯,但是有很多細節不夠完善,給總部的回復還沒有調整,所以想自己掏錢做壹套獨立開發。我在原項目的基礎上徹底改進和完善,就是少麥的雛形。
從立項到團隊到達,再到產品原型的確認,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因為有強大的項目經理朱*和強大的程序開發王*,邵邵的開發很順利。第壹次招商會召開不久,前期費用20多萬。馬上因為我和投資人在操作上的壹些分歧,拍了桌子,投資人自己操作自己負責。我逐漸把自己定位為顧問和消防員。2015年2月春節後,很少去公司參與日常事務。投資人去陜西推銷後,進展緩慢,壹直持續到2065438+2006年2月。由於開盤延遲,煤炭市場不景氣,資金緊張。我和投資人協商辭退11程序員,當年的熊熊烈火化為星星之火,留給我壹個壯誌未酬的遺憾,但這也許是從現在開始最好的安排。少麥計劃於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總投資200多萬元。
第五期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
項目時間: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
項目名稱:稍麥(APP)
團隊成員:15人
融資情況:200萬
項目擱淺的原因:
1.雖然可以收到加盟商的錢,但是MVP存在缺陷,不利於推廣。
2.平臺產品要先運營。在找到好的運營策略之前,加大產品研發並不容易,穩壹點就好。
3.缺乏全局觀,全局觀,賣的真正價值是什麽?作為社交電商產品,應該解決信息流、現金流還是物流?
4.沒有把社交放在戰略層面,可以通過微信快速獲取用戶,可以叠代試錯。
當我讓投資人自己玩的時候,我也是四處遊蕩。本想根據自己這幾年的創業經歷,建立壹個創業實驗室,認識更多靠譜的創業者,壹起打磨壹個產品。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有阿裏巴巴技術背景的蔣* *。大家對教育的想法是壹樣的,對軟件開發外包的很多痛點都有想法。還叫來了開發遊戲多年的哥們,做業務咨詢的哥們。他們四個人鼓勵他們做壹個互聯網軟件開發外包平臺,通過協同工具和專業的需求分析來監控軟件外包的全過程,保證需求方的及時接受和開發者的利益。聯系了幾個投資人,談了幾輪,都沒有把錢投進去。剛好有個投資人,楊先生,在崇明有600畝地。經營了四五年,他始終沒有找到擴張的模式。他想以大米品牌單獨種植大米,通過施用有機肥和人工拔草的方式提供優質大米。本想介紹壹個做天貓多年的朋友接手這個項目,幫幫楊先生。壹切都很順利,但是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天貓的朋友沒有來交易,我只好自己臨時應付。我賣貨不專業。我會寫廢話,也沒研究淘寶和天貓好幾年了。第壹筆錢馬上到賬,前前後後投入近70萬。其中25萬買了壹個天貓店(兆豐年旗艦店)。從壹開始我其實就想做壹個智能米桶,用物聯網的思維來帶動大米的銷售,但是沒有好的硬件工程師,只好先專註於純銷售。中間也走了很多彎路。想做壹會兒寶寶的寶寶飯,壹會兒社區,壹會兒微信官方賬號,壹會兒其他五谷雜糧。後來買了天貓店,做了幾次活動,產能跟不上了。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在辦公室裏打包大米。團隊的現金和耐心已經壹點點消磨掉了。2017春節,只留天貓全職,辦公室和倉庫都換到松江,降低快遞成本。找幾個兼職包,先專心做大米銷售。項目還在繼續,但我想放空自己,思考未來的方向。
第六屆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
項目時間: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
項目名稱:古今農科(兆豐年天貓旗艦店)
團隊成員:8人
融資情況:1萬元人民幣。
對項目錯誤的反思:
1.慢慢想,迅速決定,堅決執行。(很多時候我們想的快,決定的慢,執行的猶豫不決,這是很多傳統創業項目夭折的主要原因。)
2.銷售導向的創業項目,初期要以合夥人為主,行為模式化後再招聘員工。如果沒有合作夥伴,先找個合適的外包。
沒有底的口袋,再多的錢也裝不下。投資也是如此。時間、目標、路線、方法、預算五位壹體,相互配合,不然不知道怎麽死的。
7年,2555個日日夜夜,6個全職項目的投入,除了產品經理這份工作,很多時間都花在了思考如何生存,研究產品原型,尋找合作夥伴,見投資人,看了太多的互聯網項目,看到他的高樓拔地而起,他的大樓轟然倒塌。最後做個經驗總結:
1.創業要跟風。對於壹個小的創業團隊來說,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用圈內人的話說:早壹步是烈士,晚壹步是骨灰。棘手的方式是C2C(復制到中國)。遲到了理性放棄。
2.靠* * *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絕不靠兄弟情追求* * *共同利益。所以壹開始壹定要白紙黑字說清楚怎麽退出,怎麽分配利益,怎麽做決定。
3.MVP之前團隊成員不超過5人(不管妳拿到多少投資),妳牢牢控制著現金流。如果是銷售型的創業,妳只有在有穩定訂單之前才會去找合作夥伴(這樣會大大降低妳的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
4.任何時候,永遠記住:目標,目標,目標。
5.產品是基礎,團隊是重點。生而為死,無論是合夥人還是招聘員工,都要想好所有的退出方案再談進入,否則寧願自己壹個人幹,找合夥人比找對象還難。
恢復比賽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失敗只是成功的壹個過程。只要心沒死,夢還在。七年磨壹個“樓”,樓已出鞘!!!
PS:為了保護商業夥伴的隱私,名字用* *代替。上面的故事是絕對真實的。如果有相似之處,絕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