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壹季度車市平均同比跌幅超過40%,不少車企甚至比這還要慘。但也有壹些以大眾、豐田為首的合資品牌和以奔馳、寶馬、奧迪為首的頭部豪華品牌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
尤其是後者。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壹季度,奔馳集團在中國市場銷量為13.9萬輛,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銷量為11.64萬輛。奧迪壹季度在華銷量為11.3萬輛。三者同比降幅均控制在20%左右。相對於大盤40%的跌幅,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
不僅僅是BBA,整個奢侈品市場在疫情中的抗風險能力都明顯優於普通品牌。數據顯示,隨著3月份車市回暖,豪華品牌增速比乘用車高出20%,觸底反彈趨勢更加明顯。
壹季度豪華車銷量同比下降23.5%,主流合資品牌同比下降38.6%,自主品牌下降47.5%。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40.8%。豪華車市場的表現優於大盤。
壹個問題值得所有汽車人反思:為什麽豪華品牌在疫情面前能表現出強大的抵抗力?
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從客觀條件來看,各種表面原因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首先,從人口基數來看,奢侈品牌的市場規模和消費基數遠小於大眾消費市場。以2019的數據為例,乘用車總銷量為2576.9萬輛,豪華車市場量約為300萬輛,約占11%。這使得體量相對較小的市場在面對疫情時,震蕩的空間較小。這個邏輯和從零漲到100和從80漲到100是壹樣的,提升的空間完全不同。顯然,市場基數小的豪華車市場受影響較小。
其次,在此基礎上,受疫情影響的不同行業也會給車市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以美團研究院大數據為例,其2月份3.5萬份問卷的調查數據顯示,69.3%的餐飲商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意損失非常大;25.8%的餐飲商戶表示虧損較大;只有4.9%的餐飲商戶認為損失較小或基本沒有影響。
同樣,高度依賴人口流動的服務業和旅遊業也是如此。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行業的員工恰好是大眾車型的主要購買力。而消費主力穩定性更高的奢侈品市場受影響相對較小。
此外,也不排除廠商偏好刺激消費者的壹些投機心理。例如,在疫情期間,奧迪推出了專門針對醫護人員的“白衣天使”計劃,為抗疫壹線的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優惠購車政策和覆蓋所有車型的車輛。優惠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可能會在壹定程度上讓消費者的購車計劃提前。而大眾品牌原本的盈利範圍並沒有豪華品牌那麽寬裕,給消費者的盈利空間也相對有限,導致他們在處理風險時不夠靈活。
根本原因: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及有效應對策略
以上原因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還是應該從行業和企業去找。
從大的市場來看,汽車新四化帶動的產業升級,使汽車進入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對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車型的需求越來越高。豪華車在這樣的條件下自然崛起。
在這個前提下,會考驗車企自身的戰略戰術,包括產品推廣策略、營銷措施、復工措施等。疫情期間,無論是應對措施還是基礎設施的後續能力,豪華車企的反應速度都是最快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產品介紹方面,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寶馬連續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如i3、i8、5系、X5等。,產品都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其實如果再往前追溯,奢侈品牌年輕化的產品趨勢從2016年就開始出現了。產品線不斷被拉低,寶馬1系,奧迪Q2L都在向年輕人靠攏。這使得不斷膨脹的年輕人口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釋放更大的累積勢能。
在品牌服務方面,奧迪推出了各種上門服務政策。7*24小時在線服務/道路救援;服務產品包延長3個月;原廠延保服務延期;會員卡延期服務。這需要強大的售後服務網絡和專業服務人員的素質來完成。
在營銷措施上,疫情期間,寶馬在寶馬天貓/京東官方旗艦店,每天都舉行專場直播。COM,由學長主持?“寶馬產品精英”講解各類優質寶馬車型,與網友互動;此外,寶馬中國官網、寶馬官方商城、寶馬中國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寶馬客戶服務中心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將陸續上線寶馬實車互動平臺小程序功能。
對工業體系的掌控能力也更強。早在2月10,大家還籠罩在疫情的恐懼中的時候,奔馳就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復工了,聯系了很多人來推動這件事情。自2月17日奧迪在長春工廠復工後,其他工廠也陸續復工。對於很多普通品牌來說更糟糕的是,直到3月中旬才復工,產能的差距直接拉開了銷量的差距。
能保證市場在困難情況下有序進行的,是車企的統籌協調能力。筆者從壹位奧迪長春工廠的朋友那裏了解到,他們復工後的日常檢查工作也很復雜,從吃飯、進廠、上廁所、回宿舍的每個環節都有非常嚴格的制度流程。
以BBA為首的奢侈品牌可以在這壹輪疫情中表現出強大的抵抗力。客觀來說,有市場環境輔助的幸運成分。但更重要的是,車企自身的系統能力為其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間,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阻力。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