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工的核心競爭力
1.現在的金融管制政策讓銀行受益非常豐厚和簡單,導致了銀行的大餅式擴張,相對優厚的待遇也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入到這個行業。直觀感受,我高中同學有三分之壹在銀行工作,可見比例很大。
2.大量新人的湧入,既增強了整個行業的活力,也降低了行業整體的質量。在國有行業跳槽風暴或者股份制銀行快速淘汰的形勢下,很多新人匆忙走上客戶經理崗位甚至相關管理崗位。說實話,很多人(不是特別某個人)並不具備崗位應有的營銷能力或專業知識。面對激烈的競爭,他們往往會犧牲較低級的手段。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行管理者默認鼓勵的結果。
3.回到問題,金融業務的競爭最終還是要回到金融本身。換句話說,沒有什麽比專業更重要。也許這個核心競爭力現在已經不那麽重要了,但是利率市場化來了。是的,那時候最直接的競爭就是成本,存款利率(資產增值率),貸款利率(整體負債回報率)。盲目盈利是絕對不可避免的,但銀行作為企業,永遠要追求盈利。這種帶著鐐銬跳舞,是財務人員或者壹線營銷人員的魅力所在。
4.這幾年,我們身邊的領導壹直在推壹個“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概念。沒錯,銀行在賺錢,而且賺得很多,但是如何和企業共贏,有點挑戰性。就這樣,我們用各種手段:電、國際業務、個人資金甚至融資的結合,為客戶贏得哪怕壹點點的利益(當然,不損害我行利益),這就是手段或者我上述的特長。利率市場化後,這樣的腦子肯定會多動而不是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