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時代的到來,壹個叫做“雲遊戲”的概念再次登場。很多人認為它是傳統遊戲機的“殺手鐧”,讓用戶不用購買昂貴的專業遊戲設備和PC就能玩到高質量的遊戲。那麽,雲遊戲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區分“雲遊”和“端遊”
與“雲遊”相對應的是“端遊”,即需要基於終端設備運行的遊戲。終端設備包括臺式電腦、遊戲本、智能手機、遊戲機和PS4等家用遊戲機。
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和平精英,生化危機,塞爾達傳說...幾乎所有我們熟悉的遊戲都運行在“端遊”平臺上。每當最新的3A級大作出來,我們往往需要DIY升級PC、更換手機或者購買下壹代遊戲主機——硬件平臺的成本加上購買正版遊戲的成本,總是讓亞歷山大這個預算有限的玩家焦頭爛額。
雲遊戲又叫“雲遊”,很多用戶會把它和“網遊”混淆。實際上,它們在運行機制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網遊屬於“端遊”的分支,我們可以理解為需要在互聯網上運行的單機遊戲。比如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分別屬於手機和PC平臺上最具代表性的網絡遊戲——它們都需要將整個遊戲安裝在終端設備的存儲空間中。遊戲過程中,所有的畫面渲染和計算都依賴於終端設備的CPU、GPU和內存,遊戲廠商只通過連接網絡的服務器進行數據的驗證和交互。
“雲遊”的本質是將遊戲過程中的遊戲安裝包、渲染、計算從本地轉移到千裏之外的雲端服務器,對終端設備的CPU、GPU、內存的要求降到最低(無需架設昂貴的高性能主機)。它需要的只是壹個顯示圖片的屏幕和壹個與雲端通信的網絡,以反饋操縱桿、手柄和其他設備的操作信息,並傳輸實時遊戲畫面。
延伸閱讀:網頁遊戲也是端遊。
網頁遊戲雖然不用安裝也能玩,但本質上還是屬於端遊的範疇。因為網頁遊戲是基於Flash或者html5的,數據是從服務器下載的,操作還是在PC本地。PC硬件的性能限制了網頁遊戲的質量。
在業內,“雲遊”通常被稱為GAAS(按需遊戲即服務),玩家只需壹個賬號就可以在壹個雲遊戲平臺上玩所有遊戲。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PPTV上的點播服務,但是點播的內容已經從壹個只能看的視頻變成了壹個可以玩的遊戲——當妳想玩壹個新遊戲的時候,妳不需要考慮PC性能是否足夠,也不需要購買壹個昂貴的遊戲機或者下載購買壹個不便宜的遊戲,只需要“點播”就可以了。
雲遊戲的樂趣
當遊戲的安裝、加載、運行都從本地轉移到雲端,現實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對於普通遊戲玩家來說,雲遊戲的內容無需安裝更新即可立即運行;沒有軟件和硬件沖突、不兼容和閃回的擔憂;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您都可以使用現成的(帶屏幕的)設備來讀取在線保存的檔案,並且您還可以獲得壹致的圖像質量和體驗。
最重要的是,雲遊戲比自救更省錢。舉個例子,壹個3A大作需要至少7000元的DIY主機才能流暢運行,而通過雲遊戲平臺,妳可能只需要花10小時通關,整個過程成本也不過10小時x租賃成本(100元以下)。
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雲遊戲不再需要適應不同時期、不同品牌、不同平臺的硬件,開發和管理成本更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盜版和外掛問題;因為用戶不需要購買昂貴的主機,遊戲門檻大大降低,受眾群體可以最大化,推廣成本更低。
擔心雲遊戲
雖然雲遊戲前景美好,但過去很長壹段時間都是畫在紙上的肉餅。早在2009年,OnLive就在GDC(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雲遊戲平臺,並於2011年6月將雲遊戲服務擴展至Android和iOS平臺。
可惜雲遊戲的“先天死亡點”註定了OnLive將以悲劇收場。
雲遊戲的運營需要玩家所在的本地設備,存儲和處理遊戲操作的雲端,以及串聯它們的網絡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對本地設備的硬件要求是最低的,不需要下載客戶端,只需要最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對CPU有點要求),壹個可以用來顯示圖片的屏幕,壹個用於操作的鍵盤鼠標手柄。
雲和網絡是雲遊戲的“先天死穴”。
其中,雲需要雲服務商和遊戲開發商的共同部署,需要投入巨大的計算資源。以10年前的CPU和GPU矩陣,顯然沒有太多的性能冗余。
網絡是影響雲遊戲體驗的核心因素。雲遊戲的本質是在雲服務器上運行遊戲,將渲染後的畫面轉碼成實時視頻流,再傳輸到本地設備的屏幕上。雲遊戲使用的技術類似於視頻流技術,涉及視頻編碼、網絡傳輸、視頻解碼、上傳用戶實時操作信息,每個過程都有延遲——妳可以想象壹下,玩王者榮耀的時候,超過100ms的延遲會影響操作的準確性,200ms會有明顯卡頓的感覺,460ms就意味著斷網。
受限於當年的硬件和網絡,OnLive雲遊戲平臺只能提供最高分辨率的720P和30fps幀——遊戲體驗極差。
所以當時的資本家並不看好平臺的前景,最終OnLive雲遊戲平臺於2015關閉,隨後索尼收購了其知識產權。
最尷尬的是OnLive在關閉的時候只有1800的同時在線用戶,幾乎沒有付費用戶,而平臺每月的維護費用卻高達500萬美元!
看到隧道盡頭的光
隨著100千兆光纖的普及和5G網絡商用日期的臨近,雲遊戲正逐漸迎來美好的未來。
OnLive之後,很多廠商也加入了雲遊戲的戰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NVIDIA的GRID平臺(已退市)和2015年開發的GeForce Now。
GeForce現在支持NVIDIA自己的Shield、PC和Mac OS平臺,需要50Mbps的網絡才能保證良好的遊戲體驗。它的收費標準是壹個月7.99美元,目前為止已經收錄了包括《絕地求生》在內的超過100款遊戲。
傳統遊戲機廠商索尼和任天堂也沒閑著,相繼推出了PlayStation Now和Switch的雲版本。前者可以直接在線運行平臺上的所有遊戲,每月9.99美元,季度或年度價格有折扣;後者暫時只推出《生化危機7》、《刺客信條:奧德賽》等遊戲,采取指定遊戲收費的策略。比如《生化危機7》雲版價格約為124.8元/180天,暫時沒有影響。
雖然英偉達和索尼布局雲遊戲較早,但他們都遇到了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每年不在數據中心、服務器和網絡設備上花費數十億美元,他們就無法跟上雲遊戲時代的步伐。
對於索尼來說,PlayStation遊戲機業務貢獻了三分之壹的利潤,顯然難以下定決心全面投入雲遊戲戰場;NVIDIA受限於自己的硬件廠商地位和規模,GeForce現在似乎只影響了少數職業遊戲玩家。
好消息是真正的鱷魚終於在2019左右進入了遊戲。
據報道,亞馬遜正在秘密開發壹個可以繞過昂貴遊戲機的雲遊戲平臺。2014和2017年,亞馬遜先後收購了Twitch和GameSparks(英國雲遊戲後端專業廠商),為其布局雲遊戲奠定了基礎。Alexa的成功也使得通過語音控制遊戲成為可能。如果亞馬遜的雲遊戲平臺真的能在2020年上線,那麽這家廠商就可以完成遊戲、視頻、音樂、書籍、粘性存儲等媒體服務的閉環,正式與雲遊戲巨頭展開競爭。
微軟於2018和18年收購PlayFab(壹家為遊戲開發者提供基於雲的工具的初創公司),並於同年發布Project xCloud雲遊戲平臺,包含3000多款Xbox遊戲。
與此同時,2019年5月,有消息稱微軟與索尼合作雲遊戲,業內的解讀是索尼高層感受到了雲遊戲趨勢和強大的谷歌的威脅,決定將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交給微軟解決。請放心,索尼已經表示,與微軟的合作不會影響下壹代遊戲主機(PS5)的開發計劃,這只是為下壹個10年做鋪墊。
Google在2018年6月發布了Project Stream項目。在Windows、macOSX、Chrome OS和Linux系統下,育碧新發布的3A大作《刺客信條:奧德賽》只需使用Chrome瀏覽器就可以通過流媒體技術運行。寬帶25Mbps,穩定下載速度15Mbps,延遲小於40ms,可提供1080P,60fps的畫質,開創了“用壹個瀏覽器玩3A遊戲”的先河。
2019年3月,Google在GDC大會上展示了壹款全新的Stadia雲遊戲平臺,可以運行在任何PC、平板、電視、手機以及支持Google Chromecast電視棒的設備上,兼容Android、iOS、Windows等系統。
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設備同時玩壹個遊戲(文件可以隨意切換,享受* * *),比如在家正在電視上玩遊戲,臨時外出只需要暫停遊戲,之後就可以通過手機繼續開始遊戲的進度。Stadia目前支持4K分辨率+60fps+HDR畫質(需要30Mbps寬帶)的遊戲,支持8K和120fps的遊戲標準將在平臺發布後更新。如此強勁的性能背後,來自於Google數據中心分散在全球的7500個節點,數據中心的每個硬件棧將擁有10.7TFlops的浮點運算能力!
如果上述巨頭在雲遊戲領域的布局離我們太遙遠,那麽我們不妨回頭看看中國。目前國內最知名的雲遊戲平臺主要是動視雲科技的格萊瑉遊戲。Windows、Android和iOS系統的主機只需安裝客戶端APP就可以在互聯網上運行豐富的3A遊戲大作,它們采取的是指定遊戲收費的策略。以剛衛4為例,壹個套餐要1199g,基本等於10人民幣。
很多華為手機都可以配備“雲電腦”。通過這個APP,妳可以使用雲端運行Windows 10系統以及手機中的各種遊戲和軟件。如果租壹臺4核8G標準的雲電腦,勉強可以運行壹些主流的3D遊戲,收費標準是每小時4元。
此外,以OPPO、壹加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也開始涉足這壹領域。在MWC2019上,這兩家廠商分別展示了他們的雲遊戲服務。
如果上述企業的影響力有限,那麽當國內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也選擇跟進時,雲電腦的未來是否會充滿光明?目前騰訊已經推出Start雲遊戲平臺,官網/,兼容Windows、Android、iOS、TV、MacOS。
考慮到國內雲遊戲公司規模普遍較小,騰訊的入局可能會直接改變競爭局面,有消息稱想要重回遊戲巔峰的網易也在雲遊戲方面蠢蠢欲動。
壹些無法繞過的障礙
對於雲遊戲,育碧CEO古利莫特曾預言:“最多托管十年,所有遊戲都會變成雲遊戲,而不是所有遊戲。”事實上,索尼、任天堂、EA、亞馬遜、谷歌、微軟、騰訊之所以推出雲遊戲,就是看到了這種遊戲模式幾乎不可逆轉的“錢景”。
不過現階段雲遊戲還有幾個坎。
首先,雲遊戲需要有豐富的優質遊戲資源支撐。如何吸引更多的遊戲開發者加入我們,需要雲遊戲服務平臺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
其次,網速和延遲短期內仍是雲遊戲的“生死劫”。只有超過25Mbps的穩定網絡環境,才能保證1080P畫質最基本的流暢運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和12,100M以上寬帶接入用戶總數占寬帶用戶總數的70.3%,全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可用下載速率為28.06Mbps,基本滿足雲遊戲流暢運行的下限。
5G網絡的商用有望進壹步縮短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的距離,其低時延更是雲遊戲的絕配。
但需要註意的是,5G網絡的推廣和提速需要壹個過程。5G的低時延只是壹種理想狀態。不能指望5G剛出現就達到理論性能,5G網絡大規模覆蓋和收費標準降到4G目前的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
雲遊戲的最後壹道坎是租用的收費標準。是按單場時長收費的嗎?還是可以在付費期間隨意運行平臺的所有遊戲?如果收費太高,那我們為什麽不去網吧呢?畢竟後者只需要平均每小時4元的收費,也能玩遍所有的3A大作。
總結
雲遊戲是壹種不同於端遊、手遊、頁遊的全新模式。它打破了各種終端限制的壁壘,讓同壹款遊戲可以在任何帶屏幕的終端設備上運行,這也是未來遊戲發展的終極趨勢。雲遊戲何時能徹底爆發,取決於網絡延遲的優化,以及產業鏈廠商能否協商出可執行的利益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