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哪裏可以找到關於合並理論的國外文獻?

哪裏可以找到關於合並理論的國外文獻?

並購理論研究

無憂會計網www.51kj.com.cn時間:2008-1-15 11:02:00作者:吳娟來源:北方經濟,2007年第18期。

隨著現代公司制企業的普遍建立和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理論和實務越來越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註。代表性的並購理論包括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和所有權理論。基於上述並購理論,本文探討了中國企業並購理論的選擇。

關鍵詞:合並理論,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所有權理論

合並會計報表是將公司集團作為單壹會計主體,從整個公司集團的角度反映整個公司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報表。但在界定公司集團內單壹會計主體的邊界時,存在不同的思路,從而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合並理論,這些理論直接影響了合並會計方法。

母公司理論是從公司股東的角度看待母公司與其子公司之間的控股合並關系的壹種合並理論。該理論側重於反映母公司或控股公司股東在合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中的份額,而不關註少數股東的權益,將其視為整個集團的負債。

實體論是從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組成的統壹實體的角度來看待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控股合並關系的壹種合並理論。它對被合並主體中的少數股東和多數股東壹視同仁,其會計報表合並的是母公司控制的資源,而不是母公司擁有的資源。

所有權理論是壹種關註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擁有所有權的合並理論。這壹理論雖然簡單易行,易於編制會計報表,但對於被視為壹個整體的企業集團合並會計報表來揭示其整體實體的經濟狀況並不合適。事實上,它通常被用來揭示合資企業的財務狀況。

壹、合並理論特征的比較

上述理論各有特點,其差異如表所示:

二,合並理論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影響

吳連生認為,可理解性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壹書中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有用性是會計信息的總體質量特征;可靠性、充分性、相關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即有用信息必須具有可靠性、充分性、相關性和可比性。本文分析了合並理論對相關性、可靠性、充分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的影響。

對相關性的影響

相關性確保會計信息決策具有壹個主要的質量特征。企業合並時母公司支付的價值與報表使用者相關,無論是購買股份還是購買資產,都應考慮子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通過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過程或通過資產評估獲得的價值比買方的賬面價值更相關。母公司理論只是根據股權份額反映公允價值。當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少量股份,但實際控制子公司時,體現的公允價值很小。實體理論以公允價值反映購買的附屬資產。在這壹點上,實體理論所反映的信息更具有相關性。但公允價值取決於完全的市場,壹時難以形成或不完善。資產的公允價值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經常被公司用來操縱利潤。因此,公允價值的使用會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二)對可靠性的影響

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是指確保信息能夠無差錯、無偏差,能夠如實反映其所要反映的現象或情況的質量。公司之間的並購,無論是換股合並還是現金資產購買,本質上都是壹種購買行為。在證券交易所合並下,相當於母公司在市場上出售其股份,以獲得現金購買子公司。那麽公司在合並日的資產價值就應該按照收購日的市價入賬;母公司理論下,按照母公司的股權比例確認公允價值,其余按照原賬面價值定價。顯然,這樣的價值無法真實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因此不具有真實性,信息的可靠性也無從談起。

充足性的影響

充分性是會計信息在內容構成上的質量要求,包括完整性和重要性。完整性要求會計信息盡可能包括與使用者相關的實際情況,並給予充分反映。根據母公司理論,合並會計報表中經常會遺漏壹些相關信息。母公司理論下的合並會計報表詳細反映了母公司的相關項目,但只是簡單地反映了子公司的少數股東項目。在實體理論指導下編制的合並會計報表能夠反映控股股東和非控股股東各自的期初和期末權益、留存收益以及各自當期的收入和股利,因此在實體理論指導下編制的合並會計報表更加完整。

重要性是指會計信息對使用者來說應該是重要的,即當壹項會計信息被遺漏或表述不正確時,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母公司理論強調法律控制權。當母公司對子公司只有較低的投資比例並實際控制時,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也必須將子公司納入合並範圍。在計算少數股東權益、損益和利潤抵銷時,以股權投資比例為基礎,忽略了壹些重要信息,影響用戶決策。

(D)對可比性的影響

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礎;同時,同壹企業在前期和後期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方法和政策,以保證不同企業之間以及同壹企業前期和後期信息的可比性。母公司理論下的合並會計報表對子公司資產采用雙重計價方法,子公司資產按照母公司投資比例以公允價值計價,其余以賬面價值計價。當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同樣的資產在前期和後期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信息的可比性會受到質疑。

(E)對可理解性的影響

可理解性要求會計信息具有能被使用者理解的特征。股票市場有效運行的壹個重要條件是盡可能將相關信息轉化為股票價格。相關信息能否轉化為股票價格,關系到信息的表達方式和投資者的能力,這就要求會計信息的表達方式通俗易懂,能夠被投資者所理解。在母公司理論下編制的合並報表,對同壹項資產采用不同比例的雙重定價來抵消內部未實現利潤,增加了會計處理的復雜性。同壹資產的估值因股權投資比例的變化而變化,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理解的難度。其實這些復雜的處理是不必要的,也與相關定價原則相矛盾。相反,實體理論對子公司的資產采用單壹公允價值,對內部未實現利潤采用完全抵銷,這既簡單又便於信息使用者理解。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實體理論提供的會計報表信息更加完整、客觀、可比。因為實體論是站在整個企業集團的立場上,其目的是服務於整個企業集團的全體股東和債權人(包括子公司的小股東)。合並報表能夠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少數股東的期初和期末權益、留存收益以及各自當期的利潤和利潤分配情況。

三、我國會計報表合並理論的選擇及原因分析

(壹)中國會計報表合並理論的選擇

我國1995頒布的《企業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側重於母公司理論,而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側重於實體理論,規定不屬於母公司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份額應當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列示,屬於少數股東的子公司當期凈損益份額應當在合並利潤表中列示。另外,合並商譽的計算采用母公司理論。

(2)原因分析

實體理論是並購理論的最佳選擇。

1.未來股份公司的股份會越來越分散。在過去,少數股東可能比他們的母公司擁有更多的股份。這很可能使母公司“淪為”過去意義上的小股東。雖然從“控制”的角度看,母公司仍然是母公司,但這種股份的減少可能會使按照母公司理論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的目的更加不盡人意。因此,只有實體論才能為所有持股比例相同的股東提供合並整體的財務信息。

2.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壹步完善,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債權人的利益越來越重要。在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間提供貸款擔保的情況下,合並報表對於商業銀行等債權人了解整個企業集團的真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非常重要。因此,實體論所倡導的開放式合並報表目的顯然適合我國信息需求的實際情況,而其他合並理論所闡述的合並報表目的則過於封閉。而且,實體理論與我國現行的會計要素定義是壹致的。對於同壹個少數股東權益,母公司論在報表中將其安排在負債項下,實體論在報表中將其安排在所有者權益項下;對於同壹股東的收益,母公司論在報表中將其安排在費用項下,而實體論則在凈收益中單獨列報。相比之下,母公司理論對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性質的認定與我國會計要素的定義並不壹致。

3.從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目的來看,首先是為整個企業集團(包括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提供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其財務總規模的完整畫面;二是滿足報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集團(不僅僅是母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實體論以企業集團成員形成的經濟聯合體為會計主體,從聯合體的角度考慮合並會計報表的合並範圍和技術方法。因此,基於實體理論的合並會計報表更符合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目的。

4.實體理論下的商譽缺乏可驗證性。實體概念是基於子公司少數股東願意支付與控股股東相同的價格購買子公司股權的假設,因此按照實體概念計算的商譽具有很強的假設性。因此,我國在合並商譽的計算上選擇了相對合理的母公司理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合並會計理論已經逐漸成熟,基本上與通行的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同時考慮到中國市場經濟的特點,做了壹些補充性的區別,體現了中國特色,更適合中國經濟發展。

作者:吳娟來源:北方經濟,2007年第18期

  • 上一篇:印度制藥行業十大富豪(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 下一篇:另壹巨頭IBM突然宣布裁員約3900人。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