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關於浙江傳媒學院及相關院校

關於浙江傳媒學院及相關院校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傳》簡介

浙江傳媒學院(【英】浙江傳媒學院),原名浙江廣播電視學校、浙江廣播電視學院,創建於1978,浙江廣播電視學院於1986開始全國招生。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準浙江傳媒學院更名。

浙江傳媒學院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培養廣播電影等傳媒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是全國培養廣播影視等傳媒專業人才的兩大主要基地之壹,被譽為“北上廣、浙南廣”。自成立以來,向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區電視臺、電臺以及市、縣兩級電視臺、電臺和社會影視制作單位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

學院坐落在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目前,學院新老校區分別位於錢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園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新老校區占地859畝,總建築面積40.64萬平方米,其中新校區占地786畝,建築面積37.6萬平方米。校園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現代氣息濃厚。

目前,學院設有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影視藝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動畫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管理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音樂學院、社會科學系、公共體育部等8個二級學院和2個教學部,開設了廣播電視新聞、播音與主持、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工程等28個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及部分專科專業。經浙江省教育廳批準,學院開設了“3+2”本科專業,面向浙江省高職院校招收優秀應屆畢業生。學制兩年,收取公辦標準費用。學生畢業後頒發全日制本科畢業證,享受國家本科畢業生待遇。

該學院目前有10,000多名全日制學生。學校現有教職工754人,其中55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45人具有副高級職稱。7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二級培養151人才,三級培養17人才。省屬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候選人22人。全省宣傳文化系統第二批“五個壹批”人才1人。省內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目前,我院擁有廣播電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學等2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院級重點學科(應用語言學、戲劇與戲劇、廣播電視工程與藝術(電視節目制作)),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節目主持人研發中心等6個院級重點研究所和個人工作室。擁有國家動漫教學研究基地、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學會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廣播電視研究院、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5個省級以上研究機構,形成了相對穩定和先進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基地。目前,我院擁有4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和6個校級重點專業。5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教改項目10。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

該學院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配備先進的教學實驗設備,擁有虛擬演播室、非剪輯實驗室、視聽綜合實驗室、MIDI制作實驗室、廣播電視通信計算機實驗室等50多個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22層影樓已建成使用,投資654.38+0.3億元,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有654.38+0.200平米,400平米,300平米,200平米等654.38+0.7的工作室。是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為壹體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基地。學校還配備了校園有線電視、千兆校園網、衛星地面接收站、校園廣播站、實驗電視臺。圖書館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館藏文獻65萬份,其中音像資料近2萬份,已成為中國區域性廣播電影電視信息中心。

近年來,根據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學院確立了產學研壹體化的戰略目標,采取壹系列措施加快實踐步伐,努力通過對外合作和開放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學院與省廣電集團開展了深度合作。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成立浙江廣電傳媒有限公司..浙江傳媒學院實驗藝術劇院成立。努力攻關廣播電視科技研發項目。積極參與動漫產業。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建設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堅持開放辦學,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空間,學院先後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新西蘭南海影視學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藝術學院、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美國德克森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新加坡特許理工學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並於2005年6月與英國考文垂大學簽署了正式合作協議。

組織結構

黨辦、院辦、綜合檔案室

高等教育學院發展與對外合作系

組織部,黨校

宣傳部、統戰部、文明辦

教育部、人武部、學生事務處、就業指導中心

監督和審計局

教務處,招生辦

科研辦公室/部門

人事處,退休處

規劃和財務辦公室

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

以下是非教學單位

設備和實驗室管理辦公室

工業物流管理辦公室

基礎設施部

安全部門

工會

共青團委員會

圖書館

實驗電視臺、影視制作中心、培訓中心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期刊編輯部

購物中心

物流發展公司

杭州浙廣傳媒有限公司

校園地址

浙江傳媒學院下沙主校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學院街998號。

浙江傳媒學院西校區:浙江省杭州市陳宮大橋舟山東路65號

[編輯本段]分支設置

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影視藝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動畫學院、播音與主持學院、管理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音樂學院、社會科學部、公共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

第四條:凡符合下列條件者為浙江傳媒學院校友:

1.浙江傳媒學院(含前身:浙江廣播電視學校、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生、退學學生、進修生、教職工及在我校工作過的教職工。

2.浙江傳媒學院函授學生。

3.浙江傳媒學院聘請的兼職教授、名譽教授等兼職人員。

第五條:浙江傳媒學院校友在聯系母校總會或各地校友分支機構,填寫登記表,承認章程,繳納會費後,成為協會會員。

第6條: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會員權利:

1.本協會的所有成員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參加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

3.對我會和母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

4.優先使用協會的相關出版物和資料。

成員義務:

1.遵守憲法,繳納會費。

2.關心和促進母校發展,聯系校友開展學術交流、信息交流、技術咨詢和媒體服務活動,為傳媒產業發展、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而努力。

3.積極為母校的報紙、期刊和校友會刊物投稿。

第三章組織

第七條協會聘請若幹名譽會長指導協會工作。

第八條:本會設會長壹人,副會長若幹人,秘書長壹人,副秘書長若幹人,均由協商選舉產生。會長由學院領導擔任,副會長原則上由各校友分會會長擔任,秘書長由校友會主管部門負責人擔任,副秘書長由各校友分會秘書長兼學院校友會負責人擔任。

第九條:學院校友會負責人負責聯系處理校友會日常工作,編輯發行校友會刊物,與校友交流,開展各項活動。

第十條:各地校友俱樂部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開展聯誼互助等多種活動。

第四章資金

第十壹條:本會經費來源主要由浙江傳媒學院董事會和學校解決。也可以由校友自願資助和繳納會費解決。

【編輯本段】重點專業

省級重點專業

壹、廣播電視編導(本科)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以浙江省A類重點學科“廣播電視藝術”為教學基礎,以廣播電視編導業務、影視劇創作、電視編導基礎等3門省級精品課程,視聽語言等4門校級精品課程,影視藝術學院重點課程為教學基礎,以省級重點示範實驗室、電視編導實驗室、全國50多個實踐基地為實踐陣地。本專業負責人為省級A類重點學科“廣播電視藝術學”負責人、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壹批”人才、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本專業於2003年開始招收專科生1991和本科生。在16的辦學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和科研成果,建設了兩支強大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和科研創新團隊,其中教授6人(碩士生導師3人),博士8人。本專業培養的導演創作的影視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學生影視作品獎項。目前在校生639人;1123大學生從央視畢業到省市廣電單位,大部分成為導演、編劇、制片人的骨幹。

本專業正在整合申報2008年省級教學團隊,爭取2010年申報國家級教學團隊。該專業已成為南方同類院系中特色新穎、優勢鮮明的知名專業。近年來,上戲,湖南廣播學校,以及其他許多藝術院校都來我們學校學習我們的專業,越來越多的學術同仁來我們學校深造和學習。來自雲南藝術學院和安徽廣播學校的20多名副教授和講師作為訪問學者來到我們專業。

本專業始終堅持培養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高層次創意人才的“平臺+模塊”人才培養方案,為國內外傳媒行業提供創新型、復合型創意人才;努力打造產學研壹體化的創新交流平臺,使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走出壹條獨特的道路,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未來三年,引進和培養既有編導實踐又有影視理論的雙師型教師,建設壹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同時,培養壹批科研能力強的知名學者型教師,建設壹支科研生產力強的創新團隊。

二、廣播電視工程(本科)

專業簡介

浙江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廣播電視工程”本科專業於2003年設立並開始招生,首次招生45人。該專業是以“廣播電視網絡技術”為基礎申請的,是學校升格為浙江傳媒學院後首批申報的本科專業之壹。

目前是浙江省唯壹擁有該專業培養廣播電視工程本科人才的學校,全國也只有5所高校擁有該專業,布局為“北廣南浙廣”,即中國傳媒大學和浙江傳媒學院,其他還有南京大學、西藏大學和西南石油大學。就全國廣電行業的就業需求而言,以辦學歷史悠久的中國傳媒大學和浙江傳媒學院培養的專業人才為主。所以這個專業在招生和就業市場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首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5%,三分之二的學生在廣電行業就業。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績。2005年確立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同年在浙江省新增專業評估中取得“良好”成績。2006年被批準為首批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上半年順利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

本科專業自2003年成立以來,本專業教師共完成國家重點項目(合作)1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科技廳項目10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主持省教育廳青年教師資助項目2項,還有部、校、橫向項目。

本專業建設的特色是“立足廣播電視,跟蹤前沿,註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探索與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聯合辦學的培養模式,開設“中廣班”嘗試分層教學;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成立了“學生科技創新小組”。在平時加強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上,2006年我專業學生主持了浙江省科技廳“新苗人才計劃”科研項目7項,實現了學生省級科研項目零的突破。2007年,我專業學生主持並申報了浙江省科技廳“新苗人才計劃”科研項目4項,校級學生科研項目5項。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產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正在從傳統媒體向現代媒體轉變,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理論知識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也在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努力將本專業建設成為具有壹定特色,能夠滿足現代傳媒產業對技術人才需求的基地。

三、廣播電視新聞(專科)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創建於1986,是學校最早的專業,至今已有21年的歷史。作為原廣播電影電視部直屬的工業院校,該校是當時全國開設該專業的25所院校之壹。迄今為止,本專業已為全國各類廣播電臺、電視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培養了1000多名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人才。該專業現隸屬於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在校生249人。

2 001年,為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新增網絡新聞專業。2003年,該專業被評為浙江省高校重點建設專業。同年,該專業正式招收本科生,本科和專科專業建設進入快速高質量發展時期。2005年,該專業的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2005年教育部調整專業目錄,專業更名為“新聞采編與制作”(藝術)。本專業以專科層次建設指標為基礎,以省級重點學科為依托,經過五年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專業所在的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是浙江省傳播學會副會長單位,全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單位,浙江省廣播電視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本專業負責人是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計劃學科組成員,首屆全國“百佳、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

本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後,制定了五年建設規劃,確定了專業建設的指導原則和發展方向。指導原則是:圍繞“兩個理念、壹個定位”進行專業建設。“兩個理念”是:以新聞學理念辦專業,以“實踐即實戰”理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壹個方向”是指人才培養的方向,即培養“上手快、實踐適應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空間大”的學生。專業發展方向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國,成為國內壹流的廣播電視新聞精品專業。

經過五年的建設,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雙師型”教師數量明顯增加,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現有的兩位老師都是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壹屆”?5名”策劃學科組成員,5名教師為省新聞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8名教師為省內各類優秀廣播電視新聞獎評委。

實驗教學設備、教材建設、圖書資料、實習基地等教學條件完全滿足教學需要。

自2002年以來,本專業教師的科研成果顯著。專任教師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73篇;出版專著12部,教材16部;承擔或參與垂直項目10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23項,廳局級項目51項;承擔或參與省級教改項目4項,校級教改項目20項;承擔橫向項目26項。

本專業經過幾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專業特色,總體上具有專業性、實踐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具體特點如下:專業教師實踐經驗豐富,與傳媒行業交流合作頻繁,能很好地滿足“實踐即實戰”的實踐教學需求;專業培養方向與時俱進,增加了網絡新聞方向,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專業更具前瞻性;構建“三層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五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法;專業教學所需的廣播電視實驗設備充足,實習實訓基地龐大,覆蓋全國。這些特點都成為培養動手快、實踐適應性強、可持續發展空間大的應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得到了傳媒行業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4.主持與廣播(大學)

該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設置於1986(專科生招生始於1986,本科招生始於2003年,是全校報名人數最多的專業,錄取率為報名人數的0.3%)。2000年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專業(專科);2004年被省教育廳驗收為“綜合評價良好”;

[編輯本段]科研機構

壹.國家研究機構

該校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研機構主要有國家動漫教研基地和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

1.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國家動漫教研基地是國家廣電總局設立的國家級研究基地。該基地成立於2007年6月,是全國四個同類基地之壹,體現了全國動畫教研的實力和地位。

院長彭紹堅,學校國家動漫教研基地副主任向、潘瑞芳,四個研究方向。納入科研部門管理。

該校國家動畫教研基地依托動畫學院。該校動畫專業創辦於2001,是浙江省乃至全國最早舉辦的動畫專業之壹。2001專業開始招收專科生,2004年專業正式招收本科生。在辦學過程中,積累了動漫創作與產業學研融合的經驗和實力。

該校的國家動漫教研基地在國內同類基地中特色鮮明。動漫教研基地的建設將充分發揮和依托學校獨特的專業學科群和人文環境。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影視文學、音樂制作、播音主持、錄音藝術、影視編導、影視表演、節目制作等較為完善的影視藝術學科群,為學校發展成為國家動漫教研基地的創作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實驗實訓設施建設、經費投入、產學研壹體化建設等方面重點關註動畫學科,動畫學科的質量、水平、效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該校國家動漫教研基地成立後,基地制定了建設規劃,開展了各項建設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近年來,學校圍繞動漫文化、藝術和產業發展開展了壹系列研究工作。* * *發表相關論文50余篇,出版余本相關教材10本,獲省部級相關科研項目10項,獲浙江省教育規劃委托課題《產業化、基地化、集團化背景下的浙江省動漫遊戲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策略》優秀獎。學校為動畫藝術創作和產業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學校還承擔了浙江省廣電局動畫短片《樹與雲的故事》、三維動畫教育片《和平與妳壹起成長》以及三維動畫公益廣告、三維動畫宣傳冊、三維動畫海報等壹系列重大動畫產品策劃制作項目。浙江省委宣傳部文化精品項目獲中華傳統美德二維動畫院線《孝女曹娥》、北京市地震局項目《啞狗PK巨魔》、防震減災科普三維動畫短片局、浙江省公安廳交管局招標項目、中小學交通安全三維動畫教育片《守護生命,安全出行》、三維卡通公益廣告、三維卡通宣傳冊、三維卡通海報。通過承接來自社會和政府機關的重大題材動漫產品的策劃制作項目,鍛煉了隊伍,進壹步凝聚了專業教學和科研骨幹,吸收了最先進的動漫制作和策劃理念和技術,促進了動漫學科建設的水平和質量。

近年來,經過投資和建設,該校動畫教學和科研的設施也有了很大改善。基地配備了先進的教學和實驗設備,虛擬工作室、非剪輯實驗室、高端動畫實驗室、視聽綜合實驗室、MIDI制作實驗室等40多個實驗室為基地的動畫教學和科研提供協同支持和幫助。基地獨立投入使用的動漫專業相關實驗室面積500多平方米,硬件設備總價值500多萬元。學校還擁有四個多媒體動畫實驗室(2D動畫系統、三維動畫工作站、非線性編輯系統),定格動畫工作室已獲資助,正在緊張建設中。學校涵蓋傳媒各學科、價值上億元的實驗設備,為動漫創意、制作等完善教育產業鏈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設施保障。目前,基地已經能夠完成動畫片、二維動畫、三維動畫、遊戲動畫、後期合成等動畫實驗和制作。基地擁有的設施能夠滿足動畫教學、科研和生產的需要。

基地內有4個專業實習基地,基地外有5個穩定的專業教學實習基地。100多個校級實習基地還可作為教學科研的實習實訓和生產基地,為促進動漫產學研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目前,學校圖書館與動漫學科相關的圖書和音像資料共計8400余種,其中專業圖書26400余種,音像資料65438余種,學術期刊20余種。影視動畫學院還設立了資料室,訂購了上千本專業書籍。學校擁有的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基地動畫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近年來,基地還開展了產學研壹體化活動。組織參加了中國(杭州)國際動漫節,主辦了動漫產業高峰論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因此,學院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國(杭州)國際動漫節先進單位”稱號。我們與許多動畫學院進行了多種形式的交流,並與動畫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常州國際動漫節上,與常州動漫產業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學生實習基地,為學生實習和直接參與動漫產品的生產制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根據中國和浙江省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基地將建設成為浙江省動漫人才培養和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動漫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心、動漫節目制作和節目交流中心、動漫文獻信息資源收集和分發中心。

2.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創建的國家級研究基地,成立於2007年4月,是國內唯壹開展媒介素養研究的基地。

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得到了改造和更新,新媒體不斷湧現。現代媒體構建的“媒介環境”正在全面影響整個人類世界。媒體將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公民的媒介素養,培養公民對媒介的正確判斷和認識,成為當前媒體、教育界和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建立壹個規範的常設研究機構,為媒介素養教育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變得越來越重要和迫切。憑借專業技術優勢,該校在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方面起步較早,擁有相對成熟的媒介素養研究團隊。因此,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在該校設立了媒介素養研究基地。與此相適應,學校還成立了媒介素養研究所。

媒介素養研究基地主任由彭紹堅院長擔任,副主任由向、王天德擔任。納入科研部門管理。

媒介素養研究基地成立後,研究方向為“媒介素養培育、受眾媒介素養培育、政府媒介素養培育”,按照“全面動員、重點培育、難點突破、分步推進”的思路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以“普及媒介素養教育”為目標開展壹系列研究工作。2007年4月,首屆西湖媒介素養高峰論壇召開,主題是“轉型期的中國媒介素養培育”。結合轉型期媒介素養教育的新特點,對轉型期傳播者和接受者的媒介素養培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論壇共收到論文70余篇,涉及公眾媒介素養培養、專業學生媒介素養培養、從業人員媒介素養培養、公務員媒介素養培養等主題。入選論文中的優秀論文分別發表在《中國廣播電視報》、《浙江傳媒學院學報》和《視聽視界》上。與此同時,媒體素養教育和培訓活動已經啟動。組織開展媒介素養研究項目研究,經過全國招標,設立首批10項目。關於媒介素養課程的研究也已經開始。還將建立媒體素養研究人才庫、媒體素養研究網絡和媒體素養研究期刊。

媒介素養研究基地的建設目標是使其成為國家媒介素養研究的重要基地。

  • 上一篇:我不是“勵誌小三”,從工廠女孩到首富,壹條卑微孝順女兒的逆襲之路。
  • 下一篇:中國最著名的公司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