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住的地方?
-
利比亞,全稱“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位於非洲北部,北瀕地中海。①利比亞壹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白人居住的地方”,以區別撒哈拉(黑人居住的地方)。利比亞人很老了。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記錄了它們。古希臘荷馬史詩《敖德薩》中有提及,但僅指埃及以西的整個北非或整個非洲大陸。大約300年,戴克裏先皇帝在昔蘭尼加北部建立了上利比亞和下利比亞。這個名字壹直被用作的黎波裏或柏柏爾的地理別名,指的是北非的中部。到1934年,意大利占領昔蘭尼加和的黎波裏塔尼亞後,這兩個省統稱為利比亞殖民地。(2)這個名字最初是生活在埃及尼羅河流域西部的壹個沙漠部落的名字,被稱為勒布或熱布。之後,希臘人把除埃及人以外的所有北非人都稱為利比亞人。現在它被稱為閃米特語系的希臘語Lehabim。③它來源於希臘語巴麗或lips,意為西南風,意思是利比亞位於希臘的西南部,與它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亞的居民基本都是柏柏爾人,公元前7世紀建立了努米底亞王國。公元前1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領土。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柏柏爾人。16世紀中葉,利比亞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912成為意大利殖民地。二戰期間,英法瓜分利比亞。19 51 65438+2月24日,獨立,利比亞聯合王國成立;1963年4月15更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成立;1977年3月2日,該國更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ddgk/ddgk.html
利比亞經濟
文章來源:
文章類型:已編輯內容分類:其他
壹.總體經濟形勢:
自1969年9月1革命以來,利比亞政府為了擺脫殖民主義對其經濟的控制,實行了國有化政策。從1970開始,外國石油銷售網絡、外國銀行和保險公司被收歸國有,意大利人占領的肥沃田莊全部被收回。自2月份1971宣布沒收美國石油公司以來,外國公司全部或50%的股份被國有化。但由於實行單壹國有經濟,主要生活用品由國家補貼,因此市場蕭條,商業生活幾乎停滯。1987以後,李開始調整經濟政策,允許私營企業的存在,有助於經濟迅速發展,但結構失衡,糧食不能自給,生活用品主要靠進口。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的產油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石油收入是經濟的主要支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壹,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亞成為非洲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的國家之壹。為了使國民經濟多樣化,利比亞重點發展農業、工業和技術經濟等非石油部門。自1992以來,利比亞洛克比問題壹直受到國際制裁,其石油生產也受到壹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經濟現在面臨壹些困難。除國家補貼的主要生活必需品外,其他商品價格上漲,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經濟仍能正常運行。1997年,李提出了新經濟政策,進壹步放寬了對私營經濟的限制。2003年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制裁後,為發展經濟、改善經濟結構、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利比亞政府制定並采取了壹系列對外開放、搞活國內經濟、增加財政支出、積極吸引外資的政策措施。在擴大油氣項目開發建設的同時,利比亞也在大力發展交通、通信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產業。利比亞已經進入對外開放和全面經濟改革的新階段。
利比亞已經與外國資本建立了壹些合資企業,例如在公共部門。在許多領域建立了壹些國家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參與了這些合作。
利比亞與大多數歐洲和非洲國家簽署了經濟和貿易合作協定,並參加了所有阿拉伯區域協定。根據雙邊協議,利比亞的外國投資涉及各個工業部門的合資企業,包括非洲的養牛、農業生產、采礦、馬耳他的項目建設、突尼斯的漁業以及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工業產品生產。
二。利比亞主要經濟形勢介紹:
1.自然資源:
①石油天然氣:利比亞油氣儲量豐富。石油總儲量估計為6543.8+0000億桶,其中已探明404億桶。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到1.31萬億立方米,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出口國之壹。
②礦產資源:鐵(約20-30億噸)、鉀鹽、錳、磷酸鹽、銅、錫、硫、鋁礬土、鹽等。
③水資源:利比亞地下水資源豐富,其南部沙漠地下水資源總探明儲量達250億立方米。
④海洋資源:利比亞海洋資源豐富。經過初步勘探,海洋資源主要有:各種白魚、金槍魚、沙丁魚、海綿、珊瑚、海藻等。
⑤旅遊資源:利比亞有許多歷史、社會和文化遺產,有海濱沙灘、歷史名城、綠洲、沙漠景觀、陽光、湖泊和泉水。
2.行業。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利比亞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本國工業,先後投入數百億美元大力發展加工制造業。其目的是替代進口,減少消費品進口,增加重化工產品出口,使出口產品多樣化,從而改變單純依賴石油產品的出口局面。據統計,從1970至1997年9月,利比亞已完成723個工業項目,83個工業項目正在實施中。除國有工業企業外,利比亞目前還有10250家工業夥伴企業,涉及食品、紡織、家具、造紙、化學、金屬、建材、海洋漁業等行業。
利比亞工業(不包括石油及相關產業)主要有食品、紡織、服裝、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飼料、紙制品、鋼鐵制品、輪胎、汽車、拖拉機、冰櫃、冰箱、電視機等。
-石油和相關工業。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的產油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利比亞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1990年末,探明石油儲量達到450億~ 500億桶,天然氣儲量達到12,18億立方米。李石油具有油質好、油層淺、易開發的特點。
利比亞石油生產始於1959,此後石油產量迅速增加。1970達到頂峰,原油日產量332萬桶,年產量65438+7300萬噸。1980年,原油日產量減少至183萬桶;到1983,石油輸出國組織采取限價保護政策,利比亞產量配額為165438+萬桶;1986的配額減少至94.8萬桶;1990年8月海灣危機爆發後,油價上漲,利比亞石油日產量增至150萬桶。1992以來,由於聯合國對利比亞的制裁,石油設備老化,石油產量受到壹定影響。1993日產量為138萬桶;日產量1994為1410000桶;1995日產量為142萬桶;1996日產量為144萬桶;1997日產量為139萬桶。
歐洲是利比亞石油的主要市場。意大利從意大利進口大量石油,約占意大利進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是利比亞石油的最大買家,三國從利比亞進口的石油占利比亞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比裏亞政府也在積極開發和利用天然氣。近年來天然氣產量約為6543.8+05億立方米,主要用於國內消費,小部分用於出口。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利比裏亞政府積極發展石化工業。現在我們擁有非洲最大的Las Unuf石化工業合資企業,生產乙烯、丙烯、聚乙烯等化工產品。此外,利比亞還有7家生產甲醇、氨、尿素和液化氣的工廠和1液體化工產品工廠。尿素年產量為60萬噸。上述工廠基本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產品除少量尿素供國內消費外,主要出口。
-鋼鐵工業。米蘇拉塔鋼鐵聯合企業是馬裏唯壹的鋼鐵廠,位於首位。
的黎波裏以東約240公裏的米蘇拉塔從德國、奧地利、日本和瑞典進口成套設備,是利比亞最大的工業企業。壹期工程60億美元,654.38+0.990年投產,年設計產能654.38+0.324萬噸鋼。1992產鋼93萬噸;1993生產鋼材95.3萬噸。二期工程於1994開工建設,設計年產鋼45萬噸。米鋼生產的線材和棒材(包括線材和螺紋鋼)90%在國內銷售,其他品種如輕中型鋼和冷熱軋鋼卷和鋼板等大部分出口,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和西歐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
3.農業
利比亞農業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24%。全國94%以上的土地面積是半荒漠和沙漠,可耕地僅占全國土地的1.5%左右,約37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蔬菜、水果等。利比亞農牧業生產不發達,糧食無法自給。據統計,利比亞每年需要約60萬噸糧食,本國糧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這壹需求。1996利比亞的糧食產量只有29.7萬噸。而且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據統計,1996年利比亞進口食品和活畜總額達9.3億美元,占全年進口總額的17.8%;食用油和飲料進口額達65438美元+0.1.6億美元,占全年進口總額的2.2%。
利比亞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平均每年將其總收入的18%作為農業專項基金。
利比亞於8月開始建設“人工河”工程,1984,這是利比亞最重要、最宏偉的水利工程,計劃造價250億至300億美元。壹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也於4月1998完工,均由韓國東亞公司承包。目前,該項目的第三階段正在等待推出。
利比亞的“人造河”實際上是壹條埋在地下7米、直徑4米的水泥水管網,全長約4040公裏。主要目的是開發利比亞南部沙漠深處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將地下水收集輸送到北部沿海地區用於農田灌溉,解決利比亞沿海城市的工業用水和居民用水問題。
據利比亞官方估計,到2000年,利比亞每年將需要約70萬噸糧食、83.3萬噸水果、90萬噸蔬菜和654.38+20萬噸飼料。“人工河”的建設可以大大改善農牧業現狀,增加耕地和灌溉面積,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
4.對外貿易:
利比亞的主要出口產品是石油(80%以上的產量用於出口)。主要進口糧食、食品、機械、建築材料、運輸設備、電器、化工和輕工產品以及武器裝備。主要貿易對象是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2003年的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近年進出口情況如下(單位:十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值120116143
進口值53 74 63
差額67 42 80
(資料來源:5438年6月+2004年10月《經濟季刊》)
2002年主要貿易對象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如下(單位:百分比):
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土耳其和瑞士
出口42.6 14.1 13.6 6.9 4.4
意大利德國韓國土耳其瑞士
進口25.6 9.8 6.6 6.6 6.5
(資料來源:2003年世界經濟數據)
利比亞投資環境概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亞,壹個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國家,資源豐富,發展前景蓬勃,商機巨大。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後,它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投資者關註的焦點和投資熱點。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利比亞的投資環境。
壹.利比亞的自然環境和資源
第二,投資的外部環境
第三,投資的內部環境
四。利比亞的投資政策
動詞 (verb的縮寫)利比亞投資現狀
壹.利比亞的自然環境和資源
利比亞位於北非中部,面積654.38+0.77萬平方公裏,人口548萬。東臨埃及和蘇丹,西接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南接尼日爾和乍得,北瀕地中海,與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非洲北大門”之稱。
利比亞90%以上是沙漠和半沙漠,沿海和東北部地區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他地區基本上被礫石覆蓋,是高原和向北傾斜的內陸盆地。沙漠中散布著壹些綠洲,境內無常的河流湖泊在井泉廣泛分布。
利比亞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暖多雨,夏季幹燥。內陸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35℃,冬季平均氣溫65438±05℃。年平均降雨量從北到南從500-600毫米減少到不足30毫米,經常受到來自南部沙漠地區的沙漠風的危害。塞蔔哈中部地區是世界上最幹燥的地區之壹。
在這片90%被沙漠覆蓋的土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鐵、鉀鹽、錳、磷酸鹽、銅、錫、矽石、石灰石和高嶺土。據檢測,利比亞原油探明儲量404億桶,預計總儲量6543.8+0000億桶;天然氣總儲量為1.31萬立方米;鐵礦石儲量20-30億噸;石灰石儲量1840萬噸;高嶺土儲量2004萬噸。
利比亞不僅有豐富的原油,還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利比亞南部沙漠地區已探明的地下水儲量達到250億立方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利比亞人工河工程目前正在實施,每天通過4200公裏的管網向全國輸送620萬立方米的生產和生活用水。
由於靠近地中海,利比亞有2000公裏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可供開發。經過初步勘探,利比亞的海洋資源主要有:各種白魚、金槍魚、沙丁魚、珊瑚和海藻。
此外,利比亞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和古跡、獨特的民俗風情、地中海風光、沙漠景觀等可供開發的旅遊資源。第二,投資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利比亞實行多元化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改善了與西方國家、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關系,拓展了國際生存空間,投資的外部環境大為改善。
1.經過多年外交努力,利比亞於2003年8月宣布對洛克比空難承擔民事責任,並與英美就賠償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向遇難者支付27億美元賠償金,以換取英美同意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2003年9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了全面的第1502號決議。
2003年6月5438+2月65438+2月09日,利比亞出人意料地宣布完全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武器核查。利比亞在反恐、“羅案”、武器核查等問題上的合作態度,以及長期維護美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得到了美、英兩國的積極回應:英國在1999移交“羅案”兩名嫌犯後,與利比亞恢復了外交關系,經貿關系也有了很大發展。2003年,英國宣布放寬和簡化對利比亞人入境和居留的審批程序,並於2004年初呼籲歐盟解除對利比亞的武器。2003年初,美國秘密接觸利比亞,在利比亞宣布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後,兩國正式開始討論關系正常化。2004年初,壹個美國國會代表團在卡紮菲執政30多年後首次訪問利比亞,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國公民赴利比亞的旅行禁令,允許美國公司重返利比亞從事商業活動。有跡象表明,利比亞和美國的關系正常化為期不遠。
2.由於地緣關系,利比亞和歐盟長期以來關系非常密切。歐盟國家是利比亞進出口的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國,甚至在聯合國對利比亞實施制裁期間,雙方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非常密切。1999年聯合國暫停對利比亞的制裁後,利比亞與歐洲的雙邊關系得到了進壹步發展。西地中海“5+5”對話機制的建立增進了相互信任和理解。2004年初,利法就“森英士”案賠償達成協議後,消除了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最後壹個障礙。最近,在利比亞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期間,歐盟主席普羅迪邀請利比亞正式加入199。
3.作為非洲國家,利比亞強調其非洲屬性,倡導並組織了非洲聯盟、薩赫勒-薩赫勒國家聯盟和馬格裏布聯盟,積極參與非洲事務,調解爭端,加強和發展與周邊國家和其他非洲國家的關系,致力於地區政治經濟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利比亞在非洲事務中的作用明顯提高。在與阿盟的關系上,利比亞淡化其阿拉伯屬性,在許多問題上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海灣國家意見相左,要求阿盟改革,因此與部分阿拉伯國家關系疏遠甚至緊張。第三,投資的內部環境
1,利比亞自卡紮菲領導的“九·壹”革命成功後,利比亞政局壹直保持穩定。
2.利比亞的經濟發展
(1),整體情況
利比亞是壹個單壹的石油經濟國家,嚴重依賴石油的生產和出口。據統計,石油產業目前占利比亞國內生產總值的52.7%,占其出口總額的95%,利比亞國家財政收入的80%來自石油出口。
卡紮菲上臺之初,為了擺脫殖民主義對利比亞經濟的控制,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有化政策,將外國石油公司、石油銷售網絡、外國銀行、保險公司和外國人占用的農場土地收歸國有。同時,為了改變利比亞貧窮落後的狀況,利比亞利用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機會,將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經濟發展,建立了許多國有工礦企業和基礎設施,長期實行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據統計,從1970到1998,利比亞建立了723家各類國有企業。1973-1985期間,利比亞實施了三個五年發展計劃,投資700億美元。1986之後,利比亞沒有制定新的發展計劃,而是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50億美元用於經濟發展。
1988“洛克比”空難發生後,國際社會對利比亞的制裁,加上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對利比亞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據估計,制裁給利比亞造成的損失超過300億美元。
1997之後,為了改變困難的經濟狀況,利比亞制定並實施了改革開放、招商引資、發展多元經濟等政策。經過幾年的發展,利比亞經濟前景好轉,國家財政狀況持續改善,國家戰略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重新啟動並快速發展。
根據利比亞中央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在1999至2002年期間,以1997的固定價格計算,利比亞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3%。2002年,利比亞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49.8億立特(按97不變價格計算,為1507億立特)。2002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6543.8+085.9億李迪(約合6543.8+04.3億美元),2003年6月30日增加到250.8億李迪(約合6543.8+09.2億美元)。2002年,該國外債約為40億立迪(約合3654.38億美元)。
(2)、各行業的發展水平
利比亞是石油經濟國家,經濟結構極不平衡,糧食無法自給,日常消費品主要依賴進口。各行業的發展大致如下:
工業:利比亞的工業主要是石油和石化工業。在王國時期,利比亞的石油生產由美國石油公司控制。卡紮菲上臺後,實行石油國有化政策。從65438到0976,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占據了65%的石油股份。1986之後,利比亞與美國的關系惡化。美國石油公司撤離利比亞,其他西方國家的石油公司趁機進入利比亞市場,填補美國石油公司撤離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亞擁有5座煉油廠,日產原油654.38+0.4萬桶,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國家。
石化產業是利比亞的新興產業。目前擁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業——納斯拉努的石化工業合資企業,生產乙烯、丙烯、聚乙烯等化工產品。此外,還有7家石化生產企業,生產甲醇、氨、尿素、液化氣等石化產品。
除石油石化工業外,利比亞工業還包括食品、紡織、服裝、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飼料、造紙、鋼鐵、輪胎等加工制造企業和汽車、拖拉機、冰箱、電視等組裝企業。其中,食品工業在利比亞非石油經濟中占很大比重,占加工業產值的34.6%,其次是鋼鐵、紡織和服裝。
從整體發展水平看,除食品、鋼鐵、建築、飼料等行業的少數企業外,利比亞工業(不包括石油石化企業)仍有發展前景,略有盈利。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有的企業已經破產。
農牧業:利比亞農牧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4%,可耕地面積約37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2%。主要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橙子、橄欖、煙草、棗和蔬菜。利比亞的農業非常落後。據官方統計,2002年其主要農產品年產量為小麥9萬噸,大麥20萬噸,各種蔬菜654.38+20萬噸,各種水果66萬噸。利比亞牧場面積約850萬噸,牲畜以羊、牛、駱駝為主,其中羊654.38+0038萬只,牛654.38+007萬只,駱駝23萬只。利比亞近50%的糧食和畜產品依賴進口。
利比亞核心領導層非常重視農牧業的發展,每年都到國有農場視察指導農業生產,利比亞政府每年都從財政收入中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農業生產。據統計,從1970-1991 * * *,撥款164億美元,達到平均每年17億美元。
漁業和水產養殖:應該說利比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其海洋資源。據了解,利比亞近海捕魚作業的都是外國捕魚公司,僅限於金槍魚捕撈,公司數量有限。水產養殖也僅限於實驗室研究,尚未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旅遊業:利比亞旅遊資源豐富,多年來壹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利比亞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國家不能過於依賴石油收入,並提出了發展多元化經濟的想法,旅遊業是他們的首選。自2003年以來,利比亞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
對外貿易:世界原油價格的波動對利比亞的對外貿易影響很大。近十年來,受原油價格影響,其進出口貿易額波動較大,呈之字形趨勢。自2000年以來,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利比亞的進出口貿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利比亞中央銀行最新統計,2002年,利比亞進出口貿易額達654.38+057.63億利得,約合654.38+026.5438+025億美元,其中出口654.38+065.438+0077億利得,進口55.85億利得,較654.38+0993有所增長。統計數據還顯示,利比亞對外貿易在1993-2002這十年間壹直保持貿易順差。
據利比亞中央銀行統計,利比亞出口商品以原油和石化產品為主,占95%以上,其他工農業產品出口總額不到5%。機器設備和運輸工具在進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各類制成品、糧食和活畜、原材料等。歐洲國家和周邊國家是其主要貿易夥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位列利比亞商品出口前三,意大利、德國和沙特位列進口前三。
3.基礎設施狀況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麗晶雅的基礎設施在非洲是比較好的,投資所需的能源、電力、交通、通訊、生產用水等硬件設施比較齊全。
(1)能源:作為主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之壹,其能源生產和供應沒有問題。目前,利比亞已建成投產的煉油廠有5個,主要分布在納斯拉努、紮維耶、布雷加、托普魯克和切裏爾。目前原油日產量為654.38+0.4萬桶,利比亞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原油產能提高250-300萬桶/桶。
(2)電力:利比亞電力供應充足,電網覆蓋全國。利比亞有各類電站470多座,大型電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區,主要是火電站和天然氣電站。目前利比亞發電總裝機容量為470.8萬千瓦,2002年總發電量為175310000千瓦時;輸電線路總長度3.3萬公裏;各類變電站近8000座,總出力11萬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亞海陸空交通便利。陸地方面,根據利比亞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1997年利比亞公路總裏程達到25535公裏,其中幹線公路長度為17985公裏,支線公路長度為7550公裏,公路質量良好。利比亞沒有鐵路,目前正在建設中。計劃修建壹條鐵路,全長3173公裏。航運方面,目前有集裝箱港口13個,集裝箱碼頭71個,貨物吞吐量達到1,21.2萬噸/年(2002年統計)。航空運輸方面,現有機場15個,其中國際機場3個,開通國際航線10余條。此外,利比亞正在發展海上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進壹步發展交通建設,建立與世界水平同步的陸海空三軍,以滿足交通運輸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加強利比亞與周邊國家和世界的聯系。
(4)通信:利比亞通信由國家郵電公司獨家經營,為民眾提供固定電話服務、移動通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和國際衛星通信服務。近年來,由於利比亞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人們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增多,電話用戶增長迅速,其現有設施已不能滿足需要。正因如此,利比亞郵電公司近日與中興通訊公司簽約建設新的GSM移動通信網絡,並於近日推出手機國際漫遊服務。此外,還決定在未來壹兩年內增加固定電話網絡和互聯網的容量。這些項目完成後,利比亞的通信狀況將得到極大改善。
(5)工業用水:與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不同,利比亞不僅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還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1982年,利比亞決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將南部的地下水輸送到北部的主要城市,如的黎波裏、班加西,以滿足城市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目前三期工程已經完工,南部水源已經輸送到班加西和的黎波裏,人工河道沿線供水充足。
第二,投資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利比亞實行多元化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改善了與西方國家、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關系,拓展了國際生存空間,投資的外部環境大為改善。
1.經過多年外交努力,利比亞於2003年8月宣布對洛克比空難承擔民事責任,並與英美就賠償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向遇難者支付27億美元賠償金,以換取英美同意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2003年9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了全面的第1502號決議。
2003年6月5438+2月65438+2月09日,利比亞出人意料地宣布完全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武器核查。利比亞在反恐、“羅案”、武器核查等問題上的合作態度,以及長期維護美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得到了美、英兩國的積極回應:英國在1999移交“羅案”兩名嫌犯後,與利比亞恢復了外交關系,經貿關系也有了很大發展。2003年,英國宣布放寬和簡化對利比亞人入境和居留的審批程序,並於2004年初呼籲歐盟解除對利比亞的武器。2003年初,美國秘密接觸利比亞,在利比亞宣布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後,兩國正式開始討論關系正常化。2004年初,壹個美國國會代表團在卡紮菲執政30多年後首次訪問利比亞,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國公民赴利比亞的旅行禁令,允許美國公司重返利比亞從事商業活動。有跡象表明,利比亞和美國的關系正常化為期不遠。
2.由於地緣關系,利比亞和歐盟長期以來關系非常密切。歐盟國家是利比亞進出口的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國,甚至在聯合國對利比亞實施制裁期間,雙方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非常密切。1999年聯合國暫停對利比亞的制裁後,利比亞與歐洲的雙邊關系得到了進壹步發展。西地中海“5+5”對話機制的建立增進了相互信任和理解。2004年初,利法就“森英士”案賠償達成協議後,消除了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最後壹個障礙。最近,在利比亞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期間,歐盟主席普羅迪邀請利比亞正式加入199。
3.作為非洲國家,利比亞強調其非洲屬性,倡導並組織了非洲聯盟、薩盟和馬格裏布聯盟,積極參與非洲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