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大學畢業,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政府工作,1993創辦三胞集團。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中華榮耀促進會副會長?,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並被聘為公安部特邀監察員。
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袁亞非以400億財富排名第32位。
他是公務員出身,什麽都不順心。他發高燒跳進了商界。他不懂電腦,卻賣電腦配件。他靠的是壹套“王阿姨”的銷售模式。現在他手握6543.8億的財富,他就是三胞集團的創始人袁亞非。
2月,袁亞非出生於重慶的壹個軍人家庭。當我父親每三年或兩年更換壹次辯護時,袁亞非跟隨整個國家。“我小學前三年在湖北孝感的壹個山角落裏,後三年搬到河北石家莊,然後去北京上初中。”
直到高中,壹家人才在南京某部隊大院安頓下來。1984,高考成績壹公布,袁亞非又喜又悲。高興的是數學考了滿分,難過的是英語成績不到10,“跟杭州的馬老師剛好相反”。最後,他不得不在當地的壹所中專學校學習。
然而,當他畢業時,他找到了壹份好工作。袁亞非去了雨花區審計局。兩年後,他被派到村裏當村官。
可以說,大學生是傲慢的,但袁亞非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就和農民打成了壹片。1990年,看到壹個農民承包了74畝地,袁亞非寫了壹篇文章《對壹個種糧大戶的調查與思考》,他在文章中提出“農民的土地被拋荒了,中國的糧食問題怎麽解決?"
文章壹發表,袁亞非立即進入了區領導的視線,隨後他被調到區裏當秘書。
妳想,總是在領導的眼皮底下晃蕩,這不公平晉升機會!但是,在軍區大院長大的孩子,每天點著燈,點著食用油寫材料,實在受不了。所以沒有兩個月,袁亞非坐不住了。“頭是什麽時候?”半年後,他跺腳不幹了。
從此,袁亞非借了654.38+20萬元,租了壹間民房,開始了他的個體生涯。他做過倒米,賣過衣服,在水西門外擺過鹽水鴨攤。不過,袁亞非也點回來了,做什麽賠償,壹年不過賠12萬塊。
1993中秋節,喝醉了酒,閑逛回來,卻在大院門口遇到了小。“耀哥在幹嘛?”“打翻電腦配件,從南方進貨,在珠江路電腦城賣,壹年能賺幾十萬。”
袁亞非立刻半醉醒來。第二天,他跑去找他媽又借了五萬塊錢,直奔香港。要說袁亞非是傻逼,根本不懂貨,配件20塊賣給別人。當他到達袁亞非時,這是30元,但他不知道他帶著壹堆5萬元的電腦配件回到了南京。
然而,這次是幸運的。回到南京壹個月後,正好趕上匯改,人民幣大幅貶值,兌0.8元美元匯率壹口氣漲到1.3元。反而是他買的配件比市場價便宜了30元,短短壹周就賣光了。
有了賺來的3萬元,他轉過頭,在珠江電腦配件城成立了三胞電腦組裝公司。什麽是三連音?“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袁亞非的野心可不小!
但是,野心不能當飯吃。因為租的攤位太偏,好幾個星期都沒有顧客,袁亞非很著急。他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花80元在報紙上縫壹個豆腐幹小廣告,說“三格電腦等於全市最低價,全國最低價”。
要知道,在報紙上做廣告賣電腦配件,可是袁亞非在南京開了先河。沒想到,就是這個無心之舉,讓他的電腦公司人滿為患。“每天要接500多個電話,壹直忙到晚上10點半。”
其他老板不耐煩了,都登廣告了。但袁亞非很淡定,說“別人出100,我就打500”“別人出1000,我就打3000”。本來他在壹家報紙做廣告,後來他幹脆五家報紙壹起報道,而且都放在最醒目的頭版。
三個月後,其他電腦零部件公司都消失了。截止1994年底,袁亞非在珠江電腦城共租用11個攤位,經營的產品從最初的電腦配件到11種整機、商務通訊、快譯通訊等電子產品。
在那三年裏,袁亞非連續三年盈利穩健,存款迅速上升到七位數。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時候,水貨大量湧入南京,500塊錢就能賺到壹個電腦硬盤。這次沒人賺50元。
我們做什麽呢
1999年4月,袁亞非在香港處理完貨物後順道來深圳散步。結果,他被福田區沃爾瑪商場裏擁擠的場面震驚了。當妳看商店時,沃爾瑪有顧客想要的所有東西。“壹站式購物最大程度方便顧客”“連衛生紙都能賣斷貨”。
“為什麽我們不能學習沃爾瑪,開壹家類似連鎖的IT賣場?”回到南京,袁亞非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分析了超過65,438+000家國際零售企業的銷售模式,最終決定結合沃爾瑪、戴爾和麥當勞的優勢。
換句話說,沃爾瑪的大規模采購+戴爾的直銷+麥當勞的標準服務,簡稱,袁亞非形象地把這種模式稱為“王阿姨”。
2000年5月1日,袁亞非在壹個企業家論壇上談到“王阿姨”,當時的宏圖高科董事長就在臺下。結果聚會壹散,他就抓住,說“妳王阿姨很有魅力,我想入股”,手裏拿著壹張1億的支票。
壹個月後,宏圖三寶誕生了。
模型有了,資金有了,廠家呢?以前從產品制造到銷售,要經過五層,包括廠家、辦事處、經銷商、經銷商、用戶。壹臺電腦裸機出廠價才1000,手工已經轉到5000了。
袁亞非正在尋找這個痛點。當年8月,他通過七拐八彎的關系,在昆山找到了全球最大的電腦代工廠廣達。
然而,人們根本沒有時間和他說話。袁亞非話不多,直接拋出壹句“多給5%的利潤”“什麽?”廣達的銷售總監認為自己聽錯了。要知道,當時壹臺電腦是3%做出來的,結果當然是做出來的。
廣達壹入駐,全國其他200多家廠商就不淡定了,都跑到南京去了。
半年後,2001年2月,第壹家全新的“宏圖三寶”連鎖店在南京開業,店內電腦整機、配件、耗材等產品超過654.38+萬件,是當時國內最大的IT產品超市。
在總購買價1000元的禮包刺激下,開場5分鐘內就有200多人湧入,搶貨、搬電腦。結果前臺開了單子,倉庫沒貨,倉庫有貨,店裏沒有數據。然而,兩個小時後,袁亞非的頭變大了,他大喊“關門”。
“怎麽了?”坐立不安的袁亞非跑到咨詢公司,人家問:“有信息系統嗎?”袁亞非搖了搖頭。“有了信息系統就來找我。”。
袁亞非明白了,那天晚上他踏上了開往北方的火車。最後他拿出15萬元,把壹套用友軟件信息管理系統帶回了南京。
2002年初,系統上線。以前從入庫、取貨、上架、銷售需要三個小時,這次縮短到三分鐘。而且,“產品準確率高達99.8%。”年底的時候,雖然信息系統花了15萬,但是壹年就給公司省了2000萬。
2002年,袁亞非的凈利潤為4000萬英鎊。自那以後,袁亞非的信心倍增。他壹口氣在江蘇新開了四家分店,門店爆滿。
2003年,袁亞非決定進軍上海。這是,上海壹家電腦經銷商找上門來,說:“合資開店怎麽樣?”想到上海人是出了名的聰明,袁亞非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連同經營權,我都交了。”
沒想到這家夥聰明,“只是大賬,不是小賬”。為了講排場,我把店開在了外灘,“租金壹個月30多萬”。要知道,壹臺電腦的利潤只有5%,他壹個月就虧了40萬。於是,袁亞非讓他當天下午就收拾行李離開,自己坐在上海。
此後,袁亞非四處使用“低價+大賣場”兩大殺手鐧,引起了滬上各電腦公司的聯合“反宏”行動。然而,袁亞非沒有給他的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他“多開店,多宣傳”。他保持了三個月開分店的速度,花了10萬元做宣傳。
壹年半後,上海已有22家門店,宏圖三寶的月銷售額也從500萬增長到654.38+06萬。
拿下上海後,袁亞非直奔北京,然後進軍全國。到2007年,袁亞非擁有70家門店,年銷售額達到70億元,成為全國巨頭。
但是壹切都要結束。2010壹大批JD.COM、淘寶、蘇寧的電商從天而降。線下IT商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袁亞非陷入了兩難境地。“另起爐竈,太難了!轉行,可是我不懂!”
不懂也沒關系,可以咨詢專家。此後,袁亞非跑遍全國各大名校和咨詢公司,“最多壹天就要見5個戰略顧問”,最終決定走大金融+大健康+大商業的發展道路。
先從證券入手,再切入房地產。
2011年2月,袁亞非帶著50萬元去證券公司試水。沒想到,證券公司的員工弄錯了,袁亞非壹周內損失了30萬元。然而,袁亞非並沒有深究它。“反正錢不急。”。沒想到,三個月後,僅僅壹只股票就讓袁亞非賺了四百萬。
就這樣,袁亞非嘗到了通過投資賺錢的樂趣。之後又豪擲5億美元拿下李嘉誠在南京的金融中心。“通過放大財務杠桿,是賺錢的快速通道。”
第二,進入養老行業。
2013年9月,壹帶壹路的概念剛壹提出,袁亞非就嗅到了。他直接去了以色列,開創了“買買買”的模式,買下了以色列最大的養老服務公司娜塔莉,相當於服務了以色列20%以上的人口。
為什麽要進入養老行業?因為袁亞非的高級經濟顧問告訴他,“中國已經到了人口的轉折點。2013年,中國社會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億”。袁亞非的朋友圈不是白來的。
最後,拓展產品,進入百貨業。
2065438+2004年2月,袁亞非在南京新百投資1億多元。後來他在國內還不滿足,花了20億買下了英國168的老字號弗萊舍百貨,這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零售投資。
壹年後,2015年3月2日,英國威廉王子首次訪華。王子明確要求見袁亞非。他只是想看看支撐英國17000員工的人是誰。
就這樣,袁亞非成了業內紅人,麥考林、Handan.com等各行各業數十家企業回禮,袁亞非身價飆升至350億。
壹些人批評袁亞非不懂電腦,另壹些人欽佩他獨特的眼光,羨慕他的好運氣。沒關系。重要的是,三胞集團在袁亞非有100家子公司,年銷售總額超過100億。
“知人者為王,知事者為臣,用人者為臣。”這是袁亞非最有力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