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在企業中應用落地米的理念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在企業中應用落地米的理念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企業的目的是給股東帶來最大的價值還是讓員工獲得最大的快樂?每個企業經營者壹下子說出答案越來越難。現代企業興起幾百年後,我們第壹次發現它有回歸自然的可能。

無論是京瓷半個世紀的成功,還是JAL 600天的轉機,都只是表面現象。其背後的深刻本質是,在稻盛和夫的指導下,全公司不斷認知、思考、實踐“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這壹命題。簡單來說,就是敬天愛人,克己奉公,努力工作,誠實善良。無論外界如何幹擾,這個值都不受其影響。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儒、釋、儒、中國古代經典的精髓。稻盛和夫把它們撿起來,仔細打磨,成為當代管理的標準。如果將來我們回頭看今天,東方管理真正的鼻祖是從大米開始的。

工作是錘煉心靈的道場。

壹定要凈化心靈,讓思想純潔。這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為什麽商業需要哲學?人為什麽活著?”這是企業管理中最基本的問題。企業家要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哲學,並堅持不懈地將這種“思維方式”和哲學分享給員工。這樣,企業就壹定能發展並保持長期繁榮。同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智。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心創造的。

生活和事業的等式

我從小就想出了壹個關於生活和工作結果的方程式,那就是“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觀察很多人的生活,有的人快樂,有的人痛苦;企業管理也是如此。有些人做得很好,但有些人沒有變好。這麽大的差異從何而來?我從小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想出了上面這個等式。

壹般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取決於個人能力,包括智商、身體素質等。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決定了人生和事業的成敗。事實並非如此。能力可能占了很大比重,但能持有的思維方式、哲學、思想其實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我是日本地方大學畢業的,肯定不是什麽人才。為了鼓勵自己努力,我不相信單憑能力就能決定人生或事業的成敗。不管能力出眾與否,只要妳盡力活得細致,活得熱情,付出和別人壹樣多的努力,就壹定會有好的收獲。我今年79歲了。回顧近80年的人生道路,我對此深信不疑。

公式中的幾個元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僅僅是能力和熱情的倍增,就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差異。比如日本知名電器制造商松下集團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他只上過小學。他的人生從在自行車行業當學徒開始,經歷了各種磨難。但是,無論是生活還是管理,松下先生都給出了極好的答案。和普通人相比,他的成績有幾何級數的差距。正是因為熱情和能力這兩個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產生了難以想象的巨大差距。

至關重要的是,熱情和能力的乘積必須乘以“思維方式”。所謂“思維方式”就是哲學,也可以稱為人們心中所持有的人生觀、判斷標準、思想和價值觀。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導致生活和工作中截然不同的結果。也許有人會覺得,“有壹點點負面的想法沒關系。”但事實是,哪怕只有壹點點負面的想法,結果都會變成負面的。因為幾個因素相乘,即使“思維方式”只有負1,結果也會變成負的。而且越是熱心能幹,造成的負面結果就越多。另外,如果妳領導了很多下屬領導或管理者,那麽負面的結果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還會讓身邊的人陷入不幸。

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決定管理。

我沒有突出的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必須擁有超越常人的熱情,我必須付出和任何人壹樣多的努力。同時掌握比常人更好的“思維方式”,即優秀的哲學、優秀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判斷標準。為此,我研讀中國古代經典如孔子、孟子、陽明的哲學,鉆研佛陀所教導的宗教精髓,試圖將這些先賢的哲學根植於我的內心。

我們需要在生活和事業中做出各種判斷。這個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想”來判斷。作為基準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是否正確,是否優秀,結果會大相徑庭。

越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越容易忽視自身“思想”和“思維方式”的重要性。然而,正是人類的“思想”創造了現代文明。人的“觀念”和“思想”是那麽重要,但我們在現代社會總是輕視它們,認為只有知識和技術才是重要的。這個問題是現代人面臨的壹個重大課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經營企業中。

企業管理也是如此。壹個企業的業績乃至壽命,都取決於它是否擁有優秀的“思維方式”。在京瓷和KDDI的運營中,以及在JAL的重建中,我都反復倡導被稱為“哲學”的“思維方式”和管理哲學。我的哲學是約束自己行為的規範,是壹種非常自我否定的信念。比如“貫徹完美主義”、“繼續腳踏實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到墻角”、“說話算數”、“抱著強烈而持久的欲望滲入潛意識”、“以為工作結束了就是開始”、“成功之前不放棄”等等,都需要嚴格自律的生活態度。

為什麽我要在企業裏強調這麽嚴格的哲學?有壹個問題是關於妳想領導自己的企業有多高。換句話說,如果不求大發展,認為企業規模“差不多”,那麽輕松的哲學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目標是進入世界優秀企業,那麽就必須有嚴格的帶有自我否定色彩的企業理念。

當經營者號召員工要有這種嚴格自律的理念時,可能會招致員工的抵制。這時候,經營者要合理地說服大家:“我不想把我們公司打造成壹個平庸的企業,而是壹個值得我們驕傲的世界級企業。”所以,我會在企業中貫徹壹種認真、克己的哲學,和大家壹起踐行這種哲學。“如果不做這樣的解釋,我相信員工很難接受這種理念。

以善惡來判斷,而不是以得失來判斷。

釋迦牟尼教導我們,“欲”、“怒”、“癡”三種本能是人的壹切煩惱中最難控制的,稱為“三毒”。如果放任自己的思想,人們的心中就會充滿這些“三毒”必須努力,哪怕有壹點點善良和仁慈根植於內心。

人是“思想”的主人,是人格的創造者,是自身環境和命運的設計者。在心中種下美麗的花朵和種子,好好呵護,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另壹方面,如果我們忽視照顧它,它會導致雜草。所以,壹定要清潔內心,凈化思想。這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人都有善良和邪惡的心。所謂善良,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壹邊,祈求周圍人利他的幸福和溫暖。所謂惡心,就是只要妳好就利己。所以,我們要盡量抑制這種對自己好的自私想法,讓好的利他占據更多的內心。這是修行修養,是人格塑造。而且,這樣做也可以幫助我們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

企業經營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各種事物做出判斷。這個時候,如果妳放任自己,人們不會以善惡來評判,而是以得失來評判。考慮得失是本能,也就是通過計算得失來判斷賺不賺。不僅如此,還有情緒化,以是否被侮辱來判斷,或者以無意義的虛榮心來判斷。要用善良的心去判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否則很難做到。

在我的青年時代,從自律的角度出發,我經常對幹部和下屬這樣說:

“當出現問題,需要對某件事做出判斷時,幾乎所有瞬間想到的想法都來自本能。所以,妳不能用剛冒出來的想法就馬上判斷事情。等壹下!暫時擱置這個判斷,然後用理性去思考,或者用善惡去衡量。不是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也不是從感覺來判斷,而是用理智,用善惡來判斷。暫時放壹個‘緩沖’,考慮後再做決定,這很重要。"

“除非妳是真正的聖人和君子,壹般人是不能馬上憑直覺判斷事情的。通常,人們會憑直覺判斷。正因為如此,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急於下結論,而要拋開最初的判斷,轉而去理解問題的本質,然後用善惡的尺度去衡量,修正自己最初的想法。這樣設置緩沖,應該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意識到腦海中第壹次出現的判斷是錯誤的,於是重新考慮,避免了失敗。

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

在我的哲學裏有壹句話,“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正確的事情應該正確地執行。我經常把這樣的問題拋給自己,為保持正確的判斷基準而不懈努力。所以,我的理念不僅是企業經營的判斷基準,也是我自己生活的準則。

在企業經營中,經常會出現不光彩的事件或醜聞。人多,其中難免會有思想錯誤的人,也有因為沖動而變壞的人。為了不讓這些人走錯路,企業需要有規範,這就是哲學。在企業建立這樣的規範,成為人們的知識,可以防患於未然。

幾年前在中國,乳業巨頭三鹿集團因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而破產,導致資不抵債。在這種情況下,原因是企業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範和規則。企業造假醜聞的發生,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建立自己的“哲學”,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滲透到企業內部。

在大多數企業中,沒有壹個經營者會問員工“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我在思考的所謂“哲學”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這也是小時候父母老師教導的最簡單的做人原則,比如“要誠實,不要說謊,不要說謊”等等。“這種最起碼的事情在企業裏還需要講嗎?”有些人可能會感到驚訝。然而,正是因為沒有遵守上述作為自然人的原則,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公司醜聞。換句話說,我不把按哲學必須遵守的規範、規則和事項作為我日常生活的準則和商業判斷的基準。在我看來,正是因為缺乏這種樸素哲學的人成為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導致今天世界上很多大企業的醜聞頻頻發生。

幸運的是,因為我關註的是商業運作中必須遵守的規範、規則和事項,所以我只是從“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這句話引申,用來說服員工。“作為壹個人,用正確的方式把正確的事情進行到底”是壹個極其簡單的判斷基準,但正是因為遵循了從中得出的結論,京瓷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壹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後來京瓷走向海外,這個準則成為全世界的普世哲學。我認為這種哲學也適用於JAL。

生活是磨煉靈魂的道場。

在和盛學院,我經常說,“如果妳想經營好妳的公司,提高妳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妳的心智進步了,妳有壹顆美麗的心,公司也會相應變得優秀。如果妳作為經營者有壹顆善良的心,那麽公司的員工也會效仿,他們的心也會得到凈化。這樣的好心人團結* * *,公司會取得不可思議的成功。”

說到底就是“提高心智,擴大管理”。要想拓展業務,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經營者自身的心智。然後在提升自己心智的同時,也努力提升身邊員工的心智。結果不言而喻。我們不僅會成功,而且這種繁榮會保持很長時間。我認為“提高思想”不僅對商業運作很重要,對我們的整個生活也很重要。甚至“修心”本身也應該是“人生的目的”。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美好的理想,如果可能,每個人都想出類拔萃。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理想是成為壹名優秀的工程師,壹名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優秀科學家。京瓷成立後,我想做壹個優秀的經營者,讓京瓷成為全球化趨勢下的優秀公司和世界級企業。

但這真的是人生的目的嗎?經過深思熟慮,我認為這些絕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已經79歲了,死亡正在逼近我。按照我的理解,死亡只是意味著肉體的毀滅。我相信,我死的時候,死的只是肉體,不是靈魂,靈魂是永恒的。在這個宇宙中,有壹股愛、關心和理解的“氣”在湧動。這個“氣”推動著世間萬物的發展,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愛的宇宙中。當我快要死的時候,我的靈魂離開了身體,開始出發。我祈禱我的靈魂是美麗的,所以在旅行時被宇宙中流動的精致“氣”所呵護。生命的目的是在死亡來臨時和離開之前磨練靈魂,使之變得更加美麗。

妳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按照自己的意誌發展的,往往與我們的意願無關。它只是走在命運和因果交織的人生道路上。其間,有災難,也有幸運。在災難和幸運的考驗中,要錘煉靈魂,塑造美好心靈。我想這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人生目的。

所謂錘煉靈魂或者錘煉靈魂,換句話說就是提升人格,豐富人性,塑造美好人性。那就是塑造壹顆真誠、優雅、有愛心的心。我們與生俱來的靈魂,經過這個世界的波濤的洗滌和錘煉,變得更加美好。我覺得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在迎接死亡的時候,我們應該有壹個比出生時稍微好壹點的靈魂,壹個有愛心的靈魂。否則活在這個世界上毫無價值。所謂人生,就是錘煉心靈和靈魂的“道場”。

為了磨煉靈魂,妳首先需要的是努力。努力是磨煉靈魂最有效的方式。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我堅信這篇文章。

從27歲創立京瓷至今,我已經努力了52年。公司可能會破產,這種危機感逼著我。我絕不會讓公司破產,讓員工幸福,讓公司繁榮。懷著這種想法,我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我沒有閑情去想多余的事情,沒有時間去抱任何其他的想法和妄想,只是壹心壹意的努力工作。這是提升自己心智的最好方法。就像禪僧通過不斷的修行達到開悟壹樣。

拋開壹切雜念,專心工作。比如建造宏偉建築的木匠,燒制精美陶器的陶藝家。當我們在電視、廣播、報刊雜誌上看到、聽到關於他們的報道時,我們會贊嘆他們所達到的崇高境界。這些人壹生致力於他們的工作。他們沒有受過深刻的教育,也沒有廣泛閱讀。他們只是每天埋頭工作,日復壹日,沒有抱怨,沒有怨言。

在這些人的每壹句話裏,都透露著他們高尚的人生觀和豐富的人性。他們深邃的話語,猶如開悟的高僧。通過他們的良言,我們知道,認真投入工作和生活,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是為了磨煉人的靈魂和心靈。

當初找不到工作,只好加入壹家破公司,埋頭研究精密陶瓷。我不專註,繼續像其他人壹樣努力工作。公司成立後,為了不讓京瓷這種中小企業破產,我從早到晚努力工作,珍惜每壹分鐘。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這種努力的態度塑造了我自己的性格。現在我可以在大家面前談論侃侃,這是我努力工作的結果。

  • 上一篇:來源資本
  • 下一篇:壹草:用“碼社”籠絡“江湖人”,新基金立足三大武器。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