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影響自來水廠運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1.管理薄弱,水質合格率和供水保證率低。
(1)自來水廠的管理人員衛生意識不強。多數水廠領導和供水管理人員衛生意識不強,衛生法制觀念淡漠,自身衛生管理不到位,健康證持證率低。
(2)水質檢測和監測不到位。目前很多水廠水質檢測次數較少,水質檢測主要委托工程管理單位進行。水質監測尚未開展,水質安全存在隱患。另外,相關部門的水質檢測和水質監測職責缺位,很難按照規範進行水質檢測和監測。
(3)水廠設備、管網、設施缺乏日常維護。設備、管網、設施等壹些因素都會對水質產生影響。尤其是壹些給水管道,如薄壁不銹鋼管、鋁塑復合管、PPR管等,如果長期使用,又不進行日常維護,很容易汙染水質。另外,如果用水量少,水循環不足,就可能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水質發生變化。如果水廠衛生安全意識不足,維護和消毒產品更換存在問題,或者回水未經消毒直接回流到儲水箱,都會造成水質衛生隱患。
(四)未按要求凈化消毒的。目前,部分水廠缺乏對供水的消毒處理,大多不使用消毒設備或使用不規範,消毒人員素質不高,消毒知識不夠,隨意添加消毒劑,導致出廠水和外圍水二氧化氯含量不達標,達不到消毒目的,衛生安全風險突出。
2.沒有合理的水價體系,水資源配置的作用就不能有效發揮。截至目前,部分地區尚未征收水資源費,國家對水資源的所有權尚未實現;已征收水資源費的地區,征收標準普遍較低,尚未制定全國統壹的征收管理辦法,未按全成本收取費用;有的水資源性質不明確,水價制度制定和實施難以規範;沒有建立水資源價值核算體系和科學的計算方法,征收標準難以合理,進壹步影響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用水。
3.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不足。目前,壹些水廠缺乏專業、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壹些貧困省市縣,面臨著管理人才不足的困境。導致水廠設備維護等許多專業運行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日常維護工作不能按要求及時完成,影響工程正常運行。有時甚至會出現“短路供水”,供應未經處理的原水;技術是現代企業運營的關鍵因素,但目前很多水廠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如缺乏技術管理人員,壹些技術人員在水處理技術、消毒、水處理等方面;水廠工程設計人才的缺乏,使得很多項目都需要正規的設計院進行設計,不僅費用太貴,而且由於壹些設計師不了解具體的水廠項目,設計中考慮的因素會有所欠缺,很難完成設計的水廠項目。
2.關於如何加強水廠運營管理的建議如下。
1.加強對水廠供水工程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的技術指導和審查。整個供水工程規劃設計可分為三個部分:取水、凈水和輸配水。給水系統的規劃設計非常復雜,涉及城市總體規劃、水文、水文地質、地形地質、水質、經濟和技術環境等諸多因素。,取水、輸配的能耗約占整個系統能耗的70-80%。因此,應加強水廠供水工程的規劃設計,系統優化供水工程,並在整個工程設計過程中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和審查,合理確定水廠供水規模和制水工藝。
2.建立水廠運營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程。建立健全站長、供水站供水員、供水站井長、供水站財務人員、供水站保管員的崗位責任制。加強管網維護,做好水廠運行記錄,做好水廠檔案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認真做好水廠水質管理工作。定期對水源水質進行分析檢測,做好質量檢驗工作,對各種原材料和零配件進行檢驗,嚴格把關,制定制水各工序和水廠各控制點的控制標準,並按標準進行定期檢驗;加強水廠質量管理,實行目標管理,制定水廠的方針、目標和實施計劃;制定和規範各項規章制度、流程文件、管理文件和操作規程;掌握質量信息,提高工作質量,利用“水質分析記錄表”、“水廠運行表”、“異常情況分析表”、“用戶回訪表”、“質量分析會”等形式,及時準確地掌握水廠內外的質量信息;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遊離余氯、濁度等四項指標應每日檢測;管網水質檢測點的上述四項指標應每月檢測壹次;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水廠必須自行設置實驗室設施,完成上述四項常規指標的檢測;水質檢測采樣點的設置應符合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工藝設備改革和技術創新。只有認真做好上述工作,及時掌握水質變化趨勢,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水廠供水質量安全,才能保證水廠的水質,為用戶提供優質飲用水,為水廠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開辟水廠新的未來。
4.認真執行自來水廠資質標準。供水單位資質標準是運行的保障,供水單位資質壹般分為不同等級。壹級資質標準,即最高標準,是指建設部《2000年城市供水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規劃》中對壹級自來水公司的要求,涉及供水規模、人員素質、標準化服務內容、供水規模、水源管理、凈水技術、供水質量、服務壓力、生產安全等九項要求。其中,供水規模、供水質量合格率和檢測能力、人員素質、標準化服務鞏固率是基本條款。根據水廠申報的資質等級,核準評價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水廠。因此,建議行業協會對水廠實行分級資質認證、崗位培訓和考核。
5.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水價是國內外水資源管理最重要的研究內容,我國水價體系也從有價無市向低價轉變,逐步向商品水價、水權和水市場轉變。目前,基於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水價機制是我國水價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和貧困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水廠要按規定核算供水成本,經物價部門批準後收費。由於自來水廠是企業化經營,要做好成本核算,采取彈性水價,區分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水文年季、不同水質、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價承受方式,堅持以水養水、合理收費的原則,走自我維護、自我發展的多元化經營之路。在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實行全成本水價是操作的關鍵。
6.加強運行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為水廠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技術支持。水廠應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根據情況設置崗位,並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考核,分期分批參加水廠運行管理人員培訓班,做到持證上崗。水廠運行管理人員也必須到衛生部門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
7.加大對水客的宣傳。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安排宣傳工作,教育群眾樹立科學的用水觀念;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廣泛宣傳中國的水資源狀況,倡導安全、科學的節水生活方式,曝光水資源浪費現象,不斷提高公眾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特別是要在青少年中廣泛宣傳用水,營造安全用水、飲用水衛生、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人水和諧,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8.建立水廠運營獎懲制度。對故意破壞水源、管網、自來水廠的個人和集體,責令恢復,並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追究其法律責任,並對舉報破壞行為者給予獎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做好自來水廠的運營管理工作,就要做好規劃設計、運營制度、水源保護和水質管理、資質標準、水價制度、自來水廠運營管理人員培訓、自來水廠運營公示和處罰制度等工作。,以確保我們能為用戶提供安全優質的水,提高水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利用水資源,使水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