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外匯行業,監管相對成熟。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是美國零售外匯交易商的政府監管機構,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是行業自律機構,對美國交易商實行雙重監管。在日本,日本金融廳實施的政府監管導致日本外匯零售業務迅速擴張;在香港,政府監管始於1994。對於CFD監管,英國和澳大利亞走在世界前列。
金融服務管理局(FSA)-CFD交易者的全球通行證
英國外匯市場外匯交易量全球第壹,超過美國。同時,英國監管的“寬松開明”特點也吸引了眾多金融機構。
英國也是世界上第壹個實行統壹金融監管的國家。負責金融監督的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負責“密切監測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防止和懲罰欺詐和不誠實的操作,防止和懲罰在金融市場傳遞虛假信息或從虛假信息中獲利的行為”。其認證資質是世界公認的。CFD交易員獲得FSA認證後,意味著CFD交易員獲得了“全球通行證”。財富500強企業中國銀行也在FSA註冊。
檢查CFD交易員是否有FSA註冊。如果是的話,它是由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監管的。
下圖表示英國FSA享有良好的監管聲譽。
圖。FSA世界聲譽的國別分析
不壹定,因為這類CFD交易員不受FSA監管,但其他國家的政府監管機構會監管。
除了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之外,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也是壹個重要的監管機構,負責監督其成員交易商的活動。相當於澳大利亞的CFD交易員紀律檢查組織。
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也是差價合約的重要基地。壹些知名的CFD交易員早在幾年前就通過這兩塊布局了他們在亞太地區的頭寸。AFA在澳洲的墨爾本和新加波都有分公司。CMC Markets選擇了澳大利亞悉尼,並成立了CMC Markets Asia Pacific Pty Ltd
在這個世界上,差價合約是壹個新生事物。除了FSA監管之外,考慮CFD交易商可信度的標準也要逐壹確定——訪問監管機構的官方網站,輸入被調查交易商的信息並仔細核實。這對交易員的語言要求和法律知識提出了要求。確實看起來有點大,但是對新興金融產品的認識也要經歷這樣壹個探索和驗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