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中後期,秦國依靠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大,使得秦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遠遠高於東方六國。面對這個虎狼之國的崛起,東方六國深陷危機,都擔心將來秦國會滅了自己,而自己的實力又遠遠無法與秦國對抗,於是六國在蘇秦遊說的建議下,采用連橫的策略攻打秦國。
面對六國的進攻,秦國也呈現出緊張的局面。然而,秦國的君主秦惠文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害怕。他知道勝利終將屬於秦國,連橫六國終將覆滅。正如秦惠文王所料,六國敲定連橫後,矛盾馬上開始出現。哪個國家有多少軍隊?哪個國家負責後勤保障?哪個國家率先遏制了秦國?這些從未被用來恰當地劃分責任。雖然每個國家都想打敗秦軍,但也想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就這樣,在內部不和的情況下,聲勢浩大的六國連橫逐漸瓦解。對於秦國來說,六國連橫,分崩離析,早在意料之中。
在連橫的瓦解中,秦所采用的外交手段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秦王派張儀聯合各國,用不同的外交手段從內部挑起六國矛盾,使六國互相仇視,甚至出現了六國相見的局面。這些正是秦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