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

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

壹.概述

(壹)權益法

權益法是壹種適合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根據這壹方法,投資企業應根據其在被投資企業中的股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按照投資權益的比例將被投資企業的年度凈損益列為自己的投資損益,並以投資的增加或減少表示。如果從被投資企業收到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應減記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且受同壹公司控制或控制時,應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重大影響屬於企業合營範疇。在合營企業下,投資企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但不需要編制合並報表。* * *同壹控制屬於合營企業範疇。合營企業包括* * *共同控制經營,* * *共同控制資產和* * *共同控制實體。* * *控制業務和* * *控制資產並沒有導致新的會計方法。對共同控制實體的長期投資可以采用權益法,也可以采用基於權益法的比例合並法。控制權屬於企業合並的範疇。按照法律形式,企業合並可以分為吸收合並、創設合並和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創造合並的結果是只剩下單壹的經濟實體和法人實體,用於處理合並業務的會計方法屬於傳統會計領域。控股合並是指壹家公司通過長期投資取得另壹家公司的控股權,被投資公司成為子公司,投資公司成為母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和法人實體。母公司壹方面按照權益法在其賬簿中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另壹方面在合並時和每個會計期末全面合並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單獨報表。

權益法強調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的經濟實質關系,即在會計上形成了獨立的經濟實體,減少了投資企業利用分配政策篡改利潤的機會。用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更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因為它是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損益是否發生來確認投資者應享有的權益,而不考慮是否收到股利。但在按照權益法處理公司間交叉持股時,存在明顯的缺陷。香港財經報紙不可能把它比作“試圖在滿是鏡子的房間裏找到最後的倒影”。同時,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的留存收益中包含了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份額,因此不宜據此分配股利,因此有人建議對股利進行適當限制。

(二)復雜的權益法

權益法分為簡單權益法和復雜權益法。復合權益法將被投資企業的投資作為合並處理,也稱為單線合並法。復合權益法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還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

復合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點如下: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以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不包括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權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核銷長期股權投資賬戶;

4.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同時沖減長期投資和投資收益科目。

在完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戶余額=投資成本+購買後在被投資公司凈損益中所占份額-股利-購買時投資的攤余市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投資收益=被投資公司凈損益份額-股利-購買時投資的攤余市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

(3)簡單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是復雜權益法在理論上的簡化,不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不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然而,在實踐中,簡單權益法出現得更早。美國衡平法受APB18約束。APB18之前是簡單的衡平法,APB18之後是復雜的衡平法。

簡單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點如下: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以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內部交易未實現損益無需扣除)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權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核銷長期股權投資賬戶;

在簡單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戶余額=投資成本+購買後在被投資公司凈損益中所占份額-股利;投資收益=被投資公司購買後的凈損益份額-股利。

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時,復合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小於簡單權益法下的賬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復合權益法此時更穩健。

由於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對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進行攤銷,以及是否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損益,下面主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

二、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差異的處理。

復權益法之所以在購買時攤銷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是因為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時,該差額表明被投資企業的資產被低估或存在未記錄的商譽。如果這些資產屬於折舊或攤銷,它們有壹定的受益期,在此期間,資產每年都會被消耗,因此應該記錄折舊或攤銷。但由於資產價值被低估或未入賬,攤余費用偏低,被投資企業利潤虛增,投資企業每年確認的投資收益虛增。所以,當投資在購買時的公允市值大於賬面價值時,就要分析這種差異是什麽樣的資產造成的。如果資產需要折舊或攤銷,則應根據資產的預計剩余經濟壽命逐年攤銷。壹方面借記(減少)投資收益,另壹方面貸記長期投資。如果差額是由永久性資產(如土地)或流動資產(如存貨短期投資)引起的,則應在出售資產時壹次性調整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如果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小於賬面價值,則意味著被投資企業的資產被高估或商譽為負,使得賬面上的年度折舊費用被高估,利潤被人為減少。因此,應根據資產的性質,按年攤銷或在出售時壹次轉銷,以增加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復權益法將投資在購買時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進行攤銷,這樣就可以根據所消耗資產的公允價值計算被投資企業的成本和費用,從而正確計量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更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在簡單權益法下,當期收益與資產賬面價值相匹配,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控制權時,母公司應當編制合並報表。正如復雜權益法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壹樣,在合並報表時也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的抵銷分錄略有不同。不同的是,在簡單權益法下的合並工作底稿中,需要將簡單權益法調整為復雜權益法。因此,無論母公司采用哪種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最終的合並報表都是壹樣的。但在復合權益法下,如果不考慮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母公司賬面上的凈收益等於企業集團合並報表上的凈收益,母公司賬面上的期末凈資產等於企業集團合並報表上的凈資產,具有良好的可驗證性;在簡單權益法下,上述等式關系不成立,因此不可驗證。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兩種情況下,投資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並無差異。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處理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是相同的。壹種是企業合並會計采用權益集法時,另壹種是采用向下會計時。

在控股合並下,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按照購買法,母公司計算的投資成本應該是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所以投資成本與在子公司賬面權益中所占份額存在差額,差額由資產增值和商譽兩部分組成。復合權益法和合並報表都需要攤銷這種差異。股權聯營法在購買企業時不承認任何商譽。它按照現有賬面金額記錄合並後的資產和負債,投資成本等於在被投資公司賬面權益中的份額,不存在待攤銷的差額。

壹般來說,子公司的單獨財務報表應當按照合並前的賬面價值報告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合並報表中分配給子公司的凈資產值應該“下推到”子公司編制的單獨財務報表中,這些報表按公允價值計量凈資產。這就是“推會計”。SEC要求,當子公司幾乎全部由母公司所有(通常為97%),且沒有對外發行的大量債券或優先股時,向SEC提交的財務報表應采用下推式會計。購買合並不采用下推式會計的,投資成本應當在合並報表工作底稿中分配到子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和商譽中,合並報表反映投資成本的分配。當子公司在財務報表中采用下推會計時,合並程序大大簡化。同樣,對於復權益法,由於子公司的單獨報表已經按公允價值進行了調整,與投資成本壹致,不存在差額攤銷,簡化了處理程序。可以看出,如果不考慮未實現損益,下推會計下復合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的操作和結果是壹致的。

對於權益法,股份有限公司適用具體會計準則“投資”,其他企業適用行業會計制度。鑒於我國會計改革的思路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統壹各行業會計制度,本文僅分析具體會計準則“投資”中規定的權益法。根據“投資”準則,投資成本與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按照壹定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有人認為,與上述按資產性質按年攤銷的理論相比,我國的權益法並沒有對商譽與資產的差額進行分配,而是在“股權投資差額”中以總額的形式列示,按年攤銷。攤銷的基數和期限與理論不同,所以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實際上,我國權益法對攤銷的處理是理論處理的簡化,仍然可以體現將被投資企業按賬面價值計算的利潤調整為按公允價值計量的利潤的思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仍然是壹個復雜的衡平法。我國之所以不具體分配這壹差額,是因為我國目前缺乏規範統壹的全國性資產評估體系,在資產評估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實踐中即使評估體系再完善,也有很多評估師和會計師對資產價值和使用壽命的估算,無法與理論完全壹致),采取適合國情的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我國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將朝著更加規範復雜的權益法方向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對與控股公司合並的會計處理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從目前的操作實踐來看,大部分采用購買方式,少數采用合資方式。由於購買法和合營法對投資核算有直接影響,建議將投資成本和子公司凈資產

三。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的處理

根據復合權利法,由於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控制權,所以這兩個企業應被視為壹個單壹的經濟實體。如果企業之間存在銷售,例如,投資企業將商品銷售給被投資企業,但被投資企業尚未將商品銷售給第三方,雖然投資企業列為銷售收入,但實際上,由於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是同壹經濟實體,銷售相當於從左手轉到右手,尚未售出。因此,投資企業的銷售利潤尚未實現,無法確認,期末應進行調整和沖銷。如果被投資企業銷售給投資企業,同樣如此。這就是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企業之間的銷售可以分為兩種:直接銷售和逆向銷售。直銷是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銷售,逆向銷售是指被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銷售。為了討論方便,假設未實現損益由賣方承擔,反之亦然。在反向銷售的情況下,很好理解的是,被投資企業因未實現損益而虛增的利潤應予以扣除,借記“投資收益”,貸記“長期投資”。直銷可以看作是投資企業利用其影響力或控制能力,通過內部交易進行有利於自己的利潤分配,提前收回資本,因此也需要減少投資賬戶和投資收益。

根據APB18,美國規定在使用權益法時,“像子公司的合資或被投資公司的合並,應核銷投資方或投資方未實現的公司間損益。”未實現的公司間內部損益的處理取決於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易是否被視為“正常”交易。“正常”交易是指獨立買方和獨立賣方之間談判達成的交易。投資者通過多數表決權控制被投資單位,並與被投資單位進行非正常交易時,該交易取得的公司間損益不得確認為投資者的收益,直至通過與第三方的交易實現。在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的“正常”交易可以確認的情況下,只核銷未實現損益的比例。

臺灣省衡平法中的淘汰比例,是由直銷和倒賣的區分決定的。根據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是否具有控制權,確定未實現損益的比例。如果它有控制力,就會被徹底淘汰。如果沒有,則期末按投資份額比例淘汰。在反向銷售的情況下,無論投資公司是否對被投資公司擁有控制權,都將按照交易日對投資公司的持股比例進行消滅。在抵銷時,直銷可以借記“未實現銷售利潤(或未實現資產處置利潤)”,貸記“遞延貸項——關聯企業間利潤”,前者作為銷售毛利或資產處置利潤的減項,後者作為負債;也可以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反向銷售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

可以看出,美國的扣除比例取決於“正常”交易和非正常交易,而臺灣省的扣除比例取決於直銷和反向銷售以及是否擁有控制權。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實質重於形式,穩健經營。我國權益法沒有規定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的扣除。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衡平法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合衡平法。因為不扣除未實現損益,所以按照中國的權益法計算的投資賬戶和投資收益比美國臺灣省權益法下計算的要大,所以中國的權益法不如美國和臺灣省穩定。在編制合並報表的情況下,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被抵銷,因此權益法是否扣除未實現損益對合並報表沒有實質性影響。但在投資企業的單獨報表中,未扣除未實現損益而確認的投資收益會扭曲企業業績,從而給企業利用關聯交易粉飾利潤的機會,最終損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相關方的利益。

四。概觀

復合權益法將投資企業的投資作為合並處理,也稱單線合並法,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並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簡單權益法不需要攤銷差額或扣除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

在復合權益法下,按照消耗資產的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與被投資企業的當期收益相匹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簡單權益法與被投資企業當期收益匹配,按照消耗資產賬面價值計算的成本費用,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復雜權益法強調科學合理,簡單權益法強調簡單可操作。

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編制的合並報表是壹樣的,但是復雜權益法下的母公司單獨報表和合並報表更具有核對性。

參考資料:

/Article/200509/60238.html

  • 上一篇:北京京健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北京中智信達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簡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