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首先以新創板塊為例介紹了天風證券研究所的深度研究體系。
通過跟隨政策,與高端專家、高層次專家溝通,對各大企業100位CIO進行問卷調查,跟隨創新領域招標,TF證券研究所繼推薦智能汽車產業鏈後,再次成功推薦創新板塊。
趙曉光指出,政策+專家圈+調查問卷+數據技術四位壹體的研究方法代表了未來的研究體系。
同時,趙曉光從等待時間的角度討論了容器的兩種意義。
首先,它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各行業發展的引擎。這個裝置是中國經濟和中華民族不斷崛起而不被別人壓制的工具。包括過去的短板行業和未來戰略高地的行業。為了讓設備為我所用,我們需要外化、清晰和面向平臺。
其次是投資研究需要的儀器,也就是如何在投資領域使用我們更先進的研究方法。TF證券在研究裝置上做了足夠的實踐。
未來,天風證券也有能力、有信心在四位壹體政策、全新專家系統、調查問卷、數據技術的基礎上,將來自新創、智能汽車的研究復制到各行各業,為我們的客戶和行業創造深度研究價值。
會議記錄
尊敬的來賓,顧客們,早上好!
今天能參加會議的人,應該是幸運的,也是不容易的。我們會議的主題是“等待時間”。我們都知道,這裏面肯定有兩個關鍵詞。壹個是“器”,什麽是“器”?妳是怎麽來的?儀器怎麽用?第二次在哪裏?何時使用該設備?其實跟投資有關的有兩點:投資什麽,什麽時候投資,這也是我們以後需要認真討論的重點。
政策+專家圈+問卷+數據技術四位壹體的研究方法代表了未來的研究體系。
最近市場處於調整周期,但是有壹個板塊表現非常好,就是新創的產業鏈,尤其是金融新創。新創板塊也是天風從行業到策略在相對低位推薦。我以新創板塊為例,向大家匯報壹下我們為什麽能成功挖掘這個板塊,我們用什麽新的研究方法科學地做深入的研究。
我們找了100個各大企業的CIO,也就是IT總監和采購總監,在今年6月5438+10月左右做了壹個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非常詳細,這是中國證券研究所第壹次將問卷調查系統引入華爾街。當時我們還和壹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戰略研究團隊合作研究。
在對100名CIO的調查中發現,整個企業的IT支出比去年增長更快。我記得去年是21%,今年是26%。壹個行業處於加速增長的態勢,需要我們關註。我們進壹步分解了它。IT支出的主要領域是什麽?哪些行業的消費會更樂觀?未來哪些領域集中度會提高?投資的競爭結構會在哪些領域發生變化?已經做了很多細致的判斷。
當時的調查問卷有壹個明確的結論,就是金融領域發展最快。現在,金融創新也是最早的產業趨勢,最快的增長速度,最好的市場表現。
有了這些調查問卷的結論,我們壹直期待跟蹤這100名首席信息官的結論和進展。今年上半年出現疫情,導致很多招標和項目實施推遲,動態變化導致原定趨勢推遲。所以新創板塊的業績也推遲了。但基於我們豐富的匯集了專家智慧和行業信息的調查問卷,我們對新創的產業趨勢保持信心。
通過專家系統和調查問卷的結合,可以幫助客戶提高調研效率。我相信,對每壹個客戶來說,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成本。妳很難找到超過100的專家對某個行業進行研究交流,因為妳要覆蓋30多個行業,妳的投資體系面向30多個行業。不可能每個行業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賣家如何通過科研體系成為客戶調研的幫手,幫助客戶提高調研效率,降低調研成本,減少調研信息的不確定性,是我們要特別關註的方向。高端專家和調查問卷相結合是壹個很好的方向。
在產業趨勢的基礎上,政策的方向和跟蹤也很重要。中國新創學術委員會成立於今年5月,我恰好是中國新創學術委員會委員。在參加委員會議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我們黨和國家在創新領域的政策力度和決心。我也知道這幾年壹直在講國產替代和創新。為什麽我沒有起床?未來會發生什麽變化,會導致這個行業真正的政策出臺臨界點,所以這是壹個政策跟蹤。
我們在中國創新委的會員超過100人,大部分都是各大政府、央企、銀行購買的。另外,我們自己的專家庫也有大量的專家。如何挖掘出高水平的專家,引進高端的專家,單純靠給專家付費是很難實現的。搭建壹個專家沙龍、專家圈、專家社交、專家互助、專家討論平臺是壹個很好的方式。在金融創新領域,我們從專家庫升級到了專家圈。我們也在構建上遊驗證、下遊驗證、上遊驗證的交叉驗證體系,重點關註新創關註的細分行業。
高端專家和高水平專家的交流,是基於調查問卷獲得的趨勢信息的深化。
第三,我們用數據技術連續跟蹤了7、8月份創新領域的很多招標。我們發現了壹個明顯的趨勢,就是疫情過後,各個領域的IT招標都在加速,尤其是金融IT,7、8、9月份持續加速。可能7、8月份剛出來的時候,投資機構的資本市場還沒那麽重視。到了9月份,大家開始關註,這個行業的趨勢已經形成。
從9月份開始,我們認為這個行業有壹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新創的公司和新創的基金都值得關註。要有邏輯,要有政策,要有估值,要有產業趨勢。
所以新創是我們推薦智能汽車產業鏈之後,又壹個被這種全新的研究體系和方法成功推薦的樣本項目。
如前所述,政策+專家圈+調查問卷+數據技術四位壹體的研究方法代表了未來的研究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師也在將前瞻性研究與服務相結合,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企業。
現在,所有的券商分析師都在推動創新,但有兩個問題。第壹,有些研究缺乏令人信服的研究數據和系統支持。第二,大部分都要等大盤漲了再推薦。
誰能利用前面的科研方法,以更前瞻的方式為我們的客戶挖掘,需要利用剛才提到的調研問卷、專家系統、政策跟蹤、數據調研。這就是我在之前的策略會上連續四次討論的深度調研,什麽是深度調研,客戶需要什麽樣的深度調研,如何做深度調研以及深度調研的實踐。
我們今年成功推薦了智能汽車產業鏈,這次新創的成功推薦才是真正的發現。我們正在艱苦地磨煉,我們紮紮實實做的制度現在已經開花結果了。
未來,我們相信會把這種四位壹體的體系:調研問卷、產業政策、新型專家系統、數據技術復制到更多的行業,挖掘更多的未來設備。
裝置的兩層含義——中國經濟的裝置和中國各行業的發展。
回到剛才的話題,我們未來的設備是什麽?什麽是器具?
武器是我們的工具,使中國經濟和中華民族能夠不斷崛起而不被別人壓制。
這個工具主要有兩部分:壹是過去的短板行業,我們有劣勢,我們的材料、設備、芯片、零部件、信息行業;
二是未來具有戰略高度的行業,比如工業物聯網。最近各種政策反復提到工業物聯網,這是提升我國制造業,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和制度。既要補短板,又要搶占新高度。這是我們的武器。
如何解決這些設備歸我所有,由我使用的問題?
三種方法:第壹,外化。繼續引進具有全球實力和合作意願的國家和企業與我們合作,繼續加大深度合作。妳最近看到很多歐洲國家和中國的合作在加速。事實上,我們過去取得的許多技術進步都得益於外部化。
第二,明確。過去半導體和新創的發展不及預期。有壹些根本原因,未來壹定要突破。我們需要巨大的決心、巨大的使命和強有力的政策手段來推動它。無論是芯片、材料、軟件、it、數據、設備、零部件的更新換代,都要有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
第三,平臺化。目前每個領域都有幾十家公司,GPU,濾鏡,光刻膠,MCU中國有500家,很難成功。我們知道,工業中最基本的規律就是規模效應。如果壹個行業沒有規模效應,誰都可以做,這個行業很難出成績。
所以未來的平臺化就是在每個領域選擇更好的公司,整合所有資源,打個洞,打造最好的領導者。我們都知道兩彈壹星是怎麽產生的。壹個領域最好的教授,最好的科研機構,最好的技術,最好的企業都聚在壹起,這就是習主席講的舉國體制。所以,外化、強制、平臺化是既能彌補短板,又能搶占未來戰略高地的行業。這是我們工業的工具。
設備的兩個含義——投資研究所需的設備
從投資的角度,我們的工具是什麽?
這兩年成功的系統被顛覆了嗎?投資是壹個多因素系統。僅僅從壹個角度做出新的舉動是不可能的。它必須是壹個多因素系統。所以我們這個裝置的第二個意義就是如何把我們更先進的研究方法用在投資領域,從政策跟蹤到專家系統,到專家的深度挖掘,到高端專家的挖掘,到數據技術,到調查問卷。
這種裝置不僅是投資用的裝置,也是工業用的裝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業必須在戰略和研究上領先。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數據技術和專家系統,每周跟蹤10多家車廠的運營情況,預測他們的銷量和市場數據。現在有壹家頭車廠,也在和我們做深度合作,做這方面的研究。意味著行業內特別需要這樣的數據,以便更好地跟蹤行業趨勢,更好地跟蹤消費者,更好地跟蹤同行。研究工具TF證券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實踐。我們相信這代表著未來,這是開始。
有了這些裝置,我們的研究和投資可以更堅定、更前瞻、更冷靜、更科學、更可復制。年初我們跟蹤了新創領域的cio,形成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發現這個行業趨勢是要漲的。後來因為疫情,短時間沒漲也沒關系。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跟蹤它。當我們跟蹤到7、8月份的持續高增長時,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推薦給客戶。所以就這四個要素而言,未來不僅僅是創新行業,還有各行各業的研究。
第壹,在政策方面,我們與中央政研室發起的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建立了壹年多的深度合作。最近也在參與重要平臺,也和各行業相關部委建立了合作。在宏觀和產業政策研究上,我們肯定是領先的,可以更前瞻性地判斷政策的走向和趨勢。
其次,在調查問卷方面,我們在今年周壹做了多份深度調查問卷,形成了成熟的問卷體系,幫助客戶高效跟蹤行業趨勢。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拍拍腦袋,沒有科學精神做研究,無論做實業還是做投資都會失敗。
我們今年有560份關於消費者汽車消費的問卷。在疫情期間,我們對受疫情影響的46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將這些問卷報告給了上級部門。我們做了壹個汽車行業200人的調查,我們做了壹個VRAR行業114人的調查。所有的調查問卷都會形成壹些對行業的前瞻性判斷,為我們投資提供足夠的信息。
比如我們在做壹個針對254位汽車專家的調查問卷,問他們除了華為和比亞迪,妳最看好什麽?答案可能和大家預期的不太壹樣。專家不看財務報表。專家只看未來的車型,車型設計好不好,消費者願不願意買。這些是我們投資人應該看到的,而不是未來。
第三,在專家方面,我們非常清楚目前專家公司和專家團隊的問題,我們有壹套成熟的體系來解決好專家和高端專家的問題。
例如,今年,我們舉辦了23場汽車行業專家沙龍和研討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700多位專家,160位高端專家。這些專家在專家庫裏很難找到,但是很重要。他們都是企業采購、R&D和銷售的主管。
通過這些專家,我們在上遊和下遊之間建立壹個交叉驗證系統。從下遊看上遊,從上遊看下遊,可以更好地跟蹤行業趨勢,通過實證研究,系統地發掘行業上下遊的最佳機會。結合我們的調查問卷,圍繞投資關註的關鍵要素,形成了更高效、更系統的挖掘。
第四,在數據技術上,未來對我們來說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們也在開發我們的秘密武器。
持續創造深度研究價值
在四位壹體的政策、全新的專家系統、調查問卷和數據技術的基礎上,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在未來將來自新創和智能汽車的研究復制到各行各業,為客戶和行業創造深度研究價值。
簡而言之,我認為裝置有兩層含義:壹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各行業發展的裝置;第二,投資研究所需的設備。有了這兩個裝置,短期調整就不可怕了,我們掌握了長期制勝的裝置。我相信等這個科研體系完成了,以後解決時間的問題就更容易了。
今天以新創產業為例,做壹個我們研究的心路歷程和認知的報告。因為深入的學習是我親自抓的,來自於反復的實踐和思考,所以感覺特別深,我給大家匯報壹下我對該裝置的理解。也希望在這兩天裏,大家在交流中有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收獲。謝謝妳。
想實時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請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