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這壹年,對於照明工作者乃至國內照明行業來說,都是考驗的壹年。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有狂喜有悲傷。轉眼間,我們將迎來智能照明的新時代。過去不像煙,但我們也可以細細品味。我來和大家分享壹下2019年我心目中的照明行業“三件大事”。
1.晚上經濟情況好,燈光工程有幫助。
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65438+的08:00-22:00,各大城市也不例外。夜經濟的興起,無疑是照明的壹大機遇。光是為黑夜準備的,是黑夜的光明使者。沒有燈,就沒有夜間經濟!只是我們做燈具的有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壹是圍繞夜經濟,光造型,光藝術裝置(人機交互),光雕塑等。,大的可以成為經典符號,小的可以成為老少皆宜的輕娃娃。這裏面應該有多少文章可做?第二,我們做燈具,也可以賣燈具!什麽是夜間經濟?畢竟壹句話:創造第二個GDP。在互聯網+中,有壹個線上和線下的OTO。那晚的經濟呢?難道不能創建壹個夜燈市場嗎?
兩個。七十年國慶,照亮人們的亮點。
LED現在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夜晚,白天有意思嗎?那麽如果晚上沒有燈光,會有樂趣嗎?再往下說,照明沒有LED,會不會有高格調?
今年70歲生日,LED景觀燈綻放,讓全國人民瞬間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鄭建衛老師與人民網合作,嘗試用人工智能的思想,用手機與地標建築的媒體屏幕進行親切互動:“五星紅旗心連心”。
從G20的杭州,金磚+的廈門,上海合作峰會的青島,40周年的深圳,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的上海等各大城市都燈火通明。最突出的是重慶,在沒有國際會議支持的情況下,把自己打造成網絡名人之城。
3.旅遊業快速發展,光魅力全面賦能
過去,人們不能呆在旅遊城市,因為晚上沒什麽可看的。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用光創造新價值,用光留住遊客。除了大型的景觀燈光秀,還要多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
比如Xi安,大雁塔下的噴泉,大唐不夜城的“千米長廊”燈光,穿插著各種樂隊的現場表演。還有的城市,利用市內河流的特點,在水光交融上大做文章,比如人機交互、3D投影等。就連河南鶴壁也創造了壹個神話。可以說櫻花節期間燈光繁忙,晚上會有遊客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