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北京五星啤酒廠在1980才開始使用。最早的品牌名稱是雙合盛啤酒廠蘇打廠,廠址位於廣安門外東半街老坎農基。雙合盛的創始人是的兩位好友張廷格和郝。光緒年間,山東大旱。這兩個人背井離鄉,被俄國人騙去西伯利亞的金礦當苦力。後來,兩兄弟逃到海參崴車站謀生。首先,他們做搬運工。後來,有了壹點積蓄,他們開了壹家雜貨店。這家店的名字叫“雙合生”。
意思是兩個人聚在壹起,加上“盛”字,祝生意“興隆”。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雙合生”在他們的苦心經營下,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民國初年,受當時“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張廷格回國發展。1915他在北京創辦了雙合盛啤酒蘇打廠。隨後,張廷格在中華民國農工商部將他的啤酒和汽水註冊為“五星”標誌。但沒過多久,雙合盛就因為人手不足,放棄了五星汽水的生產經營,轉而專註於五星啤酒的生產經營。
雙合盛酒廠成立之初,只有壹個糖化間,壹臺烘焙設備,三個酒窖。後來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在1921年和1930年進行了兩次擴建,增加了壹臺自動化原料烘烤設備和壹個大型糖化間,更換了兩臺大型灌酒機,擴建了八個酒窯,同時自制酒瓶,防止假冒。全廠員工也從建廠初期的60多人發展到500多人。啤酒最高年產量65438+萬箱,約3000噸。銷售到天津、青島、大連、香港、澳門和南陽。
雙合盛啤酒廠快速發展的關鍵在於重視啤酒質量。水的質量與啤酒的質量密切相關。在選址之前,張廷格請人調查了北京周邊的水質,發現廣安門外的水清澈甘甜,適合生產啤酒。生產啤酒的另外兩種主要原料是大麥和大米。雙合生選用的是徐水、宣化出產的大麥,那裏的大麥大而細,色澤金黃。對於大米,選擇白米和凈秈米。釀酒用的啤酒花從捷克進口,酵母從丹麥進口。
與此同時,雙合盛啤酒廠聘請了壹名捷克人Yaosifgla作為技術員,管理全廠的啤酒生產。為了保證質量,雙合生的每壹道工序都經過檢驗。如果不符合質量要求,寧可棄用也不影響聲譽。姚思福格拉始終嚴格遵守最後壹道工序——灌裝。他親自品嘗後,合格後才能開瓶。所以雙合生五星啤酒口感醇厚,“殺口”強烈,麥芽味濃郁。1921年,五星啤酒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世博會上獲得兩項大獎。1929年,五星啤酒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