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梳理,在剛剛過去的9月,* * * 26家藥企發布人事調整公告,其中12家藥企副總經理及以上職位發生變動。這些藥企高管辭職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原因、個人原因、分工調整等等。
東北制藥:董事長辭職
9月30日,東北制藥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變動,魏海軍已申請辭去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戰略委員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魏海軍辭職後,未在公司擔任任何行政職務。
資料顯示,魏海軍自2013年4月開始擔任東北制藥董事,7月出任董事長,至今已逾7年。東北制藥2019年報顯示,魏海軍薪酬為139萬元。截至9月29日,持有約666萬股。按照9月29日5.7元的股價計算,這些股份的市值約為3800萬。
惠生生物:副總經理辭職
9月30日,武漢匯生生物發布公告稱,王天輝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經理及董事會秘書職務,其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辭職後,王天輝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在公司聘請新的董事會秘書之前,由財務總監楊凱傑暫時履行董事會秘書職責。
默克:人力資源業務夥伴執行董事辭職。
9月25日,默沙東傳出消息,現任默沙東中國人力資源業務夥伴執行董事王鎮決定離職,尋求外部發展機會。默沙東高級副總裁兼人類健康和商務部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負責人Beth Perrone和默沙東高級副總裁兼默沙東中國區總裁羅萬裏共同向員工宣布了這壹消息。王鎮在默克的最後壹個工作日是65438年10月+65438年6月。
葛蘭素史克:華南呼吸業務部負責人辭職。
9月25日,葛蘭素史克發布公告稱,呼吸事業部華南事業部負責人林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GSK,最後壹個工作日為10和31。
三生郭健:副總經理辭職。
9月24日,三生郭健發布公告稱,倪華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倪華於2020年9月24日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倪華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三生郭健於2002年在張江成立,是港股上市公司三生藥業的子公司。今年7月22日,三生郭健正式登陸科技創新板。
2020年8月18日,三生郭健發布上市後首份財報:三生郭健上半年營收35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76.68萬元,同比減少429,338+0%。對於業績變動,三生郭健解釋稱,受市場競爭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核心產品主要競爭對手易賽普進入醫保,銷售受到沖擊。業內有猜測稱,三生郭健總經理辭職是否與業績明顯下滑有關不得而知。
哈藥集團:副總經理辭職。
9月21日,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潘虹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潘虹將擔任公司高級顧問。
豐原藥業:副總經理辭職。
9月17日,安徽豐原藥業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朱曉青已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朱曉青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後,將不再擔任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職務。同日,公司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臨時)會議,聘任陸為公司副總經理。
華仁藥業:高級副總裁辭職
9月7日,華仁藥業發布公告稱,王文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職務,辭職後不再繼續擔任公司其他職務。辭職申請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此外,在任命財務總監之前,本公司董事會指定本公司董事長楊曉東暫時履行財務總監職責。
諾華中國:總裁辭職。
9月4日下午,諾華向員工宣布,諾華制藥亞太、中東及非洲區(APMA)總裁、諾華集團中國區總裁尹旭東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諾華。尹旭東離職後,Dan Brindle將接任諾華中國總裁,Iris Zemzoum將接任亞太、中東和非洲(APMA)總裁。
大唐制藥:副總經理辭職。
9月4日,內蒙古大唐制藥發布公告稱,2020年9月3日,公司董事會收到副總經理於海泉提交的辭職報告。由於個人原因,於海泉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繼續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立信藥業:副總經理辭職。
9月1日,河南立信藥業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內部崗位調整,秦魏、王忠民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常山藥業:副總經理辭職。
9月1日,河北常山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齊壹寧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其辭職申請自辭職報告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齊壹寧離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據行業媒體統計,截至9月25日,2020年國內醫藥行業已有超過180名高管離職,而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季度,也有52名高管離職。
今年上半年,僅2019年營收過億元的上市藥企中,就有68家藥企高管發生變動——涉及中國醫藥、復星藥業、人福藥業、海正藥業、哈藥股份、華潤雙鶴等知名藥企。
有分析指出,在經濟下行和行業監管趨嚴的壓力下,醫藥行業優勝劣汰,市場格局加速形成。
近年來,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醫藥行業監管規範不斷加強,壹系列改革發展政策和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兩票制、藥品零加成、醫保控費、壹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政策陸續實施,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進壹步深化,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隨著帶量采購、兩票制、招標降價、醫保控費和壹致性評價、醫保目錄調整等新壹輪國家醫改政策的出臺和深化,短期內將給醫藥行業發展帶來較大壓力。
特別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政策,推動仿制藥降價常態化,仿制藥替代原研藥效果顯現。藥企賣金的空間被大大壓縮,企業集中度逐漸提高。
未來醫藥行業將在股市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壹方面,這對藥企的研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種儲備、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壹方面,也對不同層次的醫學人提出了新的命題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