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周六)《關於進壹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發布,教育行業股市暴跌,周壹a股教育公司緊隨其後。
對於K12來說,教育行業的政策變化其實並不是突然的禁令。2018以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關於教培機構規範管理的文件。
2021之後,監管越來越嚴。6月,教育部還單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專門管理校外教育培訓市場,促進學生減負。
對於大學校園業務的從業者,有從業者感嘆,對於K12組的雙減,其實是職業教育的壹大利好。在談論職業教育之前,我將分享我對這個雙減政策的想法,其中壹些來自蔡羽老師的專欄。
雙減負政策: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1.具體目標:1年內有效緩解,3年內成效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按照這個時間目標,兩個節點分別是2022年和2024年。
2.新試點:對學科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合規經營;對於非學科培訓機構,可以成為課後服務提供者;對於校外培訓服務,政府知道如何分級,遏制高收費。
試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鄭州、沈陽、威海、南通和長治(9個)
3.領導:這次雙減工作的領導是黨委,相應的學校黨組織要擔負起主體責任,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校外培訓機構也要加強自身黨建工作;而其他政府部門,基本上都納入了這項工作,* * *壹起形成壹個協作網絡。
對於K12教育的改革,壹個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在我看來,有了壹個新的機會,那就是成為學校的知識服務商。
在堅持學校主陣地的前提下,從文件中可以看出,校外機構的參與是有空間的,如果妳在以上九個城市,不妨好好看看這個機會。
02
讓我們回到我們的主要模塊-大學營銷業務。關於職業教育的話題,這兩年我講了很多。
2019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實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綱要——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優質職業教育。
當時計劃2020年初步組建300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建立公開透明規範的民辦職業教育準入審批制度,探索民辦職業教育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機制。
對於企業來說,不僅可以直接創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還可以獲得相關補貼;也可以通過產教融合代替職業教育直接與職業學校合作培養現代學徒,提供資金、知識和產業崗位。
事實上,壹些主營業務為K12的企業已經開始轉型。
周二(8月3日),美國股市飆升逾20%。我們看到,走在高路上的官網,已經不再是中小學的學科培訓課程,而是大學生的考試培訓和職業培訓,比如四六級、考研和大學生的各種考證。
並且在組織架構上,高圖還將中小學業務團隊並入職教團隊,不堅定的順應了時代的轉型。
在最近的校企交流活動中,我也多次提到我國大學教育普及後出現的人才紅利,但如何將普通專業人才培養成中高級技術人才是壹個難題,目前的解決方案顯然是產教融合。
與K12教育中提到的契機不同,大學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再局限於專業培訓機構,而是號召不同行業的企業直接介入職業教育,參與培養自己行業的未來從業者。
03
2020年,騰訊和艾瑞聯合發布報告。據統計,2019年,我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超過2688.5億元,其中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393.3億元,占比15%。騰訊當時的預測是,未來幾年在線職業教育將保持20%左右的持續增長。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描述,到2022年,我國將培育數萬家產教融合企業,支持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學生完成6個月的實習。
在產教融合項目中,參與企業不僅可以得到自己未來的員工,還可以得到財政、金融、土地、信貸等組合式的政策激勵,部分地區還有直接的減稅降費,真正讓企業心動。
所以我可以大膽預測,會有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組建團隊,探索產教融合。對於教育培訓和校園招聘的從業者來說,可以多關註這個方向,已經有天然的優勢。
事實上,壹些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2021 7月底,就在雙降政策出臺前後,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聯合宣布,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入選,以及63家產教融合企業入選(名單見文末)。
政府將為這些試點城市和企業提供專項投融資和財稅激勵政策,引導其探索產教融合。
在產教融合項目中,“1+X”證書的申請和落地、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大多數企業實際可以落地的主要方向,而講座和講座的基本類型主要是基於雇主品牌的目的。
對於校園業務的從業者來說,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他們的職業素養不斷提高。其實也是壹個會長期受益的個人護城河。
作者孫玲,註冊職業規劃師,長期從事大學生市場業務,每月分享市場復盤心得。
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壹、天津市津南區
2.河北省唐山市
3.遼寧省沈陽市
4.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
5.江蘇省常州市
6.浙江省杭州市
7.浙江省寧波市
8.安徽省合肥市
9.福建省泉州市
X.江西省景德鎮市
Xi。山東省濟南市
12.山東省青島市
十三。河南省鄭州市
14.湖北省襄陽市
15.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
16.廣東省廣州市
17.廣東省深圳市
十八、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十九。四川省宜賓市
二十、陜西省鹹陽市
二十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全國產教融合企業名單:
1北京中核集團有限公司
2北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3北京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北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5北京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6北京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7北京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8北京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9北京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10北京中鐵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北京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2北京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13北京中國工商銀行
14北京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5北京中國光大集團公司
16北京聯想集團
17北京京邦達商貿有限公司
18北京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
19天津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
20天津天津田燕科技有限公司
21河北石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2山西伊通華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3內蒙古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4遼寧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東軟集團有限公司。
26 .遼寧華大汽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27吉林吉林將軍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28上海中海集團有限公司
29上海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31中國上海商飛公司
32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33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34江蘇恒通集團有限公司
35江蘇九如城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36浙江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37浙江萬向集團公司
38 .浙江華海藥業有限公司
39浙江公牛集團有限公司
40安徽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41福建新世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42江西景德鎮黃姚陶瓷有限公司
43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44山東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45山東海爾集團公司
46山東青島嶽明海藻集團有限公司
47河南鄭州宇通客車有限公司
48湖北武漢華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49湖南三壹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南方電網有限公司
51廣東南航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53廣東廣州白雲電器設備有限公司
54廣東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55廣東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6廣西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57海南羅牛山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58重慶重慶小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9 .四川科倫制藥有限公司
60貴州貴州童淵集團
61甘肅甘肅飛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62寧夏* * *翔設備有限公司
新疆TBEA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