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清潔生產是指使用無毒或低毒、雜質少的原料,改造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發無汙染、少汙染的生產技術,開發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物排放。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高消耗、低效率、重汙染的工業企業采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開發和使用低能耗或清潔能源的車輛,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車輛。
2.能源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將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損失,回收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回收和交叉利用工業三廢,建立封閉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二)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優先供應低硫優質民用煤,積極開發和采用無汙染、少汙染的能源,改革燃料結構,逐步實現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合供熱或集中供熱。
3.廢物處理
對暫時沒有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若采用廢氣凈化除塵技術對煙氣和廢氣進行治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後即可排放。城市固體廢物、人畜糞便、汙水等。應該無害化處理。醫院汙水可能含有多種病原微生物和放射性廢物,必須經過消毒後才能排放。
擴展數據:
環境汙染的危害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們需要呼吸空氣來維持生命。壹個成年人壹天呼吸2萬次左右,吸入1.5 ~ 20立方米的空氣。因此,汙染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
空氣汙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呼吸系統損害、生理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等。人們把這場災難的硝煙稱為“殺戮的硝煙”。當大氣中汙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引起急性汙染中毒,或使癥狀加重,甚至幾天內致死數千人。事實上,即使大氣中的汙染物濃度不高,常年呼吸這種汙染空氣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癌等疾病。
2.環境汙染與癌癥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汙染是導致癌癥的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采取綜合措施有效控制環境汙染是癌癥綜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對植物的傷害
空氣汙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氟化物,對植物非常有害。當汙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造成急性傷害,對植物葉片表面造成損傷,或直接導致葉片枯萎脫落;當汙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造成慢性傷害,使植物的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沒有有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影響,導致植物產量下降,品質惡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