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傳播與傳播史的走向
在經濟社會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研究人類信息交流活動及其規律已成為壹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這壹研究方向處於傳播學學術體系的核心,是這壹學術體系的基礎理論。
該研究方向的特點是在從傳播學的歷史發展中研究傳播活動的普遍規律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為主體,代表傳播學發展方向的傳播活動及其規律。傳播學的跨學科特征決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綜合性和多元性。宏觀上,該方向的研究有助於把握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進程中傳播活動的過程、機制和效果的基本規律,以新的研究方法從新的學術視角探索和開拓傳統學術領域;微觀上,該研究方向結合我國傳播行業,特別是廣播電視行業、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實踐,研究廣播電視等電子媒體的手段、受眾和改革。
本研究方向的培養目標是為廣播電視、政府相關機構、企業、公共關系部門等各類媒體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同時兼顧學生理論、科研、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學生將形成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全面掌握傳播學的原理、理論框架和實踐技能,具備對傳播現象和媒介實踐進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成為具有現代傳播理論素養的專業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當前信息傳播行業、媒介研究和教育的實際需要。
這個專業的復雜性要求有比較廣泛的知識基礎。為學生提供傳播全球化研究、基礎統計學、傳播理論研究、文化與傳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傳播學基礎課程,以及世界政治與中國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體傳播模式與傳播規律研究、跨文化傳播研究等選修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加強了通信理論課程的比重,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課程之間的連續性和連貫性。
2.應用傳播的方向
這個研究的方向是應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宏觀層面的媒體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制、媒體發展戰略研究,微觀層面的媒體策劃、媒體品牌和媒體營銷研究。該方向的研究依托傳媒大學的綜合性跨學科平臺,如與媒介經濟研究、受眾研究、媒介市場研究、廣告研究的有機結合,與各種強勢媒體的長期有效對接,使媒介管理研究具有學科延伸、專業貼近、內容實用的優勢。
該研究方向要求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深入參與實踐,系統掌握新聞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熟悉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的管理實踐。媒介管理學作為壹門新興的交叉應用學科,研究方法全面,強調對第壹手資料的占有,結合媒介產業發展的需要,與本學科的理論發展相銜接。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培養傳媒行業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碩士生具備媒體專業素養、管理素質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和壹定的教學能力。重點放在學生的培養上。畢業生可以是傳媒行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型人才,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傳媒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或研究型人才。
3.媒體和婦女定位
媒介與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和性別研究的交叉領域。在媒介傳播蓬勃發展的當今社會,性別意識成為媒介研究的重要焦點,媒介與女性研究也逐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核心課題之壹。媒介與女性研究以傳播學和性別學為基礎,不僅從性別的角度研究媒介、傳播和大眾文化,而且通過傳播理論和文化研究來解讀性別的發展。
該研究方向的研究重點包括:該領域學術研究和媒體實踐的歷史脈絡、當前特點和發展趨勢;從性別角度分析媒體工作者、媒體內容和媒體受眾的發展和特點;以及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該領域的學科框架和理論體系。推動大眾傳媒制作沒有性別歧視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媒體產品,推動大眾傳媒成為宣傳性別意識、促進社會平等和社會文明的社會輿論平臺;還可以為黨和政府、新聞媒體關註婦女、消除性別歧視提供理論支持,為促進性別平等發揮理論指導作用,建立有利於婦女爭取平等、進步和發展的媒體環境。該研究方向依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這壹優勢國際平臺,研究生可以開展多渠道、多領域的研究與實踐,促進產學研的全面發展。
研究方向為各類媒體、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培養性別意識強、媒介知識豐富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傳播學知識和性別研究的視角與方法,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創造性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媒介實踐和思維能力,適應當前信息傳播行業的實際需要。
4.國際交流方向
國際傳播是中國傳媒大學根據學科基礎和優勢開創的相對成熟的研究領域。其特點是將傳播學和國際關系學結合起來,從傳播學和政治學的角度對信息的跨國流動進行整體的、個案的研究,將傳播學和國際關系學的交叉關系與其他人文學科(歷史學、人類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結合起來。中國傳媒大學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研究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傳播理論與國際傳播理論研究,(2)基於實證方法的政治傳播與國際關系研究,(3)國際傳播理論範式研究;(2)全球傳播研究(傳播全球化);(3)國際傳播效果的比較研究。
該研究方向要求學生從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了解和掌握國際傳播的歷史進程、行動者、基本特征和社會效果,從傳播主體、內容、渠道、受眾、效果等多維度解釋國際傳播現象,註重運用定量的內容分析和受眾調查方法、定性的文本研究和田野調查方法,註重思考傳播的主體性。
該研究方向的專業復雜性要求學生具有寬廣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同時具備運用基礎理論和廣博的專業知識解決國際傳播實際問題的能力,承擔國際傳播領域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
本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齊全,大多具有國際學術背景、較高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在課程設置上,研究方向以理論培養為核心,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除了為學生開設國際傳播史、國際傳播理論、國際傳播方法論等專業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了中國政治與外交、文化外交、國際政治傳播、奧運傳播、視覺傳播、社會傳播(或INGO傳播)、跨國媒體運營與管理、傳播全球化、國際政治營銷(籌建中)等課程,並開展生動活潑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從宏觀上把握國際傳播的整體態勢, 而且運用各種理論範式對信息跨國傳播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解釋。
5.媒體素養方向
該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學壹級學科,二級學科傳播學三級學科,新聞傳播學與教育學交叉的新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緊緊依托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教學與研究的優勢資源,以提高全體公民的媒介素養為最高理想目標。通過課程學習、科研培訓、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媒介素養教育、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人才,為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本研究方向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世界範圍內的媒介素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和特點,包括國內外著名媒介素養教育家的基本理論和思想,各國媒介素養教育的起源和發展,媒介素養教育教學實踐的特點、組織、經驗和教訓, 國際和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比較,媒介素養教育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高公民媒介素養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目前,該研究方向在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實踐推廣等方面處於全國前列,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教風學風嚴謹,教學經驗豐富。除傳播史、傳播理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傳播專業課程外,還有媒介教育史、媒介教育理論、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前沿、國際與比較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產品設計與開發、媒介研究、媒介生產、媒介與青少年等課程。,同時組織針對問題或課題的課程。通過專業課和定向課、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將能夠掌握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在傳播學、教育學相關領域拓展研究和創新實踐的終身學習能力,並承擔高校、基礎教育學校和科研機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發和研究。能夠承擔媒體、傳媒教育欄目的策劃評論,承擔政府機關、社會教育機構、青少年教育研究機構的教育、宣傳、管理、推廣,以及其他更廣義上可能的相關社會工作。
6.電視文化的傳播方向
電視文化的傳播方向是把電視形象符號和各種節目形式作為壹個整體來研究。它跨越了哲學美學、社會學、傳播學、人類學、新聞學、心理學、影視理論等多個學科。研究範圍廣泛而深刻,是對電視新概念、新概念和新的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
電視文化傳播在現代媒介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圖像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地位,成為主導文化。電視文化是大眾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在整個現代傳媒文化研究中處於最重要的學術地位。以前我們對電視文化研究不夠,經常被各種學科纏住,所以難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電視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各門科學把電視媒介文化作為壹個整體來看待。由於電視文化對整個社會的巨大影響,中國電視媒體的不斷開放和國際影視文化競爭的加劇,電視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如:研究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差異和制度;各國各地區觀眾文化心理研究;電視策劃;數字互動電視:對電視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會促進電視理論各個學科的發展,產生許多邊緣學科。它應該成為媒體文化的主導學科。
電視文化傳播方向培養的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電視在社會中的作用,視野更開闊,文化教育更深刻,在電視臺和理論研究方面更具有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傳媒行業會需要更多在這個專業方向上培養出來的具有智能策劃和多元視野理念的電視人。
7.傳播學研究方法方向
傳播學研究方法的研究方向是傳播學的核心研究領域之壹,側重於如何運用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傳播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包括如何設計研究方案;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分析;結果的描述和解釋,以及理論模型的檢驗和修正等。,從而達到全面、深入、定性、定量地探索和研究人類傳播活動及其傳播效果的客觀規律的目的。
該研究方向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三大類:研究方法(科學基本原理、抽樣調查原理、計算機輔助調查技術、實驗、內容分析、質性研究、媒介研究、數據處理等。)、統計分析(初級分析、高級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和實用軟件(數據錄入軟件、統計分析軟件、問卷分析軟件等。研究特色是文理綜合、跨學科;既有定性研究方法,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它不僅強調基礎理論和框架,而且強調現代技術手段和計算機軟件;既要與國際研究方法和規範保持同步,又要適應中國本土的傳播現實。
本研究方向致力於培養掌握現代科學語言,熟悉邏輯思維方式,能夠運用歸納、演繹、分析、建模等方法從事傳播學研究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不僅了解定性分析方法,還能綜合運用現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種計算機輔助手段,對傳播學的前沿課題和實踐課題進行研究。該方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包括: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媒體、市場研究公司、企業從事調查、數據分析、咨詢等工作的研究人員或實踐工作者。
該方向擁有國內壹流的研究團隊,成果豐碩,科研項目多,學生有很多機會參與實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