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鄭泰橡膠廠(1927)
上海鄭泰橡膠廠始建於1927年,1946年開始生產輪胎,1980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企業,年生產能力1.5萬條。1990與上海大中華橡膠廠合資成立上海輪胎橡膠(集團)公司,成為公司核心企業。2001年,新建年產1.4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工廠與法國米其林合資成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有限公司,鄭泰的名字從此從業界消失。
2
大中華橡膠廠(1928)
大中華橡膠廠1928起步,1934+00年6月制造出中國第壹條汽車輪胎。次年開始批量生產並投放市場,成為中國輪胎工業發展史上的裏程碑。
1961年,大中華橡膠壹廠的輪胎生產開始移交給中南橡膠廠。1965年產20萬套輪胎的設備和707名員工搬遷至貴陽,支持貴州橡膠廠擴建為貴州輪胎廠。1981年命名為上海大中華橡膠廠。1990年,上海輪胎橡膠(集團)公司與上海鄭泰橡膠廠合資成立,成為公司的核心企業。
1992年,公司改制為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輪胎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07年,上海輪胎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雙錢集團有限公司。
三
青島黃海橡膠(1933)
國營二廠現在是黃海橡膠。始建於1933,原名齊魯公司青島橡膠廠,後為山東橡膠總廠,年產輪胎5萬條。1952更名為國營第二橡膠廠(青島),1958與國營第壹橡膠廠分權,更名為青島第二橡膠廠。和國營壹廠壹樣,國營二廠也為民族輪胎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
華林橡膠廠(1938)
成立於1938,1950從沈陽遷到牡丹江。這是第壹個國營橡膠廠,後來改為華林橡膠廠。1999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為上市公司(證券名稱簡稱“華林輪胎”,證券代碼為“600182”)。華林曾位居中國輪胎行業第壹,是中國輪胎行業的搖籃,為全國各地和輪胎行業輸送了4000多名骨幹人才。
五
貴州輪胎廠(1958)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貴州輪胎廠,1958年春創建,1965年與上海大中華橡膠廠合並擴建,1996年改制為上市公司。
六
重慶輪胎廠(1958)
65438至0956化工部決定在重慶新建四川輪胎廠。改擴建後,東北橡膠廠基建隊大部分被抽調,隨後組建了重慶輪胎廠。資料顯示,重慶輪胎廠成立於1958,是西南地區第壹家輪胎廠。當時原化工部決定在重慶中梁山建設輪胎廠,年產輪胎55萬套。同年國慶節前,該廠利用簡易設備和裝修房屋作為車間,60天生產了17輪胎。
1964年,重慶輪胎廠擴建完成,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輪胎廠。90年代中期,由於發展不可持續和合資,重慶輪胎廠改為重慶中策輪胎有限公司..2001被童嘉輪胎收購。
七
中策橡膠(1958)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杭州晁海橡膠廠成立於6月1958,7月1958誕生了第壹只手車輪胎。1960“晁海牌”產品商標註冊於8月變更為“潮陽牌”。1966杭州晁海橡膠廠更名為杭州橡膠廠。
現在中策橡膠產品線涵蓋卡車輪胎、乘用車輪胎、摩托車輪胎、自行車輪胎、工業斜交輪胎、沙灘車輪胎等。旗下擁有潮陽、幸運、西獅、全諾、杜亞五大品牌,以及中國戰略車空間服務平臺。目前,中策擁有潮陽、建德、金壇、蕭山、安吉、顧雍、清泉等國內外13大型生產基地,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200家經銷商,形成了擁有25萬家輪胎店的全球服務網絡。
八
風神輪胎(1965)
風神輪胎的前身是國營河南輪胎廠,成立於1965。國營壹廠參與援建河南輪胎廠,工程輪胎全部搬到河南輪胎廠。現在風神輪胎的斜交輪胎依然世界聞名,風神輪胎於2003年在a股上市。
九
銀川橡膠廠(1965)
銀川橡膠廠建於1965。為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工業建設,調整全國橡膠工業布局,國家統籌規劃,重點加強“三線建設”中的戰略大後方,將東部地區部分重點橡膠工業企業遷至寧夏,與銀川橡膠制品廠共建銀川橡膠廠。(1965青島第二橡膠廠調撥三分之壹設備(20萬件),600多人成立寧夏銀川橡膠廠。國營第三橡膠廠(沈陽)簡稱國營第三橡膠廠,1965年調撥1/3設備和人員建設銀川輪胎廠)。建成當年投產,經過艱苦發展,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和骨幹企業,也是全國唯壹的航空輪胎翻新生產企業。
1993銀川橡膠廠與香港中國輪胎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銀川中策(長城)橡膠有限公司1999、銀川橡膠廠與寧夏電力開發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銀川(長城)輪胎有限公司,銀川橡膠廠占55%,寧夏電力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占45%。
2002年,銀川橡膠廠分別與新加坡童嘉公司和安徽童嘉輪胎有限公司成立了“銀川童嘉長城輪胎有限公司”和“銀川童嘉輪胎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2004年,新加坡童嘉公司和安徽童嘉公司分別將其在上述兩家合資公司中的股份轉讓給童嘉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而童嘉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實際由新加坡佳通集團控制。銀川童嘉長城股份有限公司中,童嘉公司持股654.38+072.55萬元,占比70%,銀川橡膠廠持股7395萬元,占比70%。在銀川童嘉輪胎有限公司中,童嘉公司持股27255萬元,占比78.66%,銀川橡膠廠持股7395萬元,占比21.34%。從此銀川橡膠廠某種意義上就是外資公司了。
10
東風輪胎廠(1969)
1967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在湖北十堰開工,其配套的東風輪胎廠也在1969開工。東風輪胎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資建設的最大輪胎廠。是原化工部直屬三線企業,年設計能力1萬套卡車輪胎。當時生產的輪胎70%供應第二汽車公司,30%銷往全國各地。黃海橡膠和上海鄭泰橡膠廠都曾經支持過東風輪胎廠。東風輪胎廠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成立東風金獅輪胎公司,2005年由國有雙星集團管理,後合並重組為雙星東風輪胎公司。
11
泰山輪胎廠(1970)
山東泰山輪胎有限公司成立於1970。是原化工部58家定點專業輪胎生產企業。由青島黃海橡膠有限公司的前身青島第二橡膠廠援建,2002年改制為“山東泰山輪胎有限公司”。
2016以來,泰山輪胎受“互聯互保”模式拖累,陷入多起金融借貸糾紛。泰山輪胎在2019經歷了五次拍賣,包括三次不動產拍賣和兩次股權拍賣。自2019,1以來,該輪胎企業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巨大。自2019起,山東泰山輪胎法人被限制高消費。
12
海達輪胎(1970)
1964年,四川橡膠廠(海達集團前身)正式落戶簡陽。1970年6月,四川橡膠廠開始在土法建廠。1980年,四川橡膠廠用了近10年的時間,完全形成了110,000套托拉輪胎和40萬套自行車輪胎的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700多萬元。
2020年,海達集團已經從年產11萬套拖拉機輪胎的小廠發展到1萬套/年全鋼商用子午線輪胎、900萬套/年半鋼子午線輪胎、1萬套/年斜交商用輪胎,銷售收入44億元,出口創匯超過65433作為四川省唯壹壹家國家指定的集R&D、商用和乘用車輪胎經營生產為壹體的國家大型骨幹企業,海達集團負責中國西部地區商用子午線輪胎和乘用車子午線輪胎的R&D和制造。
13
玲瓏輪胎(1975)
玲瓏輪胎創建於1975,前身為招遠輪胎修理廠。12連續七任廠長後,工廠已經瀕臨倒閉。1987,招遠輪胎廠迎來了第八任廠長,39歲的王喜成。後肇源輪胎修理廠更名為肇源縣輪胎廠,後更名為煙臺輪胎廠和山東玲瓏橡膠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由輪胎翻新和修理轉變為輪胎生產。
14
三角輪胎(1976)
三角輪胎的前身是威海輪胎廠,1976開工建設,1978正式成立。1990年末,丁玉華被調到威海輪胎廠擔任廠長。此後,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三角輪胎終於成為中國輪胎龍頭企業,躋身世界輪胎行業15強。
這些舊輪胎廠有些因為特殊原因已經不生產了,但是在其他方面還在生產壹線苦苦掙紮。他們見證了中國輪胎從弱小到崛起的發展史。現在中國有幾百家輪胎廠,包括大量的國外輪胎廠。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讓輪胎廠升級為智能制造工廠,“本土化生產”成為歷史,很多產能百萬、千萬的工廠壹年就能投產。
很多舊輪胎廠曾經是壹個城市的象征,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他們在完成歷史使命後,轉身離去,為後人留下了傳奇。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