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到了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了。到了明朝,白銀已經成為流通中最重要的貨幣。
中國古代的貨幣制度是以銅幣為基礎的。早期的貨幣形式還沒有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幣等多種形式。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下令全國銅錢以秦國銅錢為藍本。因為砂型是用來澆註銅錢的,鑄出來的銅錢有毛刺,所以中間有壹個方孔,用來串聯木棒打磨銼平。這種特殊的形狀賦予它許多象征性的神秘解釋。有人認為銅錢的圓圈代表“天”,中心的方孔代表“地”。銅幣通常在鑄造時印有皇帝的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少見。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塊。但在其他地區和朝代,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存。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鹿皮幣,獎勵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棉布、絲綢、大米和其他日用品也被用作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水。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庫的白銀都是按照統壹的顏色和重量鑄成錠來儲存,但流通中的白銀並不是硬幣,而是壹枚壹枚的。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顏色、稱重等復雜的程序。大塊的銀錠應該用夾子切割,小塊的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裏重新鑄造成大塊的。中國不使用銀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局不穩,政府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往往囤積白銀,導致市場流通不足以支撐銀本位的貨幣體系。
由於攜帶大量銅幣極為不便,在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十字鈔。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壹。但它更像是壹張匯票,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紙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襲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壹。他們不顧實際貨幣流通和經濟水平,大量發行無擔保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元朝被漢人建立的明朝所取代。它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壹位保守的農學家。他認為紙幣是外來物,應該丟棄。但是明朝自己發行的紙幣叫做“大明寶鈔”。這種紙幣在民間很少使用。
明朝中後期,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成為和銅錢壹樣普遍的金屬貨幣。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末,墨西哥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在光緒皇帝統治期間,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建立了家庭銀行發行定期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正式廢除銀本位制。按照1936的中美白銀協定,壹元法幣等於0.265美元。
中國的貨幣叫人民幣,由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分和美分。壹美元是十美分,壹角是十美分。紙幣有元、角、分,硬幣有元、角、分。元的面值是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面值是1,2,5,分幣的面值是1,2,5。人民幣元的縮寫符號是RMB元。
的演變
1,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金屬貨幣:銅仿殼和錢器(布)(黃河中下遊在黃帝後期開始充當等價物)
3.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貝殼仍然是重要的貨幣。
金屬貨幣應用廣泛:a銅殼和銅塊b貨幣和布匹正在官羅三金地區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頭布:流傳於官羅三晉壹帶,“周、鄭、晉、衛”以平頭空頭布為主。
刀(貨):在東方齊國流傳,模仿壹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楚國南部的仿銅貝
5、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全球熱點新聞社區
三晉和周部貨幣區的貨幣
秦錢:以兩為單位,壹兩毛錢的圓孔無輪廓,半毛錢的圓方孔。
6.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是以金易為基礎,以南金為主。
7.秦朝的貨幣
金以顏命名,為上幣;銅錢已知為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壹幣;而珠、玉、龜、貝、銀、錫屬於珍寶飾品,而不是錢幣。
8.西漢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和白金幣9。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壹次用鐵作為貨幣材料。
五銖: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兩年:錯刀,錯刀,大彈簧
六年:廢錯刀,簽刀五銖,發行小泉代替五銖,流通金銀銅龜貝五種錢幣。
六:金貸、銀貸、春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賓
11.漢代的黃金問題
作為上位貨幣的黃金和作為下位貨幣的銅仍然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易改為金,1金= 10000元。
漢武帝時期有兩種馬蹄鐵,麒麟足金(圓形)和馬蹄金(橢圓形)。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饋贈和賞賜。王莽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絲綢、布匹、銅錢作為禮物。
12,三國兩晉貨幣
魏:我原來是做糧食和絲綢貿易的,我也恢復了五銖的流通;舒:直百元;吳:大泉五百,大泉壹千。
金代沒有鑄造新幣,西晉主要使用漢魏五銖和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收回五銖,漢興錢是中國最早的年錢。
13,南北朝貨幣
、四銖、南七、第壹次大量鑄造鑄鐵錢、銅錢、五銖、短百、陳、大款、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永安沿線五銖;北齊:昌平五銖;北周:布泉,五星大布,永接各國。
南北朝末期,冀州北部的人交易絲綢布,武陵南部的人交易鹽米布。
14,隋唐貨幣
隋文帝鑄造統壹標準五銖成為國內流通的統壹貨幣!
在唐代的法幣流通體系中,貨幣和絲綢是並行不悖的。
武德四年棄五銖鑄開元鮑彤幣,規定色標脫離貨幣的計量和命名制度,以重量作為幣名。
15,晚唐五代貨幣
會昌開元錢(開元鮑彤錢背面有字,後來各州都在錢背面鑄了州名)
五代十國普遍混亂,周世宗通過在朱元璋鑄造天寶賺了最多的錢。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幣減少,絲綢不太可行,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用作擺件或斂財(銀餅、銀項圈)、賄賂、軍需、地方饋贈等。五代十國以後,公私斂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路、江西路產銀最多。
16,宋代貨幣
宋代年幣:除了規定鮑彤幣外,還增加了皇帝的年號。北宋初,宋元的鮑彤和開元的鮑彤沒有區別。後來,太平出現了鮑彤,淳化出現了鮑彤。每次皇帝改變他們的人民幣,他們都會重新鑄造新的貨幣。漢字都是、重寶、元寶,只是字體變了,有貞、草、隸、篆、行。
北宋銅幣地區:開封府、東西京、河北、淮南、江南、浙江、福建、粵西等地。
北宋鐵前區:四川
北宋時期的鐵錢兩用區:陜西和河東
南宋銅幣區:東南,
南宋鐵前區:淮北、靖西、湖北
南宋鐵錢兩用地區:荊門等地
交子:客戶全額兌現的信用憑證和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尹倩:不作為貨幣使用,只用於交換,可以在川外使用(宋徽宗把餃子換成了錢)。
南宋蕙子:最初分布在東南民間,後來政府設立了蕙子圖書館,完全模仿四川引書的方法。
當地貨幣:槐角、胡慧、川銀、銀惠子。
17,元代貨幣
中央鈔統時期:奠定了元鈔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通元寶支付紙幣以絲為大寫,壹致性和文字為單位。
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央紙幣並行流通。
最積極的時期:
元代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很多人都在使用,紙幣與白銀聯系在壹起。
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紙幣:紙幣以票面為準,沒有發行紙幣的儲備。允許民眾用金銀兌換大明紙幣,支付有限制。舊鈔票可以換成新的。
1481紙幣崩潰,1581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現代貨幣
銅幣從賺錢到銅幣
銀幣從銀到銀(最早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邀其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準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