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頒布了《金銀管理辦法》(草案),禁止民間買賣金銀,嚴厲打擊銀元投機和走私,有效增加了國家的金銀儲備,鞏固了人民幣的本幣地位。
1949-1957年,黃金價格長期固定在每兩95元人民幣(31.25g)的水平。國家對黃金行業的投入很少,平均每年654.38+0多萬元。價格低,投資少,是黃金行業只能簡單維持,低產量徘徊。1957年國內黃金產量5.541噸,白銀產量122噸。其中有色副產品2.948噸,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53.20%。
從65438到0957,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黃金生產,解決外匯急需”。國家從政策、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支持黃金產業,全國掀起了大規模的采金熱潮。
1958年,時任冶金部部長的王鶴壽在給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報告中提出了“力爭有色金屬產量的飛躍,占領有色金屬各個領域”的方針,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肯定。
1958後,各冶煉企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在擴大金銀原料來源、改進工藝、改進設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1958年黃金產量達6.89噸,創中國建國以來最高年產量紀錄。
1960年組織了著名的“白銀大會戰”。當年中國白銀產量達到創紀錄的2048噸,比同期的1959增加了11.38倍。1961白銀產量1858噸,1962下降到611噸,1963才恢復到237噸的正常水平。
1964 1、毛澤東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董老(董)提倡采金,銀是對的,要多挖金銀”。
196565655438+0、中國黃金礦產公司成立,集中統壹管理全國黃金開采行業,國家投資建設了壹大批大型黃金礦山。比如山東招遠玲瓏金礦,河北金廠峪。這些金礦的建設為中國黃金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5年全國黃金產量7.824噸,白銀產量265噸。其中有色副產金3.603噸,占比46.05%。
1969年6月6日,冶金部代表下發《關於撤銷中國黃金礦業公司有關問題的通知》,強制撤銷中國黃金礦業公司,原中國黃金礦業公司直屬金礦全部下放到各省區市(秦嶺金礦除外)。
65438年至097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鎮重點關註黃金行業,加強管理機構。
1975-10,王鎮主持起草了上報國務院的《關於大力發展金銀的報告》。《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對黃金工作的領導,增加必要的力量。冶金部計劃成立黃金管理局,生產黃金的重點省、市、自治區要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
1976冶金部黃金管理局。
1977年黃金年產量超過1911年,為歷史最高水平。
1978年全國黃金產量19.673噸,其中有色副產品12.286噸,占62.45%,全國白銀產量419噸,均為有色副產品。
1979年,基建兵團黃金指揮部和中國黃金總公司相繼成立。
1981冶金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兵團黨委聯合下發《關於中國黃金總公司、基建兵團黃金指揮部管理體制的通知》,統壹領導冶金部黃金管理局、中國黃金總公司、基建兵團黃金指揮部,形成三位壹體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
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
1982年9月,中國恢復金飾銷售,邁出了開放中國金銀市場的第壹步。
1983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後,成立了金銀工業領導小組,下設金銀工作辦公室,加強對有色金銀生產建設的領導。
1983之後,國家制定實施了壹系列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金銀進出境管理辦法》、《白銀地質勘探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白銀配售征稅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
1983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後,全國銀及伴生金生產歸口管理,成立金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國有色金銀生產建設的領導。同時,爭取了國家對有色系統伴生金銀開發的壹系列優惠政策,如金銀開發基金、外匯分成、專項貸款、地勘基金、免征部分稅收等,使有色金銀的生產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利用銀礦地勘基金勘查了36個大型銀礦, 用金銀專項資金建設了20多個銀基礦山,用金銀發展基金和專項貸款進行了417個新建和技改項目。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不需要進口白銀。同時,白銀的生產也從主要依靠鉛、鋅、銅、錫、金等副產品轉變為副產品,礦產存在。
1983年國內白銀年產量591噸。
1988年,國家黃金管理局成立,全國實行黃金勘查生產壹體化管理。
65438至0994年,國家取消金銀地質勘查基金開發,實行有償使用。
1994 10,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信達金銀開發中心,將金銀開發基金、白銀地質勘查基金、金銀外匯分成及相關債權移交信達金銀開發中心管理。
1995年,黃金年產量超過100噸,居世界第六位。
1998年,國內白銀年產量達到1299噸。
1999 1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白銀管理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解除白銀管制,開放白銀市場。
1999 165438+10月,外經貿部發布《白銀出口管理暫行辦法》第702號令,對白銀出口實行出口配額管理制度。
1999 65438+2月28日,上海華通有色金屬現貨中心批發市場成為全國唯壹的白銀現貨交易市場。白銀的放開被視為黃金市場開放的“預演”。
2000年6月65438+10月1日,白銀市場開市。允許白銀生產企業與白銀用戶生產銷售單位直接見面,征收17%增值稅;取消對白銀制品(銀幣除外)加工、批發和零售業務的許可管理制度,按照壹般商品的有關規定管理白銀的生產經營活動;國家對白銀出口實行配額管理。
2000年,我國白銀年產量為1569噸;黃金年產量達175噸,居世界第四位。
2000年4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成立。
2000年8月,上海老鳳祥型材禮品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準,開始經營舊金飾收藏兌換業務,成為全國首家試點黃金自由兌換業務的商業企業。
2000年6月5438日至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發表了關於黃金市場開放的研究報告。同年,中國政府將建立黃金交易市場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成立黃金交易所。
200111年6月65438日,央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對國內黃金價格進行調整。
8月1,2001,金飾、金精礦、金塊、金銀制品價格發布。
2001年9月29日,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成立。
2001,11 10月28日,黃金交易所投入模擬試運行,黃金從規範到開放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
2001 11,中國黃金協會成立。
2002年6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中國黃金市場全面開放。至此,國家廢除了延續了50年的金銀統購統配制度。
2003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26項與黃金行業有關的行政審批事項,包括取消黃金購買許可證、黃金制品生產、加工和批發業務審批、黃金供應和黃金制品零售業務審批四項。這些審批項目取消後,世界各地的公司只需在中國當地市場購買黃金,就可以在中國自由投資黃金飾品的生產、批發和零售,無需中國政府批準。不過,黃金進出口還是需要申請的。
2004年6月,高賽爾金條上市,國內首次出現按國際市場價格出售和回購的投資金條。7月,CICC黃金與其他公司合作,分別成立了鄭州黃金交易中心和大連黃金交易中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AU(T+D)現貨延期交收業務。
2004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BA)年會上表示,中國的黃金市場應該從商品交易向金融交易轉變。從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轉變,從國內市場向融入國際市場轉變。三個轉變成為近年來指導中國金銀市場發展的主導思想。
5438年6月+2004年10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湖南永興“中國銀都”稱號。
2005年6月8日,65438,山東黃金集團宣布投資5000萬元成立山東黃金交易中心。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工行上海分行聯合推出“黃金專家”業務,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首個個人黃金投資產品。
2005年8月,由山東趙晉黃金集團投資的山東趙晉黃金交易中心正式開業。
2007年9月,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上市,中國黃金市場開放進入新階段。
2008年黃金年產量達到282噸,居世界第壹位,其中有色金屬黃金產量為53.456噸,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18.95%。
2008年,中國白銀年產量飆升至9587噸。
2008年,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紫金礦業有限公司、山東趙晉集團公司、靈寶黃金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企業生產黃金109噸,占黃金行業礦產金產量的46.8%,實現利潤85億元,占全行業的68.5%,保有黃金資源約3200噸,占全國。
2008年2月30日65438,天津貴金屬交易所註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