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以“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應運而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我國地方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做出貢獻,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壹種特殊類型,既有商業銀行經營的共性,又有自身發展的獨特性。
農村商業銀行主要是由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自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進程的推進,農村商業銀行逐漸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新農村建設和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支持,從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央政府越來越重視三農問題,農村也吸引了眾多金融機構的關註。國務院完善了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相關規定,提出農村商業銀行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此後,農村商業銀行全力發展,機構數量逐漸增多,法人機構從2002年的2065438+337家增加到2020年的1539家。
不良貸款包括次級貸款、可疑貸款和損失貸款。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的特殊性,貸款審查和貸款人信用審查不完善,次級貸款、可疑貸款甚至損失貸款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2020年,中國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7127億元,其中次級貸款2959億元,可疑貸款3694億元,損失貸款4755億元。
目前,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國際業務。個人業務包括:銀行卡業務、儲蓄業務、個人貸款業務、代理業務、結算業務、理財業務。
公司業務包括:存款業務、信貸業務、結算業務、基金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包括咨詢業務、融資業務和M&A業務。國際業務包括:外匯存款業務、國際結算業務和貿易融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