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中國人壽晨會櫃臺可以開什麽?

中國人壽晨會櫃臺可以開什麽?

其實從內心來說,我目前最喜歡的其實是證券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太危險了,所以在我進入並成為壹名獨立操盤手之前,我需要努力學習和實踐。我認為保險行業是壹個很好的過渡行業,我預計我會在證券市場工作5 ~ 10年,然後繼續探索人生的邊界。

說重點,我目前是主管,收入很低,壹個月5k左右。如果要做生意,收入大概是10000+。我的收入比以前差多了。很久沒見到智虎了。最近修養出了問題,就來知乎溜達溜達,看看大家怎麽評價中國人壽。

果然,各種勸說。

直接說重點,我作為壹個沒有保險概念的人,能主動去了解保險行業現場代理機構的組織發展和銷售,原因有三。第壹個原因是我認同的人花了三年時間學習如何成為壹個獨立交易者,我也開始關註金融行業。第二個原因是剛剛有人邀請我加入這個行業。第三個原因是,在我18的工作生涯中,尤其是在影視行業,我服務過上百家企業,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很多企業。每次觀察期從壹周到幾年(搞企業專題片)不等,沒真正觀察過保險行業。

所以,我很想了解中國人壽。

在我認識中國人壽之前,我其實和安利壹樣討厭保險,但是邀請我加入中國人壽的經理年薪50萬左右,於是我對保險行業產生了興趣,開始了我的老本行,背景調查+面試+觀察。

壹般來說,我想拍壹部電影,需要充分了解壹個公司,才能得到客戶和客戶的認可。首先我會對公司做背景調查,確認其社會評價和社會形象。然後通過對這個企業的關鍵崗位(管理、技術、大部分基層員工)的訪談和工作觀察,來確認這個企業是否與編輯壹致。最後可以采訪有領導權威的領導,確認這個企業的舵手如何推動企業(文化基礎)。

於是我去調查了中國人壽的公開資料。

4萬億+1.9萬億托管資產看起來不錯。騙子公司能做這麽多,也是很厲害的。三年沒做過0.01萬億,肯定比我聰明。

副部級央企,我會減少印象分,官僚主義會自動在腦子裏彈出來+制度僵化。

實際控制人是中央財政部,大概明白這個企業和他的股票壹樣,以普惠為主,看不起利潤。

最後看了壹組關鍵數據,包括連續十年的財報和營收。看起來還行,利潤薄但基數大。壹看就是壹個成熟行業的成熟基礎。然後我查了壹下app客戶端的安裝量,654.38+0億(可能包括壹次安裝然後永久卸載),市場還是不錯的。

從賬面上看,我遇到相對成熟市場的概率很大,銷售應該還可以,就是怕牽扯到客戶資源。

好了,開始面試,參觀公司。說實話,這次我感覺很不好。銷售額達到6000億年(全國),管理如此粗放。最讓我驚訝的是,外地機構幾乎沒有專人,也就是說,即使專業不對,也沒有專門的崗位。為了金融行業,還是繼續了解吧。

裁判亮出了自己的收入,沒錯,比我之前的收入還多壹點,於是我就納悶了,這個暴徒還能年薪50萬嗎?他媽的有三個?

但我轉過頭想了壹下。畢竟也是金融行業,還是能賺到比較高的收入。好了,請開始表演。我想看看妳說的比唱的好不好。

推薦人巴拉巴拉說了很久。我心中沒有任何疑慮。說實話,我沒什麽創意。我見過太多這樣的文案,甚至覺得看了就是浪費生命。但最後還是有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基本法,這個外勤組的命根子。

最後,綜合考慮

1,裁判的社會公信力,收入構成

2.基本法的特別之處(這東西完全顛覆了我傳統盈利機構的運作模式)

3.穩定的財務報告

秉承著找女朋友的原則,如果只是盯著自己的缺點,那我就壹輩子單身了,我已經盡力去找中國人壽的優點了。

所謂富貴險中求,戰地記者不上戰場,怎麽能見證首長吃肉、士兵躺屍的真實火爆壹面。

於是經過壹夜的思考,我和壹群睡了三天半的人壹起加入了中國人壽(三天半的簽約班)(這個臥底肯定睡不著,那就好好看看敵人的文案是怎麽引人入勝的吧,可惜tm是以說服的方式授課,除了銷售指導還組織銷售)。

最後加入了部門,會展發展部。

說實話,在公司的第壹個月,我很迷茫。我完全不知道16天出發航班(上午只有壹節課)在說什麽。從文案角度來說,是為了擡高行業高度,包裝企業形象,強調銷售致富。但是,沒有雞蛋可以用。下午繼續推,看到大家都在不停的招新人,然後疲憊的半新人走了,沮喪的老人走了。

妳不是同意打電話給我推銷嗎?為什麽壹個月都沒人帶我出去賣?問裁判,什麽時候開始賣?推薦人說,現在,馬上,妳給妳的客戶(妳身邊的人)打電話,邀請他們來公司。根本賣不出去,對產品也不了解。推薦人說別的妳不用管,給他們打電話就行了!

好吧,我選了幾個目標客戶,費盡心機勸了幾天,過來簽了三份理財保單。

然後我以新人的身份上臺說點新鮮的,起了個狗名。我連產品名字都叫不出來,也沒講過,更沒錄過。我能說什麽呢?好的,感謝各位領導。感謝央視。

然後經過三個月的洗腦+經驗+培訓+斷斷續續的銷售,感覺比以前更尷尬了。這家公司想做什麽?

公司領域有兩個部門,第壹市場部,第二展覽發展部。

營銷裏天天請客戶吃飯喝酒賣產品,會展發展部天天在公司招人。這兩個部門老了,死了。

我還能理解市場營銷。這個展會招人不賣能賺到空氣嗎?我懷疑我是不是走錯部門了,不是說賣東西會發財嗎?為什麽收展的都是搞招聘返貧的?營銷收入20 ~ 80萬以上的老業務員還挺多的。展會結束後有4 ~ 5個高收入業務員。我真的懷疑推薦人引誘我進去騙我的客戶資源。

所以我想過辭職。離職前,我的推薦人像前女友壹樣對我發起了心理攻擊。大家都知道,最後,我攤牌,問了壹個終極問題。妳邀請我去中國人壽到底是為了什麽?不要讓妳成為我心目中的失信者,信不信由妳。

於是我開始明白這個展覽成立的真正目的,以及這個戰略規劃帶來的副產品(組織混亂)。

簡單來說,以前的銷售人員只是賣產品賺錢,年紀大了,需要用年輕人升級團隊,成為銷售人員的puls版——顧問銷售。同時,中國人壽憑借顧問級的專業性,擁有全金融牌照優勢開展綜合金融,再加上公司大量無腦補貼,造成了種種亂象。其實我的推薦人還是想幹壹番正經事業的,可惜天時地利人和,只是缺人。

好吧,說說妳的要求。我先看看妳的要求。推薦人是巴拉巴拉。要合理利用公司資源,發展自己的團隊。壹個人賣保險不如壹群人賣保險、銀行理財、大額存款、信托劃算。最好辦壹張信用卡。

所以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明白公司想做什麽。在此之前,我真的相信會展發展部是為老客戶服務的,因為老客戶太多了。

好吧,反正也不全是銷售。賣保險和賣銀行理財有什麽區別?那就去做。我卷起袖子,準備打電話。推薦人說,等壹下。我告訴過妳,壹個人賣,不如壹群人壹起賣。妳會先做團隊建設嗎?

就這樣,我也上了賊船,開始了招聘之路,就這樣稀裏糊塗的當了主管。

在這條主管路上,我把自己的壹些真實想法和體會分享給大家。

首先,不管是去市場部還是展覽部,都是在搞銷售(或者某個環節,售前、售中、售後),但是差別很大(只我公司調查,不包括其他公司)

第壹,營銷的平均年齡確實比較大。據說行業平均年齡53歲。反正他們有些兒女已經在公司幹了好幾年了。他們積累了很多客戶,年收入10 ~ 300萬,分布不均。估計他們工作15年以上,比較勤快,保證30 ~ 40起步。雖然有孤獨感可以依靠(我們的孤獨感還不錯,得益於營銷老手的積累),但是效果真的很慢,口碑營銷還得忍著。

第二,市場部的銷售思維非常落後,主要以自己的收入為導向。甚至我覺得還不如直接給市場部打電話。年輕人很多,大部分都有明顯的自尊心和道德優越感。沒有“技術性”很難誘導客戶多買保險,想做“良心+專業”。我那裏的展覽還不錯。直接領導總是鼓勵大家考取國際金融理財師、養老規劃等專業認證,提升自己的專業閱讀和可信度,以應對綜合金融。但是,服務和銷售能力真的很弱。有專門人員的後臺支持老師和我們壹起在兩個機構工作,他們經常和不同的人壹起工作。畢竟他們靠工資,我們靠自己。

第三,銷售的方向,營銷是推容易獲得大額的金融保險和容易獲得客戶的健康險、意外險。展會更多的是引導銷售收貸銀(銀行業務)和收貸財(財險業務),但我們並沒有過多的催促銷售,主要是著眼於銷售習慣的形成。反正營銷的銷量是654.38+00萬,我們也做了654.38+00萬,數量比他們多。

第四,在組織發展上,營銷真的垮了,能留下來的都不是同行業挖來的,就是身邊的資源好,或者社會絕技。展會閉幕也好不到哪裏去,招聘很火爆,但離職率也很高,但至少保留了那份失落的純真。

說實話,我真的很同情這些來去匆匆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上半身基本上都有相同的特征。

1,新鮮或者只有1,2年工作經驗(最壞的情況是容易相信,最好的情況是願意接受保險行業的上限)

2,外地人,租房,存款很少甚至有些貸款。

這些人,相當壹部分是缺乏資源的,保險行業是滯銷行業。建立口碑客戶圈需要1 ~ 3年,有足夠的客戶建立年收入10 ~ 20萬。

其中,70%的新人憤然離開,因為最低收入得不到保障,認為公司在壓榨他們。20%帶著遺憾離開,吃飯租房都無法保障,現在卻無法追求夢想,剩下的10%堅持下來,徘徊在落地和滑坡之間。

留下來的都是在忍耐力、情緒控制力、執行力上比同齡人強很多的年輕人,有著不錯的學習能力。

長此以往,老高管們也就習慣了。壹大批優秀的年輕人因為第壹第二個原因來去匆匆,心裏也不再不平,因為這個行業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只需要把精力放在能留下來的人身上,把資源、精力、時間最大程度的傾註在這類人身上,讓他們的收入在兩年左右真正達到20+。

我在公司不到壹年,不習慣殘忍。每次看到這些年輕人離開,我都有點難受。

但是,我也看到了行業的壹些希望。比如我很看好的壹個儲備主管,因為生活費問題被小公司挖走了。我半喜半悲。我高興的是那個小姐姐在那邊的公司有新員工專屬的無責任底薪(可能是壹年,好像是2k)。但是這麽大的公司保護力度還不如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不是沒有保護,但是保護是有責任的)

但是在這個行業裏,我也確實看到了很多異地求學,異地謀發展的年輕人。保險行業會有壹點曙光,壹些保險公司已經開始改變,開始考慮新人的最低生存。給新人壹個溫和的起步環境,但我覺得還不夠。他們面對的市場是新的,需要更專業、更細致的機構來支撐。

好了,來點幹貨。至於現在的畢業生或者保險行業條件壹般的年輕人,真正想通過兩到三年的保險行業的奮鬥獲得不錯的收入(10+和15+),妳必須明白以下幾點。

1.保險公司的本質是銷售公司,現場人員的本質是服務人員(服務先於產品),高層是顧問。

2.妳的主管是誰,他是什麽樣的人,他是做服務還是做銷售,他的服務是大於還是小於銷售,這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妳的職業健康發展。

3.主管是感性的,利潤是無情的。主管對妳最真誠的感受就是在不違法不違背自己三觀的情況下,讓妳的荷包爆掉,但這個過程中妳可能會很累,甚至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4.也可能有不做銷售的人事和客服,因為這個團隊內部的銷售支持職能組和增援支持職能組比較完善,善於招人的新人很容易適應儲備主管、客服(售前)等崗位或職責,高管也喜歡改造這類人。如果妳學的是專業的人類知識,那就算了,妳只會學到如何建立團隊,如何與人打交道。

5.上壹輪招聘面試不清楚代理合同,業務五險壹金和社保五險壹金的區別,以及妳應聘的現場團隊等關鍵信息,就是耍流氓,不要去。

6.即使有主管的大力幫助,公司也不要求妳有多少銷售業績(比如)。請記住第壹點,企業的性質,否則妳會是第壹個死在轉型痛苦中的人(尤其是妳通過組織發展獲得了不錯的收入,離開中國人壽後又找不到同樣收入的工作,會很痛苦。不要忽視平臺的力量)。

7.妳需要清楚地了解20年後妳的客戶群會是誰,他們需要什麽樣的服務提供商。

8.這種自私的保險公司和選股票是壹樣的。是選擇2000元卻能翻倍的茅臺,還是選擇7元卻難以翻至14元的化工仙股?我自然排斥中介公司和獨立保險公司,壹點是因為我是保險公司,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缺乏穩定的服務體系和產品設計體系。他們的服務依賴於他們能代表的產品。產品做不出來,就沒有根。不願意讓中介代理的保險公司都是些什麽樣的公司?看財報,看歷史。

我更傾向於選擇手裏握有核心競爭力和“知識產權”的壹方,尤其是產品要到20 ~ 60年後才能實現。我寧願保守。

想賺快錢,單獨算。

綜上所述,壹個行業如果不夠規範,就是進入的機會,因為壹旦規範,進入門檻就會很高,比如過去的互聯網巨頭。

如果妳的資源和條件不夠優秀,甚至很差,但是妳心很大,剛剛選擇了保險行業,記住,吃苦,再吃苦,堅持,堅持,再堅持。逆境商最重要的是服務業和銷售業,其次是情商。

就算我是有手的客戶,我也不吃虧,不堅持,也做不到。妳看我,不做銷售就拿5k,隨便做銷售就拿1w+(其實我每周都堅持和準客戶頻繁互動)。我掙多少取決於我是否懶惰。

對了,對了,我的工作模式是早上8: 40到,下午6: 00走,周末壹般在家帶寶寶,偶爾和客戶出去玩。銷售方式主要是以銷定銷,希望以後擴展到社區營銷。

以後有機會再更新壹些其他的,比如壹些工作細節。

  • 上一篇:工商銀行普寧支行怎麽樣?
  • 下一篇:中國有多少所獨立學院?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