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剛剛誕生的80年代,國內很少有人會寫程序。然後,如果妳寫了壹個程序,其他人可以使用它。這個時候程序才能產生價值,這個程序就直接等同於軟件。
但是隨著軟件行業的發展,以中國的情況為例(80年代的美國,程序不等同於軟件),程序不等同於軟件。因為現在寫壹個程序很容易,妳的程序很難產生任何商業意義或者價值,所以很難直接把它變成軟件。要讓壹個程序直接變成軟件,中間有壹個高門檻的問題。這個門檻問題來自於整個行業的形成。
現在妳寫了壹個程序之後,就要面對商業化的過程。妳要宣傳,妳要讓用戶知道,妳要建立分銷渠道,妳可能要花很多時間說服別人用妳的東西。這是壹個從程序到軟件的過程。這個門檻已經比較高了。
我們在和國內各大經銷商銷售渠道的人聊天的時候,他們老板都說這幾年做軟件的門檻挺高的。五六百萬不做軟件,就不能“玩”。我說,“妳把標準定得很高。”他說:“那是肯定的。妳寫個“爛”程序,明天妳就倒閉了,妳的東西還占著我的倉庫。我不知道該向誰求助。我的倉庫需要錢!現在軟件這麽多!”
所以,如果妳沒有壹定的資產,經銷商是不會理妳的。實際情況是壹樣的。如果妳的公司比較小,知名度不高,妳的產品放在經銷商的倉庫裏,那麽他最多給妳壹個臨時收據。如果產品賣不出去,兩周後壹定會退貨。因為現在經銷商的選擇很多,所謂的軟件也很多。程序多了,所有的程序都想變成軟件。大家都說自己的是“金”。但只有經得起用戶的考驗,才能成為真正的“金子”。
這就是為什麽20世紀90年代美國幾乎沒有新的軟件公司。只是80年代的大軟件公司互相兼並,我吞了妳,妳吃了我。但是寫程序的人很多,美國把程序改成軟件的門檻可能比我們高,所以很多人寫程序扔到網上,形成了共享軟件。
2.共享軟件
共享軟件是避開商業渠道的壹種方式。它避開了商業的門檻,因為這個行業門檻很高,很容易進去。我寫個程序扔網上,妳下載了就能用。這個時候,程序就等於軟件。共享軟件之所以這樣產生,是因為沒有中間道路。如果程序直接等於軟件,沒有人會輕易把程序扔到網上。
剛開始做共享軟件的人覺得不會賺錢,後來用的人多了,有人給他付錢了。共享軟件縮短了程序與軟件的距離,但會進壹步拉大與商業軟件的距離。商業軟件的功能和目標不是壹個人能“玩”出來的。這個時候軟件就不是幾個人或者壹個團體能做出來的了。這就是為什麽在美國不能創建新的軟件公司。比如網景網景是1995 ~ 1996年出現的壹家新的軟件公司,但是兩三年後就消失了。
1.1.1商業軟件的形成門檻
1.商業軟件門檻的形成
商業軟件門檻的形成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任何行業在起步階段的門檻都很低,但只要發展到壹定階段,其門檻必然會上升。舉個例子,現在中國生產汽車很難,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妳裝了四個輪子,加了壹個柴油機,就形成了壹輛汽車。當時萊特兄弟安裝壹個螺旋槳加兩個機翼就能造出壹架飛機。在整個行業形成之前妳肯定可以這麽做,但是當整個行業形成之後,妳就不行了。所有行業都是這樣。
為什麽網站壹出來就有那麽多人搶著做?這也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似乎門檻很低,誰都可以做。只要有服務器和網線,就可以做壹個網站。這是該行業剛剛起步時的情況。但是這個行業形成之後,妳就不能輕易“玩”了。
國內軟件開發也是如此。國產軟件自從軟件經銷商形成後,這個行業就真正形成了。是否有渠道是判斷壹個行業是否成型的壹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任何行業都會有分銷渠道,渠道形成了,那麽行業也就形成了。第壹家經銷商成立於1994 ~ 1995,也就是說,中國的軟件行業大概形成於1995,至今也只經歷了八年的發展。
有壹種浮躁的思想,認為中國的軟件業應該很快趕上美國。美國軟件業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已經發展了20多年。中國的軟件行業才八歲,八歲是不懂事的孩子,二十多歲是強壯的年輕人,所以他們的實力不對等。但我們也要看到,它真正的能量會在8歲變成15歲的時候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