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月可能不可預測。
2.美國、俄羅斯等國宣布停止登月計劃。
3.目前,我們對月球的方方面面了解得還不夠。
4.阿波羅登月後,留下了許多疑問。
壹:中國登月: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月2日1: 30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首次搭乘“玉兔”月球車,實現我國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月面形貌、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玉兔的名字公布後,中新社從美國休斯敦發回消息稱,1969年7月20日,執行人類首次登月任務的美國阿波羅11飛船與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有壹段有趣的對話——“請註意壹個可愛的大兔子女孩,傳說中的中國美女嫦娥已經。“好的,我們會密切關註這只兔子的。”
島冰輪開始的時候,我看到玉兔又升起來了。
此時,《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進行了重大調整,原定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已經暫停。現在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到達月球;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將如期發射。未來,它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采集樣本,然後返回地球。預期中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壹段落。
中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就中國航天總體規劃而言,探月工程分三步走,即完成“繞月返回”三期計劃,到2020年依次完成探月、登月和無人采樣返回。
5438年6月+2007年10月,我國第壹顆探月衛星“嫦娥壹號”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上發射升空,進行了我國首次探月之旅,完成了探月目標。
2010,10,嫦娥二號搭載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起飛,完成為嫦娥三號任務驗證月球軟著陸的部分關鍵技術,對嫦娥三號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進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時繼續開展月球科學探測與研究。“嫦娥三號”的發射是在以往發射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
《2011年的中國航天》白皮書表示,中國將選擇有限的目標,分步驟開展深空探測活動。那麽,作為深空探測第壹步的中國探月工程,在完成“繞回去”任務後,會怎麽走?
2010,在“嫦娥二號”探月成功之際,中國探月工程首席專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表示:“月球南極有望成為載人登月的著陸點。根據載人登月的三個可能時間表,中國載人登月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其實早在2006年歐陽自遠就說過,中國要在2021到2025年左右完成載人登月。
201110 10月25日,探月工程和嫦娥壹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在南京發表演講。同時,他說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在2025年左右實現。
然而奇怪的是,2013年10月9日受邀在蘭州參加蘭州黃河母親文化園項目發布會的歐陽自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改變了主意。他說:“實施無人探月將為中國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技術和經驗,但中國載人登月計劃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其實早在2008年5月,有“嫦娥之父”之稱的歐陽自遠做客江西省社科聯舉辦的社科大講堂時,就問聽眾,“中國什麽時候實現載人登月?他曾說:“目前有許多傳說,有的說中國人能在2020年把人送上月球,有的說在2025年和2030年。網上也公布了時間,但其實具體時間並沒有公布。"
從2010明確表示“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到現在“沒有明確的時間表”,為什麽前言不跟?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內部人士向《新民周刊》透露,計劃中的載人登月在“繞行”完成後已經取消。知情人分析:“這是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的重大調整。”
事實上,早在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就曾表示,中國20年內不載人登月。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宇航員登月應該是在20世紀30年代之後。
面對嫦娥三號的發射,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說:“盡管許多航天大國都把登月計劃放在壹邊,但中國這個新興大國卻把它作為壹個主要目標。嫦娥三號是壹個無人月球探測器,但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通過向地球發回月球樣本來做準備,以便在未來65,438+00年內發射載人月球探測器。”
無論是否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無論何時實施載人登月計劃,載人登月面臨的困難都是巨大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部院士莊豐元2007年曾表示:“月球屬於深空探測範疇,航天員要長時間處於真空狀態和1/6狀態的重力下很多天。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要開發特殊的藥物來保證他們的身體狀況。我們還沒有研究這壹步。”
莊豐元曾說:“隨著月球探測的推進,壹些與月球基地相關的研究將逐步開展。比如我們建月球基地,需要在上面養植物和動物,可以用封閉的生態圈來模擬環境。美國進行了完全封閉的生物圈2號(與自然完全隔絕的封閉生態環境,像壹個大蓋子,植物和動物在裏面形成自己的生態平衡)實驗,持續了壹年多,而中國沒有。我要向國家建議。
從“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時間已經過去了壹大半,中國還沒有公布類似生物圈二號的研究,這從另壹方面證明了中國載人登月為時尚早。
讓我們看看探索月球的意義。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在美蘇冷戰時期完成的,當時美蘇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載人登月的成功,正如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所說,“這是個人的壹小步,卻是人類的壹大步。”然而,在“阿波羅17”於1972年返回地球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再也沒有執行過讓壹個超載的人登陸月球的任務。那壹次,“阿波羅17”帶回了110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
盡管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叫囂:“近年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計劃因缺乏資金而壹直飄忽不定。而中國則以巨大的投入做出了有效的登月計劃。這種情況讓人想起半個世紀前蘇聯和美國的太空戰。”
然而,中國從未承認與美國在太空領域存在競爭。例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昭耀多次表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正在按照中國政府的既定計劃和預定目標穩步推進。“我們不想超越任何國家,也不想和任何人競爭。我們只想滿足自己國內的需求。我們走自己的路,不存在與任何人的競爭。”
照片顯示,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11飛船登陸月球。這張照片是他們的同伴柯林斯透過指令艙的窗戶在月球上空拍攝的。
目前探月工程最有現實意義的是人類的能源夢。畢竟月球可以提供很多能源“接力”的材料,比如太陽能,因為月球本身的空氣很稀薄,所以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比如氦3,壹種可以長期使用的清潔安全的可控核聚變燃料,據說在月球上的儲量為654.38+0萬噸到500萬噸,幾十噸氦3可以維持地球壹年的能源需求。
這種豐富的能源對於能源逐漸枯竭的地球當然非常重要。
阿波羅17在完成最後壹次載人登月的同時,只從月球帶回了110公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曾說:“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將采集月壤返回地球。”未來“嫦娥四號”可以實現機器人在月球上的自動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