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潛式比較高端。國內最早擁有半潛式產能的是煙臺來福士,現在由CIMC全資擁有,也就是CIMC煙臺來福士。可惜的是,萊佛士的老板Brian Chang市場能力壹流,管理能力差,屢次延期交貨,所以萊佛士被後來的國有船廠搶了風頭。(但我上次在OTC飯局上看到70多歲的Brain Chang。聽了這麽多行業傳奇,忍不住擡頭!)
目前國內真正具備半潛式鉆井平臺生產能力的廠商仍然屈指可數,如萊佛士、中遠南通、大連重工(DSIC),可以說是國際主流作業者/石油公司認可的。當然妳會說上海外高橋。981不是民族榮耀嗎?建了六年(壹般是三年),申請了幾億美元的國家科研經費(也就是純補貼,更正:這是行業傳言,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是這樣壹個平臺的市場成本大概是6億美元,建設周期是三年)。這樣的國民最後出海了,還需要各種修理。。。在商業領域,它將成為。。。井底之蛙。。。。所以妳看上海外高橋除了國家訂單,沒有接到什麽像樣的國際訂單,現在是主攻。。。自升式。。但中遠和大連重工都拿到了Seadrill等國際頂級運營商的訂單,萊佛士的客戶——幾乎沒有國企——都是國際企業的訂單。
此外,妳還會說振華重工、廣船國際、長江造船廠,甚至最近奄奄壹息的榮盛重工。但是他們也許可以建造壹個半潛式的生活平臺,也就是海上酒店,但是和鉆井平臺或者海上工廠真的不是壹回事。
2.自升平臺
個人認為自升式平臺最好的廠家是招商局重工。雖然各個船廠都想進入自升式平臺的市場,但招商局重工有廣東先天的氣候條件(無冰期)、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足夠的管理能力(這也是南方的商業環境決定的),所以雖然交付平臺的數量沒有萊佛士、中遠等船廠多,但目前訂單最多。而且根據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招商局重工也是最有前景的船廠。
剩下的就沒完沒了了。半潛式船廠提升產量絕對沒有問題。此外,還有振華重工、廣船國際、長江造船廠和剛才提到的榮盛重工。最近關註了壹家叫泉州船廠的企業,因為他請了新加坡最專業的吉寶團隊來管理,沒有歷史包袱。對於造船廠來說,管理和硬件實際上很突出。所以-我喜歡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