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CICC:今年年底到明年壹季度,指數可能會迎來壹個階段性的機會

CICC:今年年底到明年壹季度,指數可能會迎來壹個階段性的機會

CICC的研究報告指出,受局部疫情、地域沖突等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今年以來a股市場壹直低迷。展望未來,中外的增長周期將逐漸從“內滯外擴”和逆周期向“內外滯”轉變。目前中國面臨“供需疲軟”,關鍵問題是能否在2023年再次實現世界第壹復蘇。

在基準情況下,CICC對未來12個月的a股市場持中性和積極看法。CICC建議關註三條主線:1)跨周期政策和改革:高質量發展和中國現代化。2)市場估值中樞是否發生結構性變化。CICC預測,在未來12個月,市場將經歷從低迷到正常化的回歸。3)2023年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快於2022年,支撐資產價格。

在節奏上,CICC認為,今年底至明年壹季度,指數可能迎來階段性機會,中期重點關註增長預期的穩定。大類資產方面,建議未來3-6個月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國內資產配置可能強於負債。

行業配置方面,CICC認為,短期緊跟政策邊際變化,中期趨於增長。未來3-6個月,建議投資者關註以下三條主線:1)低預期、政策邊際變化的區域,主要是受疫情拖累、與房地產相關的區域;如房地產連鎖,受疫情影響的消費;2)國內具有高景氣度、政策支持和競爭力的制造業成長軌跡,包括科技軟硬件、高端制造業、軍工等。3)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仍不明朗的領域,如醫藥、互聯網等,配置時機需要等待政策的預期變化。

以下是其最新觀點:

2023:翻開新的壹頁

今年是疫情發生後的第三年,受局部疫情、地域沖突等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展望未來,中外的增長周期將逐漸從“內滯外脹”和逆周期向“內外滯”轉變。2023年,海外市場的關鍵問題將是“停滯至通脹”(對風險資產更有利)或“停滯至通脹”(對風險資產不利);中國目前面臨“供需疲軟”,關鍵問題是能否在2023年再次實現全球首次復蘇。疫情、房地產、海外緊縮後總需求的走勢等變量更為關鍵。

基準形勢下,我們對未來12個月的a股市場持中性偏正面觀點,根據疫情、地產、海外情況把握節奏很關鍵。此處隱含以下假設:1)在政策調控、局部疫情防控、房地產調整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韌性不斷被壓縮,壹旦這些因素部分或全部得到緩解,短期增長反彈可能超預期;2)如果政策得當,房地產的向下超調可能得到糾正;3)海外“大通脹後有大滯後”,但增速放緩並沒有帶來次生危機的影響。在基準情況下,我們認為美國的表觀通脹和核心通脹都已經見頂,然後逐漸下降,增長預期繼續下降;4)中美關系雖然短期內有波折,但不會繼續顯著惡化。2023年,我們建議關註三條主線:

1)跨周期政策與改革: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現代化。隨著第二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中國的發展將進入新的征程。從產業支撐來看,我們認為安全領域的關註度將得到系統性提升,重點關註能源、國防、食品、科技信息、金融等方面;進壹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支持,關註產業升級帶來的結構性進步;進壹步完善區域均衡發展和共同富裕機制,關註收入分配進展和住房、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綠色發展理念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關註能源革命的轉型,等等。這是2023年需要關註的結構性趨勢。

2)市場估值中樞是否發生結構性變化。從現在到2023年壹季度,政策仍可能呈現“內松外緊”的格局。在經濟明顯企穩之前,仍有進壹步努力的空間,尤其是在企業家信心恢復和房地產領域。目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截至6月165438+10月11,滬深300指數遠期市盈率為9.2倍,較歷史平均水平(12.5倍)低0.7倍,反映出目前投資者信心較弱。我們預計,在政策制定努力穩定經濟的過程中,未來65438將是。

3)中下遊基本面逐漸企穩。2023年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快於2022年,對資產價格形成支撐。在中上遊能源、原材料價格有望下跌的背景下,中下遊制造業利潤率可能會逐步改善。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物價中樞將小幅上行。在此基礎上,我們自下而上預測2023年a股整體利潤增長約為5-11%(對應2022年a股3%左右的利潤增速),中下遊制造業和消費行業可能復蘇更為顯著。

從節奏上看,今年底到明年壹季度,房地產政策的疫情和邊際變化預期相對較高,指數可能迎來階段性機會。中期將重點關註增長預期的穩定,尤其是中下遊地區。大類資產方面,建議未來3-6個月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國內資產配置可能強於負債。

行業配置:短期緊跟邊際政策變化節奏,中期成長,關註六大主題。在市場持續調整後,我們認為政策邊際變化對未來3-6個月的配置影響比較大;從中期來看,根據中國的繁榮程度和經濟增長結構進行結構性配置,把握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主線至關重要。未來3-6個月,建議投資者關註以下三條主線:1)低預期、政策邊際變化的區域,主要是受疫情拖累、與房地產相關的區域;如房地產連鎖、受疫情影響的消費,包括食品飲料、家用電器、輕工家居等。;2)國內具有高景氣度、政策支持和競爭力的制造業成長軌跡,包括科技軟硬件、高端制造業、軍工等。3)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仍不明朗的領域,如醫藥、互聯網等,配置時機需要等待政策的預期變化。在海外持續緊縮後,與全球需求相關的原材料和海運可能會逐漸被回避。主題方面,周期性波動和結構性趨勢提供主題投資機會。我們建議未來3-6個月關註以下主題機會:1)安全發展主題;2)政策穩增長的主題;3)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產業升級主題;4)消費升級主題;5)困境反轉的主題;6)新發展下的國企改革主題,等等。

風險因素:下行風險因素包括:通脹反彈強於預期、房地產持續低迷及相關債務違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波動、海外經濟衰退引發的其他風險;上行風險包括增長強於預期、疫情好於預期、國際環境好於預期。

  • 上一篇:被低估的平安銀行:“新零售之王”的崛起
  • 下一篇:中信基金中信基金是國企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