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車和家CEO李想訪談:優越感、價值感、安全感是衡量產品的三大標準。

車和家CEO李想訪談:優越感、價值感、安全感是衡量產品的三大標準。

車和家CEO李想訪談:優越感、價值感、安全感是衡量產品的三大標準。

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他認為企業是由產品和業務組成的。產品關系到用戶的獲取,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屋頂,而業務決定了企業的效率,決定了企業如何跳到屋頂的最高點。

5月27日,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在混沌研究會做了題為《產品與新商業》的分享。李想認為,企業是由產品和業務組成的。產品關系到用戶的獲取,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屋頂,而業務決定了企業的效率,決定了企業如何跳到屋頂的最高點。

今天的文章總結了李想在互聯網產品領域十幾年積累的經驗。

今天我在這裏開頭要講的第壹個話題是產品篇。有必要討論壹下這個話題。為什麽?

主要是因為在這兩年所謂的創業熱潮中,出現了壹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有很多人對產品壹竅不通,到處跟大家說怎麽創業,怎麽做產品。

但這兩年創業失敗率應該是歷史最高的,真正做到的企業很少。這對整個社會的效率影響很大。

所以,我今天先說產品。

到底什麽是產品?

所以,我們今天先來思考壹個問題:什麽是產品?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是,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面臨這些問題:產品是關於功能的嗎?還是經歷?產品體現了哪些能力?

基於我過去的創業經歷,我是這樣理解產品的:當我們建立壹個公司,壹個服務,壹個App,壹個功能,甚至壹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在做壹個產品。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也需要同樣的能力。

從更大的範圍來說,其實產品力不是壹種技術能力,而是壹種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當我們把產品當成專業技能的時候,就會接二連三的做低效的事情,各種體驗,刷各種存在,把本來可以壹步完成的事情分成六七步。

這也是為什麽我會說產品力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這可能和大家平時對產品的理解有本質的不同。

做產品的第壹步:設定壹個清晰可衡量的目標。

在定義了產品之後,我們需要解決的壹個關鍵問題就是搞清楚產品的第壹步是什麽。

我看到大多數創業者,以及正在做產品的人,往往會錯過第壹步。壹旦錯過了第壹步,後面做的壹切都是徒勞。

我們產品的第壹步是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設定壹個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衡量的。

為什麽要這麽做?因為當我們做壹件事,做壹個產品的時候,如果壹開始不設定目標,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壹樣,所有的參與者都會在不同的世界裏思考。

經常看到各種失敗的創業公司,團隊幾十個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裏思考事情,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為這個企業做好事。但實際上,直到公司去世,這些人都沒有討論過這個企業的目標是什麽。

或者大家開產品會,大吵壹架:妳體驗不好,我體驗好,妳功能不好,我功能好,等等。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溝通過這個產品的目標是什麽。

我在這裏舉個例子。那是2008年,當時我是汽車之家的CEO,我們合並了另壹家公司,也是汽車網站,叫車168。我們當時的流量是那個的十幾倍。但是合並後我們發現,兩家汽車網站雖然員工數量差不多,但是公司的效率完全差了十倍。

合並後我們討論了第壹個問題,就是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願景。當時我負責兩個公司的合並,所以問了車168的高層和同事:?車168的目標是什麽?他們統壹的回答是,我們的目標是做最有影響力的汽車網站。

我接著問:?妳說的最有影響力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得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有人說要變得更專業,有人說要做最吸引廠商的,還有人說要讓用戶覺得好,評價我們好。

我說妳們每個人對目標的理解完全不同,那麽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貫徹這個目標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設定目標上出現問題的最大原因就是貪婪。其實我們只需要解決壹個問題,但我們往往希望通過壹個過程解決四五個問題,照顧更多的人。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麽都做不好,整個組織的效率極低。

做壹個產品的時候,妳問這個產品要解決什麽問題,答案是A、B、c都要解決,我說這是扯淡。

在汽車之家,我們當時的目標很明確,目標只有壹個,就是做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而‘衡量訪問量的標準就是PV。每壹天,我們都在為同壹個目標努力。

衡量產品的標準:優越、價值、安全。

當我們設定了相同的目標,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在壹個世界裏思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為產品定義壹個標準。

產品標準是什麽?我做了壹個比較簡單的定義,就是三個關鍵詞:優越感、價值感、安全感。安全感決定了用戶是用妳還是買妳,優越感會成為妳品牌傳播的口碑,而且壹定是有價值的。

我認為,我們任何人更喜歡使用的產品和品牌都符合三個特征。這裏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些產品是如何體現這些特點的。

1.蘋果公司

我們先來看蘋果。蘋果有什麽價值?設計精良,易於使用。這是它的典型值。

蘋果的安全感是什麽?有蘋果用戶關心前兩天出現的病毒嗎?不會蘋果會給妳彈出壹堆沒用的彈窗嗎?不會,妳用蘋果會很省心的。這是它的安全感。

最後,蘋果的優越感是什麽?壹群朋友在壹起吃飯的時候,大家的蘋果手機絕對可以放在桌子上,不用塞在口袋裏。

2 .順豐

我最喜歡的快遞公司是順豐。所以SF不符合這些特征?

順豐的價值就是幫妳最快的送達。我們喜歡用順豐快遞隔天送。順豐有自己專門的空運公司,保證運輸效率。

順豐的安全感是什麽?其100%是客戶流失率最低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優越性在哪裏?淘寶上所有比較貴的產品,商家都會告訴妳順豐。公司也會用快遞公司來衡量另壹家公司。如果有企業用順豐快遞給妳發文件,妳會覺得這個企業很好。

3 .微信

微信的價值是什麽?幫助我們最快地交流。

微信的安全性如何?微信上不會有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會有垃圾廣告。

微信的優越性在哪裏?很多人會在朋友圈秀自己的孩子,秀自己去旅遊,在朋友面前秀自己的優越感。這裏面體現的人類心理其實很有意思。

用戶價值的衡量:時間和金錢

那麽,在衡量產品標準的三個關鍵詞中,哪個是核心詞呢?我覺得是價值。

2008年左右,我們招了壹個大學剛畢業的產品經理(他後來成了我們的產品總監),當時他提出了壹個非常反人類的理論。他說我們做產品,只講價值,不講體驗,從那以後就壹直這樣做產品。

什麽是價值?妳想幫客戶解決什麽問題?這件事是妳想要實現的壹個價值。汽車之家的價值是什麽?就是幫妳買車用車,就這麽簡單,沒別的。

當我們有了壹個基本的標準,我們面臨的壹個挑戰就是如何衡量用戶的價值。我的回答是:在這個世界上,衡量用戶價值的標準只有兩個。壹個是用戶是否願意真的為妳付出時間,壹個是用戶是否願意真的為妳付出金錢。

那麽我們如何事前衡量用戶價值呢?也就是我們要問消費者的需求,聽市場的聲音,市場為我們提供了產品需求和功能的選項。但這絕對不是最終的決定。妳要從這些選項中選擇真正能成為產品的需求。

有壹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我們找企業不同部門的五到十個人,讓他們坐在壹起,把這些選項都列出來,讓他們自己選擇。讓我們對客戶真正願意花錢的功能進行排名,最後前壹三個成為產品的功能,剩下的全部砍掉。

這裏,我給妳舉壹個我們汽車之家生產的產品的例子。新員工加入汽車行業後,我會帶他們做壹個很簡單的培訓,就是產品到底怎麽做。我會先問他們,妳覺得妳能做出產品嗎?他們都認為自己很擅長。

接下來,我給他們出了壹個問題:如果我們在這輛車的材料成本上加壹萬塊錢,妳會把這個成本加在哪裏?

我問的是開放式問題,不是封閉式問題,所以這個研討會貼滿了壹面墻,這也是我們做產品的壹種方式。有人會說我需要空氣懸架,有人說我要把這個做成變色全景天窗,還有人說我要加按摩座椅和22寸輪轂。

接下來我會問他們下壹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真正做產品的方法。我問,當在座的各位都成為消費者的時候,妳會在這壹堆配置上多花壹萬塊錢給哪壹個?答案很快集中,90%以上的員工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就是希望把錢都花在室內裝修上。

我接下來問他們的另壹個問題是,讓他們看壹看,在市面上同價位同級別的車中,內飾最好的車是不是最暢銷的。因為每個人在外觀上很難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在室內裝修上卻可以有非常大的區別。

所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何做出好的產品?只有當我們團隊的所有人都在同壹個世界,有著同樣的標準,同樣的尺子,妳才會發現下面人的價值和效率會無限的大。

昨晚10點,我們負責技術的VP也找我談話了。他說用時間和金錢衡量用戶的價值很容易,他同意,但他想增加壹個新的衡量標準。這個新措施是什麽?他說那是情感。

什麽是情感?其實就是口碑。當用戶真正賦予妳的產品情感時,他會發自內心的幫妳傳播。

打造有優勢有價值的品牌

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總有人問我們怎麽做品牌。在衡量產品的三個標準中,安全性是基本要求,所以不適合做品牌建設。

而優越感和價值幾乎把壹個品牌表現到了極致,所以我們傳達品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產品的優越感和價值。

這裏我也舉幾個例子。

1 .茅臺

茅臺的優越性在哪裏?喝酒的是國家領導人,大家都想喝和國家領導人壹樣的東西。

那它的價值是什麽?壹般最好的廣告都是這樣投放的,說它的釀造用了什麽高端技術,所以人喝了會覺得很爽。

2.愛馬仕

女士最喜歡的品牌是愛馬仕。幾乎所有的愛馬仕廣告都讓包包出現在壹個妳非常向往的場景,或者妳看到的是維多利亞那樣的女孩?貝克漢姆這樣的球星,他背著愛馬仕。這就是愛馬仕的優越性。

愛馬仕的價值是什麽?它會告訴妳我用的鱷魚皮是法國最好的手工縫制的,說明它是妳所有包裏最好的。

3.蘋果公司

我們來看看蘋果的廣告。蘋果早期的廣告有壹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它的廣告不傳遞價值,也不傳遞任何優越感。

也許妳看到了喬布斯在蘋果的第壹個廣告,看完之後妳只會覺得這個廣告太酷了,卻發現不了這個產品和妳有什麽關系。

自從蘋果換了蘋果,它的廣告變化很大,廣告裏總有妳向往的場景。在蘋果的廣告中,產品總是被年輕人和兒童使用。而且蘋果現在的廣告要麽講產品設計,要麽講非常有價值的功能,簡單到拍照,音樂等等,都是給妳帶來真正的價值。

這個時候妳會覺得這群人就是我向往的。無論是攝影、音樂還是優秀的設計,這都是我要買的,這件事和我有關。

最後我覺得我們做產品最重要的是提煉價值本身。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至於如何制造優越感,那就要看人本身的素質了。

我的理論可以幫助大家做出合格的產品,但是做出頂級的產品還是要靠大家自己的天賦。

互動問答

問題1:李想老師,您在提到產品的優越性、價值、安全性時,所舉的例子都是行業翹楚。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品牌沒有存在的理由?他們的價值應該如何體現?

李想:其實我不想舉出這樣的反面案例來回答為什麽不存在,因為反面案例對我們做好工作沒有本質的幫助。可能我有個好習慣,就是有什麽新東西出來,我優先看它好的地方。

以* * *為例。壹開始大家都不太理解為什麽那麽多投資人和VC賭* * *享受單車。他們不在乎背後的原因,只在乎不靠譜。但是,投資人和VC花錢買自行車,肯定有他們的需求。我們必須弄清楚他們花錢的目的是什麽。

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壹下我和很多投過單車的VC聊天時的思維方式和他們對整個生意的理解。

我們今天可以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線上流量開始壟斷,線上獲客成本急劇上升,高到妳無利可圖。這時候大家突然發現,線下獲取用戶的成本低了。

而且,很多人想不到風投的邏輯。事實上,摩拜單車和ofo獲取的是有付費能力的用戶,獲取這些付費用戶的成本也很低。本質上,投資人和VC之所以盯著接下來會火起來的自行車、充電寶、便利店,就是把它當成壹個線下入口。

問題2:李想老師,您剛才談到了產品的優越性、價值性和安全性。這三者有重疊的地方嗎?

李想:我覺得在這三個標準中,產品的價值是很容易衡量的。剛才說了,價值是衡量產品的標準,是可以量化的方式。

安全感和優越感,在我看來,其實屬於人性的範疇。優越感的本質是我們心理感受的品質,或者說是我們向往的東西。

事實上,在不同的年齡段,優越感其實已經出現了巨大的斷層。由於過去的生活經歷和背景,以及出生時代的差異,60後、70後、80後、90後對優越感的基本需求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斷層讓很多企業瞬間消失。用馬的話說,他很難理解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優越感的要求。

60後和70後最主流的人評價自己的優越感都是性價比高的。我買的東西應該是高估的,證明我聰明。這個年齡的創業者做產品,最喜歡的就是性價比。

80後,包括70年代末的人,這個獨生子女群體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為什麽?因為我們需要在別人面前證明壹些東西。

對於這個群體來說,壹個產品在周圍人眼中是否足夠好,決定了我的優越感。

到了90年代末,甚至80年代,他們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好了,這就賦予了他們壹種特別好的品質,叫做自我。只要他們喜歡壹個產品,我什麽都不在乎。我喜歡的是自己的優越感,完全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所以不同層次的人對優越感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在座的各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妳做生意可能會遇到壹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馬說妳沒有錯,只是因為妳老了。

  • 上一篇:本溪鋼鐵集團公司簡介
  • 下一篇:_全屋定制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