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金剛石切割法

金剛石切割法

鉆石的切工形狀是指鉆石被切割打磨成的形狀,通常分為圓形鉆石和不規則鉆石(除圓形鉆石外的所有形狀的鉆石)兩大類。

(1)圓鉆

1.標準圓鉆類型

標準圓鉆的各種刻度名稱見圖5-1-1。

圖5-1-1標準圓鉆類型的各種比例名稱

馬歇爾·托爾科夫斯基(1899 ~ 1991年)最早提出現代圓鉆磨削比的標準參數,時間是1919年。根據托爾斯泰的設計,如果腰邊直徑為100%,桌面尺寸為53%。整體高度60% ~ 61%(其中腰肋厚度0.7% ~ 1.7%,冠角16.2%,底深43.1%),冠角34° 30′,底角40° 45′。根據以上參數,圓鉆稱為托爾科夫斯基標準工。在美國,它壹直被視為理想作品的標準,GIA至今仍將其作為評價鉆石切工比例的標準尺度。

在設計標準參數時,TOW的指導思想是將鉆石的“火彩”最大化,同時也具有很強的亮度。鉆石的亮度主要來自反射光和折射光。實踐證明,照射在鉆石上的入射光,壹部分會被鉆石表面反射,另壹部分會通過鉆石表面折射到鉆石內部。入射角越小,反射光越少,折射光越多。反之,入射角越大,反射光越多,折射光越少(見圖5-1-2)。

圖5-1-2入射角與反射光和折射光的關系。

反射光以靜態和動態兩種不同的方式在鉆石表面形成反射光和閃爍光(即鉆石旋轉或光源晃動時鉆石表面閃爍或亮或暗)。反射光和閃爍光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鉆石暴露表面積的大小(即鉆石刻面的數量和大小以及它們的排列是否對稱)。

折射光與鉆石的比例密切相關,因為從成品鉆石的冠部進入鉆石的光線,大部分在鉆石亭內經過兩次反射,然後最大限度地從冠部透射出去。經過反復計算,托爾科夫斯基找到了壹個理想的比例(見表5-1-2),其中實現全內反射最關鍵的比例是40° 45 '的亭角。在圓形鉆的情況下,異形鉆的縱向截面的底角也應該是大約40° 45′。太大或太小的亭角,換句話說,太深或太淺的亭角都會影響全內反射後從冠部溢出的光線總量,即會影響鉆石的“火色”(見圖5-1-3)。

表5-1-2圓鉆主要品種各種比例對比

此外,從表冠溢出的光線實際上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壹部分從桌面溢出,另壹部分從表冠的刻面(即表冠主刻面、星形刻面和上腰面)溢出。從臺面入射並從臺面溢出的光是純全內反射光,沒有色散效應,而鉆石冠的刻面實際上起到了棱鏡的作用,從冠的刻面溢出的光會被色散。這兩部分給人的印象是,不同燈光的相對主次關系取決於桌面的大小和冠的厚度(冠角),如圖5-1-4,左圖:桌面過大,導致亮度過高,“火彩”不足;右圖:桌面太小,導致“火彩”強烈,亮度不足;中圖:平臺的寬度比例適中,保證了“火彩”和亮度的平衡。

圖5-1-3亭角對鉆石“火彩”的影響

圖5-1-4臺面尺寸和冠角對鉆石“火彩”的影響

從國際鉆石行業現狀來看,美國GIA是以Torkovsky標準工為主,歐洲大部分是以Scan DN標準工為主。

2.其他圓鉆類型

(1)瑞士工人

壹般適用於成品重量為0.03~0.05ct的鉆石,上下共有34個刻面:正八邊形臺面1,冠面16,底面1,底面16,其中三角形刻面占多數(見圖5-1-5(a))。

(2)突出工人

它與標準圓鉆的明顯區別在於,在兩個主面之間有三個刻面(包括冠刻面和底刻面),而不是兩個,因此標準圓鉆的58個刻面的數量增加了16,共有74個刻面(見圖5-1-5(b))。

(3)王牌工人

由紐約“王牌鉆石大師”公司開發。其特征在於桌面不是八邊形,而是正十二邊形,這樣冠主面和底主面的數量相應增加到各12,冠腰刻面和底腰刻面的數量相應增加到各24,共86個刻面。其他特征有:臺面小於50%,星形刻面高於冠狀刻面,底部刻面只有底部主刻面的壹半左右(見圖5-1-5(c))。

(4)麥格納工人

其特征是正十邊形臺面,將冠主面分為兩部分,將冠腰刻面和底腰刻面分為三部分,使刻面總數達到102,即1個臺面(正十邊形),10個星形刻面,20個冠主面,30個冠腰刻面和65442個底主面。

(5)美國圓鉆

被認為是最早的圓鉆,盛行於19世紀中葉的英國。其冠面排列接近現代標準圓鉆,但其整體高度幾乎等於腰緣直徑(僅為現代標準作品的60%)。雖然產量高,但是火色不好。此外,它的臺面較小,約為腰緣直徑的三分之壹,而底尖面較大。近似八邊形臺面的任何壹邊都與相鄰星形刻面和冠主表面的邊緣線幾乎成壹直線(見圖5-1-5(e))。

(6)葡萄牙工人

徑向圓鉆,六邊形臺面,冠底五層,每層有16個刻面,底尖共162個刻面。主要適用於大鉆石(見圖5-1-5(f))。

(7)公主144

這種磨床是在Magna、Ace、Highlight的基礎上開發的。與標準圓鉆明顯不同的是,將16冠腰刻面對應的每個腰邊打磨成三個刻面,並在腰邊和底腰刻面之間增加壹圈16三角刻面和壹圈16菱形刻面,從而使鉆石的“火彩”更加強烈生動,在鉆石旋轉時尤為明顯(。

值得指出的是,還會有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公主作品,通常有57個刻面,偶爾會有144個刻面。不要把它們和“公主144”作品混淆。

(8)螺旋工人

桌面為正十二邊形,冠部有五個小平面,底部有八個小平面,圍繞桌面和底尖呈螺旋狀排列(圖5-1-5(h))。

(9)帝國工人

帝王宮是香港禦府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近年開發的。其特點是在標準圓鉆的基礎上,將標準圓鉆的星形刻面和上下腰面分成兩部分,在腰部切削96個面,從而形成194個面。即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帝國工人的外圍部分也能發出明亮的光(圖5-1-5(i))。

(10)“八箭八心”

它是標準圓鉆類型的變體,近年來很流行。其特點是對稱性強,切角變化小,比值不在理想範圍內(見圖5-1-5(j))。

(11)單圓鉆

常用於分鉆的切割和磨削,冠只有壹個臺面和八個主面,亭只有八個面,共17個面(見圖5-1-5(k))。

圖5-1-5不同類型的圓鉆切削

(2)異形鉆

1.常見不規則演練

常見的異形鉆有七種:馬眼鉆、心形鉆、梨形鉆、橢圓形鉆、祖母綠鉆、長方形鉆、公主鉆(見圖5-1-6)。

圖5-1-6常見異形鉆品種

(1)馬眼鉆

馬眼鉆石又稱“橄欖鉆石”、“船形鉆石”,被譽為現代鉆石打磨中的“切割女王”。

馬眼鉆長寬比是1.75:1 ~ 2.25:1,其次是2.25: 1 ~ 2.50:1,大於2.50:1或小於65438+。

(2)梨形鉆

梨形鉆,也叫淚滴鉆。梨形鉆的長寬比最好是1.50:1 ~ 1.75:1,1.75:1 ~ 2.00:1或1.50: 6550。

(3)心臟鉆

心形鉆是壹種結合了圓鉆和梨形鉆加工工藝的徑向切割,是古代印度工匠發明的。三角片狀孿原石最適合心形鉆,產量因石而異。

心形鉆的特點:①不算心尖頂部的凹口,底尖要位於幾何中心;(2)樹冠主面傾角為33° ~ 34°;(3)心肩底部主面傾斜度應為41,腹部傾斜度略大,約42°;④長和寬必須基本相等;⑤完成後的腰邊壹般打磨成壹系列的小腰邊。

(4)橢圓鉆

橢圓鉆有兩種類型:標準型和細長型。標準型長寬比為1.3:1 ~ 1.5:1;細長型長寬比為1.5: 1 ~ 2.0: 1。

(5)祖母綠型鉆

祖母綠型刀具是壹種倒角的多邊形階梯刀具,通常為長方形,其刻面層數為上下三層,上下兩層,上下四層。祖母綠鉆石是繼圓形鉆石之後最受歡迎的切割和塑形,在現代異形鉆石群體中被譽為“灰姑娘”。

祖母綠長寬比按原石大小為1.1:1 ~ 1.50:1。

(6)矩形鉆

矩形鉆壹般為長方形,長寬比往往比翡翠磨工的大。因為切磨矩形鉆重在照顧自己,它們的腰刃形狀和各種比例可以有不同尋常的靈活性:有的可以很長很細,有的也可以很短,長寬比接近正方形,兩個短邊可以不壹樣,這樣就形成了壹個點錐度的等腰梯形。

矩形鉆被列為常見的異形鉆,主要是因為它在首飾的組鑲中應用廣泛,所以壹般體積都不大。

(7)公主型

腰肋壹般為方形或矩形,冠部為放射狀刻面,底部為尖峰刻面,壹般有57個刻面,偶爾刻面數可高達144。註意不要和“公主144”鉆混淆。另外,插齒機曾經被稱為“公主工”,所以要註意區別。

2.罕見的不規則鉆孔

有許多罕見的異形鉆,可分為三種類型和12系列:

放射狀玫瑰系列、馬鞍墊系列、“淑女”系列、星星系列

臺階臺系列,多邊形系列

雜交伯利茲系列、華麗系列、公主系列、牙齒系列、“五朵金花”系列、任意系列。

(1)玫瑰系列

玫瑰工人起源於400多年前的印度。世界著名鉆石中的莫臥兒大帝、奧爾洛夫、光之山都是玫瑰工人。

Rose worker是現代徑向磨床的鼻祖。壹般采用平底無磨刻面,冠為圓拱。拱門的高度各不相同,但都有小平面。用的原石大多比較薄,但加工時要註意,比例不要太講究,不要太“火”。

玫瑰工蟻種類繁多,主要品種如圖5-1-7所示。

圖5-1-7不同類型的玫瑰花工

(2)鞍墊系列

古代的鞍墊鉆石呈長方形或正方形,有圓角,四邊略向外凸出。現代鞍墊鉆除了保留了上述樣式外,在冠瓣排列方面與標準圓鉆接近,底部則大不相同(見圖5-1-8)。

圖5-1-8鞍墊系列

(3)淑女系列(見圖5-1-9)

圖5-1-9女士系列

(4)半系列(見圖5-1-10)

圖5-1-10半系列

(5)星形系列(見圖5-1-11)

圖5-1-11星形系列

(6)桌面系列

臺面是最古老的研磨機之壹,只是在八面體原石上稍加修改。從晶體的頂面磨出壹個較大的臺面和壹個較小的底尖面,然後拋光每個晶體面(見圖5-1-12)。

圖5-1-12表系列

(7)多邊形系列

兩者屬於同壹個臺階磨床,只是腰棱形狀不同,如圖5-1-13。

圖5-1-13多邊形系列

(8)拜倫系列

1970 10是由南非磨鉆大師巴茲爾·沃特邁爾先生創造的。他只是把妻子名字中的第壹個字母“M”換成了第壹個字母“B”,以示他們愛情的結晶。

在頂部使用步進式研磨機,在底部使用徑向研磨機,兩者都在提高產量和光澤。方形鉆石有62個刻面,祖母綠鉆石有70個刻面(見圖5-1-14)。

圖5-1-14安百裏系列

(9)剖面切割

插齒機最早於1961年由壹個名叫阿帕德·雷吉(arpad Reggie)的人在倫敦發明,原名“公主工”。它由珠寶行業壹般不使用的薄片坯料制成,底部有壹排排41的V型凹槽,腰棱形狀可以隨意“切割”拼出各種漂亮的花紋(見圖5-1-15)。“更多的靈活性,但更少的火災。”

圖5-1-15齒系列

(10)“五朵金花”系列

1988由中央鉆石營銷組織(CSO)顧問加比·托爾科夫斯基(Gaby Torkovsky)創作,共有五種款式,均以花名命名。主要是為色級低、晶形差的原石設計的(見圖5-1-16)。

圖5-1-16“五朵金花”系列

(11)象形系列

這個系列的磨工根據原石腰的形狀,琢磨出了馬頭、蝴蝶、花、魚的形狀,刻面的排列自然是不規則的(見圖5-1-17)。

圖5-1-17象形系列

  • 上一篇:註冊山東省公司需要什麽條件?
  • 下一篇:財務表現是指表現為什麽,涉及到償債能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