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秩序下的互聯網金融江湖中找到優質平臺?
第壹招,看資質。截至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全國性組織”屬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今年3月召開了成立大會,會員名單也成為平臺獲得認可的重要因素。根據向社會公布的信息,協會有嚴格的會員準入制度,玖富、螞蟻金服、微眾銀行、陸金所等優秀互聯網金融平臺代表當選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屆理事單位。協會自成立以來,先後制定了數據和信息披露標準、建立舉報信息平臺、完善風險預警機制等多項自律法規。多關註互金協會動態,可以了解到更權威的官方指標。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批數據報送的36家平臺多為螞蟻金服、陸金所、玖富等知名平臺;此外,2015年支付清算協會旗下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系統首批接入平臺還包括玖富等知名平臺。是否加入有官方背景的相關協會和組織,可以作為考慮的重要標準之壹。
第二招,看年限。過去很多問題平臺的統計數據都呈現出壹個* * *:問題平臺普遍成立時間較短,大部分不超過半年,很少有超過1年的。跑者的心態大多是想通過非法手段快速獲利,沒有耐心也沒有資本維持運營太久。所以經營時間長的往往更“靠譜”。比如玖富已經運營了十年,宜信、拍拍貸也運營了近十年,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業績,讓投資人更全面的了解平臺。試想壹下,如果壹個新成立的公司突然出現,不到壹年就突破了幾百億的規模。這個時候,不必急於求成,而是要仔細考慮是否會踩雷。
第三個衡量標準是看團隊是否是專業的金融背景。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金融是很專業的事。無論是主管資產管理、市場營銷還是技術研發,那些來自銀行、投行、信托、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的高管或創業團隊,經過傳統金融行業多年的熏陶,會對行業有更準確的研判,做事更專業,更懼怕風險,更有合規意識。所以他們不會傾向於短期內的幾何級增長,而是追求合理的長期穩定。事實證明,過去幾年倒閉或跑路的平臺高管團隊中,往往沒有多少金融專業人士。
第四招,看合夥人,投資機構,合作機構。資本是逐利的。投資機構,尤其是IDG、SIG、經緯創投等知名風險投資人,對投資標的的審核非常嚴格,所以知名投資機構投資過的平臺相對比較靠譜。同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戰略合作往往發生在彼此生態匹配的企業之間,合作夥伴的優劣往往成為區分平臺優劣的重要標準。
最後,給投資者壹點建議:每個人的投資目的和風險承受能力都不壹樣。在投資之前,不僅要區分和選擇投資平臺,還要量身定制和選擇與投資目標相壹致的投資渠道,而不是壹味貪圖高收益或穩定性而陷入從眾行為。只有掌握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投資方法,才能在互聯網金融新時代繼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