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火電廠如何執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火電廠如何執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比較

單位:毫克/立方米

從1年7月起,我國2012年以前建設的火電廠開始執行新版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被稱為史上最嚴火電廠排放標準,與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經濟體現行標準相當,將大幅減少我國火電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

為了達到排放標準,兩年多來,國內火電企業壹直在加快燃煤機組脫硫、脫硝、除塵等領域的減排進程。然而,仍然有許多企業行動緩慢。6月12日,環保部開出有史以來最大的4億罰單,針對的是火電企業減排存在的各種問題。將火電廠最嚴格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推向地面,將是下壹個嚴肅的任務。我們應該從哪裏開始?

比歐盟更嚴格。

火電行業是大氣汙染物排放的最主要部分。據統計,2012年,我國火電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約占全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42%和40%。同時,火電行業也排放了1510000噸煙塵,約占工業排放量的20%至30%。治理霧霾,提高火電行業排放標準勢在必行。

火電廠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汙染物是霧霾的重要汙染源,排放標準的嚴格程度直接影響空氣質量。與2004年實施的我國首個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相比,二氧化硫、煙塵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明顯收緊。

以二氧化硫為例。新標準中,現有燃煤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每立方米200mg,新建鍋爐為100mg。2004年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燃煤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每立方米400毫克。

與國外環境標準相比,新標準的嚴格程度絲毫不減。仍以二氧化硫為例,我國新建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每立方米100 mg。《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編制說明中指出,歐盟指令2001/80/EC要求新建大型燃燒裝置的排放濃度必須小於200mg,美國2005年規定的新源排放限值相當於184mg/m3。可見,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比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現行標準更為嚴格。

而且新標準還規定,火電企業現有燃煤鍋爐必須滿足“煙塵排放小於30 mg/m3,氮氧化物排放小於100 mg/m3”的要求。此外,強制性汙染物排放指標由三項增加到四項,特別增加了汞排放限值標準。

不要低估這些變化。新標準實施後,到2015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分別減少618萬噸和580萬噸。此外,新標準的實施對電力行業顆粒物、汞等汙染物也有明顯的減排效果。

“火電企業應該積極承擔環保責任。目前火電廠執行的環保排放標準非常嚴格,高於或相當於歐盟和美國的排放標準,未來應該會執行更高、更嚴格的環保標準。”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說。

標準“落地”的難度有多大

只有嚴格執行最嚴格的環境標準,才能有效改善環境質量。然而,要讓火電廠最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照進現實”,並不容易。

6月12日,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4億,是火電企業脫硫脫硝問題。罰單指出,沈陽華潤熱電有限公司等19企業存在脫硫裝置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系統不正常使用、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二氧化硫超標排放等問題。

以上並非個例。自《大氣十條》發布以來,環保部對多家企業脫硫設施等環保設備運行不良進行了處罰。為什麽脫硫設施在重壓下無法穩定運行?有關專家指出,從企業角度看,有技術、工程、管理、運營成本等客觀問題,也有責任意識淡漠等主觀因素;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的能力、水平和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昌深有感觸。“現階段,企業逃稅的壹個重要因素是合規成本高於違法成本。”他說,事實上,除汙設備的購置、運行和維護所需的資金、人力和時間成本,遠遠高於企業違法排汙後被罰款的成本。

巨大的成本投入不可小覷。在《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編制說明》中,已預測新標準實施後脫硫的經濟效益為:到2015年,將有1.31億千瓦新建火電機組需要安裝煙氣脫硫裝置。如果采用高效濕式石灰石-石膏法,新建機組安裝脫硫裝置的投資為130元。若機組年運行5000小時,每千瓦時脫硫運行成本為0.015元,則新建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裝置運行成本到2015年為98億元/年,到2020年為286億元/年。此外,壹些現有單位也需要資金進行煙氣脫硫改造。

“另外,企業很難獲得汙染的證據。權衡之下,有些企業會不惜鋌而走險。”馮銀昌坦言。

在馮銀昌看來,如果嚴格的環境標準要“落地”,首先要讓廣大企業樹立環境優先的綠色管理理念。“環境資源是壹種公共資源,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從陽光、土壤、水等物質中獲取生命資源。既然企業的生產享有公共資源,排汙可能對其造成汙染,就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

馮銀昌建議,其次,要加大環保處罰力度,對逃避繳費的企業形成足夠的威懾力。這就需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和取證能力,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

問題無法回避,但客觀來說,近年來,我國電力企業的脫硫工作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只有12%的電廠有脫硫設施,現在已經達到91.6%。正是通過火電行業和其他許多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十二五”的前三年下降了9.9%。

開拓環保產業新空間

嚴格的環保標準“倒逼”火電企業加大大氣汙染治理投入,也推動脫硫脫硝等環保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尤其是脫硝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相比飽和的脫硫市場,脫硝市場前景更廣闊。“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硝設施,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硝設施。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最新統計,到2013年末,全國投入運行的脫硝機組僅占現役機組容量的50%。對此,有專家預測,今明兩年國內火電脫硝市場將有千億元的空間。

雖然市場誘人,但環保企業想從中分壹杯羹並不容易。“執行這麽嚴格的標準,對火電廠來說壓力很大。”這是很多火電企業壹致反映的問題。對於環保企業來說,要抓住商機,就要實現治理效果和成本的“最佳組合”。“目前市場需要減排效果好、成本可承受的環保設備。”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正軍說。

今年上半年,永清環保在脫硝、脫硫領域累計訂單數億。5月和6月,永清環保先後中標中國國電元寶山發電有限公司3號機組脫硝工程和山東華宇鋁電有限公司1、2、3號機組脫硫脫硝改造工程,合同總金額221萬元。飄紅的業績是基於20多家企業的專利技術集群。

對於環保企業來說,要想在空氣處理市場贏得商機,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北京和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建飛對此深有感觸:“今天,環境汙染形勢異常嚴峻復雜,汙染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只有不斷創新技術,才能啃下‘硬骨頭’,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

趙建飛的公司還依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袋式除塵技術,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減排效果,而且比傳統除塵技術每年節省運行費用250萬元,從而贏得了市場。

  • 上一篇:中信建投證券是正規公司嗎?
  • 下一篇:出口認證公司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