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繁衍生息,成為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商朝時建立蒲鵠國,秦朝時建立郡縣。西漢至民國有縣(國)、州、府、路等地方行政架構,五代設濱州,因靠近渤海而得名。傳統民間藝術多姿多彩,它起源於博興的魯戲、惠民的書社、泥塑、木刻、濱州剪紙,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濱州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鄉。鄒平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範仲淹的出生地。博興縣是漢代孝子董永的故鄉,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濱州也是中國魯劇的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是渤海中部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濱州交通便利。慶忌高速公路、濱博高速公路、京濱高速公路和205、220國道穿境而過,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壹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如津汕高速公路魯冀交界段、魏武高速公路新莊子至鄧王段、濱德高速公路、黃大鐵路濱州段、黃河公鐵兩用橋、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等。
濱州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土地94.5萬公頃,其中耕地46.7萬公頃,人均耕地0.13公頃。2003年底以來,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紮實推進,新增土地61萬畝。黃河貫穿東西,淡水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26種,已開發15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要礦區。海岸線長240公裏,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
濱州農業基礎好。農林牧漁業發達,現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棗、水產、牧草“五百萬畝”基地。無棣金絲小棗、沾化冬棗、惠民水蜜桃、鄒平水星、陽新鴨梨都各有風味,享譽海內外。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冬棗原產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渤海文蛤、三疣梭子蟹等著名水產品聞名中外。
濱州工業發展迅速。紡織、家紡服裝、油鹽化工、汽車及發動機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飛機及機械零部件制造、電子信息、糧油果蔬深加工、生物工程、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十大產業(鏈)集群初具規模。“路上有車,海裏有船,天上有飛機”的目標基本實現,壹個陸海空立體的高科技產業框架正在形成。魏橋創業和華斌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魏夢制造公司主要經濟指標19年獲全國同行業第壹。魯北企業集團是中國首批“環境友好型企業”和第壹家無“三廢”的綠色化工企業。全市上市公司6家,籌資總額59.2億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籌資4.89億美元,在山東省排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