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股權質押的風險包括:
1.股權價值波動下的市場風險
股權質押如同股權轉讓,質權人接受股權質押,意味著從出質人手中接管股權的市場風險。股價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遠大於傳統的用於擔保的實物資產。無論是股份被質押企業的經營風險,還是其他外部因素,最終結果都轉嫁到了股份的價格上。當企業面臨經營困難資不抵債時,股權價格下跌,股權轉讓所得很可能不足以清償債務。雖然法律規定質押財產的價款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債務人將繼續清償不足部分。但由於中小企業的現實,貸款人不斷收回的成本和收益往往不成比例。
2.出質人信用缺失下的道德風險。
所謂股權質押的道德風險,是指股權質押可能導致公司股東“二次圈錢”甚至掏空公司的現象。因為股權的價值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股權價值的保全需要質權人對公司進行持續的評估。而未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相對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同時,由於第三方股權公司不是合同標的,質權人難以持續跟蹤和控制其生產經營、資產處置和財務狀況,容易導致企業通過關聯交易掏空股權公司資產、中止銀行債權。
3.法律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法律風險。
現行股票質押制度存在諸多缺陷,給質權人帶來以下風險:壹是優先受償權的特殊性所隱含的風險。股權質押制度規定的優先受償權不同於壹般擔保物權,有其特殊性。質押公司破產時,股權質權人不享有將抵押物排除在質押股權之外的權利,因為公司破產時其股權的價值接近於零,股權所包含的利潤分配請求權和參與公司事務的權利壹文不值,無法實現質押。二是涉外股權缺陷風險。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法》規定,采用註冊資本授權制,允許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者在企業成立後繳納出資,即股權的取得不以實際繳納的出資為基礎,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可以將其未繳納的出資進行質押,這會給質權人帶來風險。
4.不完全股權交易市場下的處置風險。
在股權質押融資中,如果企業不定期歸還融資款,處置質押股權的收益將成為債權人不遭受損失的保障。目前,各地設立的產權交易所雖然可以轉讓未上市公司股權,但受制於《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違規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8]10號)中“不細分、不連續、不規範”的相關規定,壹直無法形成統壹的未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市場。由於產權交易市場的不完善,大多數非上市公司難以形成股權定價機制,股權難以自由轉讓,質權人和出質人難以合理評估股權價值。如果價值評估過低,出質人將無法獲得更多融資;如果價值評估過高,出質人的質押權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這也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融資的規模。
如果能給出詳細的信息,可以給出更詳細的回答。
第二,將公司股權質押給銀行有風險嗎?
我告訴妳我所知道的
股權質押融資是壹種融資手段。借款人在融資或借款時,將公司的壹定部分股份質押給出借人(這裏壹般指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以獲得資金滿足經營需要或其他需要。上市公司普遍采用股權質押融資。據統計,股權質押是大多數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因為其規模小、缺乏抵押物、沒有政府信用背書,融資渠道有限。
壹般來說,股權質押融資存在股權價值波動的風險。股權質押是指借款人將股權轉讓給貸款人。壹旦借款人因經營困難無法清償債務,貸款人可以按約定出售股份,優先補償其債務。但是,股權的價格波動遠遠大於實物抵押品的價格波動。當上市公司面臨困境時,股權的價格也會下跌。此時,即使轉讓、出售股權,也不足以償還所有債務。因此,由於股票價格的變化,股權質押融資存在壹定的價值波動風險。
三、公司股權質押後,再融資有哪些風險?
由於近期市場大幅下跌,壹些高質押率的企業隨時動作頻繁。上周末,深圳據說成立了專門小組,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解決深圳a股上市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大a股的股權質押現狀,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壹些啟發。
既然說的是質押,那我們就來看看壹些因為各種原因(由於各種限制,不能直接在二級市場減持)想借錢的股東。這個時候,最好的抵押品就是他們持有的。
比如某公司現在股價10元,某大股東現在持有100股,需要融資來保證公司的發展,但是投資人又不傻。這些股份雖然目前價值1000元,但屬於風險資產,在未來的抵押期內仍有很大的下跌風險。
所以為了保險,壹般投資人只會給股東50%左右的資金。如果未來股票跌到原抵押股價的80%左右,就會觸及警戒線。壹般來說,如果抵押人未能及時補足債券,如果股價繼續下跌,跌破原股價的70%,就會觸及強制平倉線,由實力較強的抵押人承擔。
第四,請教高手,公司股權質押給銀行,是好是壞?
股權質押是壹種融資手段,短期內是好的,拓寬了融資渠道。
這個還是要看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這次融資的意義。無論是短期循環融資,負債高,周轉不靈。
我認為這種被動債務很可能很高。壹般都是這樣,後市可能會出現惡意收購:上市公司無力維持股價,被遊資圍攻,被迫低價拋售股票,從而完成上市公司的所有權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