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M&A活動蓬勃發展。日益活躍的M&A活動對融資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廣泛開展M&A活動,企業在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大力籌措自有資金的同時,積極拓展外部融資渠道。隨著現代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M&A活動通過證券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進行,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日益體現。
收購方式多為協議收購,以直接現金支付為主,很少采用換股並購的方式。M&A在中國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內部持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增發配股期間積累的資金。由於我國對外融資有諸多限制,對外融資壹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很多企業在融資時處於政策的邊緣。在交易公告中,並未完全披露企業的具體融資安排。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競爭的加劇,M&A的規模和頻率將越來越大,企業自有資金將難以滿足要求。例如,如何擴大外部融資已成為企業的壹個重要問題。隨著MBO在中國的出現,融資渠道已經成為制約公司治理結構轉型和規模擴張的瓶頸。
在融資方式上,中外沒有太大區別,可供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也比較齊全。但涉及到並購時,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非常有限,主要是因為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對各種融資方式的適用都有嚴格具體的規定。從股權融資和債務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發行股票、股權協議融資、發行債券(包括可轉債)、借貸和無償調撥。
無償劃轉是中國國有經濟特有的現象。是指政府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通過行政手段將目標企業的產權無償轉讓給收購方的產權重組行為。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交易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產權整合性強,收購方往往享受當地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缺點是容易出現違背企業意誌的行政行為,使收購方負擔沈重。違反市場規律的自由轉讓難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企業間的強行兼並導致並購後的整合過程中出現壹系列問題。收購方往往被被收購方的債務或經營狀況不佳所拖累,M&A的真正目的無法實現。蘭陵集團收購玉環股份、壹汽集團收購雲南藍箭、天津TEDA收購美倫股份都是通過無償劃撥的方式進行的。
(2)存在的問題
1.融資渠道狹窄單壹。
在當前企業效益不佳的情況下,企業為M&A提供的內源融資非常有限。外部融資的三個主要方面,即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和發行公司債券,也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2.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流通數量少,比例小,人為增加了並購的融資需求,從而阻礙了並購的順利進行。
隨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進壹步改善,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將越來越多地采用收購方式。但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股份的特殊性,流通股比例較低,因此這種方式對於收購方來說往往比非流通股轉讓方式多付出數倍的成本。M&A成本的增加無疑會導致融資額的增加,從而增加融資的風險和成功率。
3.缺乏融資工具。
中國企業並購時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融資工具相對單調。再加上資本市場本身的缺陷,更是難以融資並購所需的資金。
4.M&A融資並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
很多M&A活動都是政府策劃安排的,並非企業自願,所以在M&A融資遇到的問題也要靠政府來解決,這也會影響到其他企業的融資需求。
5.通過市場手段並購企業,不僅要考慮並購前的資本狀況,還要考慮並購後的資本註入。
M&A資金支付給目標企業的所有者,不進入目標企業;M&A之後的資金註入和M&A融資期間的貸款償還對企業運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M&A活動成功的關鍵。目前M&A只關註M&A當時的資金需求,缺乏M&A之後重新註入資金的準備,不僅容易導致M&A活動的放棄,也浪費了前期投入的資金。
6.b股市場作為外部融資的主要渠道,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包括:
(1)市場規模小。雖然我國b股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但擴張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市場規模較小。壹方面削弱了大型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另壹方面使抵禦國際遊資沖擊的能力更加脆弱。
(2)市場流動性差。與a股市場相比,b股市場清淡,個股換手率低。為了消化壹定量的賣盤,需要很長時間積累足夠的買盤,完成交易。因此,在小規模市場中,當賣方占主導地位時,整個市場都不會樂觀。b股市場流動性低導致入市人數少,大資金無法調度,進出困難,從而使市場陷入流動性差——資金少,入市人數多——流動性差的惡性循環。
(3)業績好、質量高的上市公司少。在現有的b股上市公司中,除少數業績優秀的公司外,相當壹部分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不理想,凈資產收益率較低。與此相聯系,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仍有欠缺,與投資者的要求相差甚遠。這些存在的問題明顯阻礙了國內企業通過國內市場向海外融資。為了有效地進行企業並購,我們必須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使用更新的融資工具,建立合理的融資機制。
(壹)尋求股權融資創新
如上所述,要充分發揮股權融資在並購中的作用,現有的股權融資方式存在諸多障礙,必須進行創新。
1.股權融資的新方式。
(1)定向配售。定向配售在西方和香港資本市場很常見。向特定投資者發行公司股份購買其資產的最大好處是股份公司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從而使並購容易完成。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在此之前,除了壹級發行和配股之外,這壹概念和做法很少使用。目前,壹些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定向增發的先河,為企業M&A融資找到了壹條新途徑。
(二)發行新股。在我國資本融資實踐中,企業公開發行新股有兩種具體形式,壹種是首次發行,另壹種是配股。這裏說的新股發行是針對社會公眾的,既不是配股,也不是首次發行,所以成為除了首次發行和配股之外的第三種公開發行方式。發行新股。在發行對象上,新股發行突破了向老股東配售股份的單壹做法。按照股份公司的壹般規則,老股東壹般有優先受讓權或優先認購權,除非股東大會同意。配股是這壹原則的典型體現。在配股條件下,股東的選擇要麽是無條件購買,要麽是放棄。發行新股時,老股東可以有優先購買權,同時要約壹部分,考慮到老股東的承受能力,也是比較實際的做法。但無論如何,除首次發行和配股之外的新股發行無疑將為M&A融資市場註入新元素,促進企業M&A的進壹步發展..
2.規範場外證券市場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實現股權融資方式的創新,應大力培育證券二級市場交易,當前應采取有效措施規範發展證券場外市場,這是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重要條件。通過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 trading),證券經紀人或證券公司直接與客戶買賣未上市證券,有時包括少量上市證券,而不經過證券交易所。作為證券市場上兩種不同的交易形式,場外交易和場外交易可以滿足不同的交易需求,為M&A企業融資。
(二)擴大債券融資的比重
目前我國企業債券規模太小,遠遠落後於股票和國債,這與世界範圍內債務融資的興起和股權融資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債務融資已成為發達國家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其在國際融資市場中的比重也在不斷擴大。美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大約是股票市場的5倍。尤其是業績好的公司,擔心把股權讓給別人,更註重債券融資。為了適應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在積極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更加重視債券市場,兩條腿走路,使企業債券正常發展,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壹個主要渠道。發展債券融資應是當前的主要任務。
(3)充分利用可轉債、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工具,降低並購融資成本。
可轉換債券為持有人提供了在壹定期限內以壹定價格將債券轉換為股票的選擇權。作為M&A壹種新的融資工具,可轉換債券最大的優勢是可以以比普通債券更低的利率和更優惠的合同條款發行,從而大大降低M&A的融資成本..同時,當公司順利度過並購期,進入發展時,債券持有人可以行使轉股權,可以避免收購後公司負債過多,降低收購後公司的財務風險。在大量並購的初期,由於還本付息的巨大壓力,這無疑是壹種較好的融資工具。認股權證還可以使企業在並購過程中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籌集大量資金,但在我國並購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我國企業在M&A融資時,應借鑒國外經驗,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可轉換債券、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證券作為有效的M&A融資工具。
(D)試行商業票據融資
鑒於短期內巨大的資金缺口制約著企業並購的順利進行,發行商業票據是壹種有效的解決辦法。在國外,票據發行融資是壹種中期循環商業票據融資,是信譽良好的大型企業在金融市場上以商業票據的方式籌集短期資金的壹種融資方式。因為商業票據是壹種無擔保的票據,只有那些資本規模大、經營效益好、財務風險低的大公司才能發行商業票據進行融資。其發行對象主要是專業投資者和金融機構。
票據發行融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融資成本低、充分靈活、資金來源廣泛、借款人選擇多樣。
中國企業的兼並重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種巨大的資金需求也為票據融資提供了發展空間。與目前我國企業普遍采用的其他融資方式相比,票據發行融資比企業債券發行融資更加靈活,可以根據市場和資金供求的變化,隨時采取不同的融資策略和應變措施。同時,商業票據融資可以避免其他股權融資方式帶來的機會成本增加。因此,票據發行融資應成為中國企業M&A融資的現實選擇。
(五)商業銀行發放的M&A貸款
在拓寬企業並購融資渠道方面,鼓勵商業銀行直接向企業發放並購專項貸款,實行封閉管理、專戶使用。國家在貸款企業能夠承受的條件下,對提供貸款的銀行在利率和還款期限上給予優惠政策。商業銀行直接向企業提供M&A貸款將有效促進M&A的順利進行,提高M&A績效。
(六)利用境外證券市場融資。
中國企業並購除了在國內積極要求資金支持外,還應大力拓寬海外融資渠道。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方式呈現出證券化的趨勢,即大量的融資工具是以證券的形式出現的,這與過去以貸款為主的情況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資本市場的這壹發展趨勢為中國企業開展國際M&A融資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七)利用資產證券化融資
資產證券化作為壹種融資方式的創新,雖然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成熟並得到壹定程度的推廣,但對中國來說還是壹個新生事物。資產證券化的本質是企業存量資產和貨幣資金的置換。投資者主要依賴於資產組合的質量和未來現金收益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將資產發起人的信用能力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通過資產證券化,不僅可以達到並購融資的目的,還可以提高現有資產的質量,加快資產周轉和資金流通,提高資產回報率和資金利用率。因此,資產證券化可以作為中國企業M&A活動的壹種新的融資工具。
(八)放寬法律法規對企業並購的限制,為企業並購提供合法的資金來源。
購買上市公司的買家通常需要籌集大量資金,尤其是在現金購買的情況下。這時候往往需要轉向資本市場融資。縱觀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M&A案例,幾乎都伴隨著巨額的外部融資。但是,目前我國為籌集M&A所需資金設置了諸多障礙,阻礙了正常的M&A,造成大量企業為M&A融資違規操作,使相關法律法規形同虛設,褻瀆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盡快修改現有的法律法規,使正常並購的必要資本渠道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