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華夏雙債豐利債券A、C均下跌近9%。截至5月21日,上述兩只基金單位凈值均低於1元,四年後因為踩違約債券,凈值重回起點。針對上述產品,《投資者報》向華商基金發去采訪函,對方回復稱,公司債券基金采用第三方機構估值,基金倉位以年報和季報披露為準。
對於上述情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債券違約表面上是因為資管新規和金融去杠桿,企業無法獲得新的融資渠道,借新還舊沒有“新”,只能選擇違約。其實是因為企業本身現金流不理想,經營不善,處於高財務杠桿空轉過程中。
某大型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企業連續違約將成為必然,因為國家無意改變金融去杠桿政策。
回到起點
回顧華商基金近期產品跌幅,5月7日,華商雙債A、C分別下跌3.99%、4.02%。5月15日,上述兩只基金甚至分別下跌了8.9%和8.88%。
招商雙債豐利債券A、C為分級基金,成立於2065438+2004年10月28日,基金經理為梁。截至5月21日,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C份額凈值分別為0.97、0.98。四年後由於踩雷,幾乎回到2014的水平,投資者“錯過了壹場戰鬥”。
根據田甜基金網的數據,華夏雙債豐利債券的凈資產從2065.438+06年3月365.438+0日的654.38+042億元上漲至2065.438+06年三季度末的654.38+00.608億元,之後開始無休止下跌,直至今年壹季度末。壹年半時間,凈資產下跌94.22%。
這兩只基金產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幾只違約風險債券被踩踏。再看持倉明細,最大的重債“15華鑫債”持股比例高達24%。“15華鑫債券”的發行人為上海華鑫。3月1日,華鑫債券二級市場價格暴跌32.65%,停牌,收盤61.29元,創上市以來新低。
“15華鑫債”為2020年到期的五年期公司債,目前余額30億元,債項評級AAA。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評級”)是上海華信的信用評級機構。3月2日,聯合評級將“15華鑫債”由AAA下調至AA+;4月10日下調至AA;5月4日下調至bb b+;5月16日下調至b。
對於華夏雙債豐利債券A,田甜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31,該產品無重倉股,但在重倉股中,“15華鑫債券”倉位以24.18%排名第壹,第五位為“11凱蒂MTN60”。值得註意的是,“11凱蒂MTN1”為違約債券,其發行人凱蒂生態於5月7日發布公告稱,因其無法足額支付中期票據本息而違約。
在之前的2017年年報中,“11凱蒂MTN1”並未出現在重倉債券的明細中,由此可見,壹季度華商雙債中應加入“11凱蒂MTN1”。也就是說,華夏雙債豐利債券踩了兩個雷,分別是“15華鑫債”和“11凱蒂MTN1”。
天相投資研究中心負責人賈誌祥告訴記者,踩拉多的公司可能過於追求利潤,而忽視了風險控制。
所以公司的投研水平值得商榷,今年壹季度增加了違約債券。
此前,華商基金剛剛披露年報,虧損1.5億。截至3月318,31,* *有122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17年公開募集基金年度報告,田弘基金盈利能力最強,為571億元;華商基金以-654.38+0.476億元排名倒數第二。
《踩雷潮》
另壹只即將違約的凱蒂生態發行的債券“11凱蒂MTN1”出現在國海福蘭克林基金的持倉債券明細中。此前,中信資產管理的員工爆料稱,該基金“秘密隱藏”了壹只即將違約的債券,在這只債券出現違約風險時阻止贖回,並降低了其估值。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發去采訪函,對方回復稱,“公司壹貫守法合規,所有基金產品均按照基金合同進行投資運作,保障所有投資者的權益。我公司已委托律師對發布和傳播不實言論者采取法律措施,將繼續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與之前公司對外的說法壹致。
此後,記者也向中信資產管理發出采訪函,了解相關事宜。截至記者發稿時,中信資產管理尚未回復。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 * *已有20只債券違約,總違約規模超過6543.8+05億元。與同期2017相比,僅10期債券違約,違約規模僅為壹半左右。
壹家中型證券投資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債券違約主要是因為貨幣主動收縮,以及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資金和基本面都很難看,大公司開始違約,小公司面臨破產。
上述投資經理還表示,金融去杠桿的後果是貨幣收縮,導致融資成本上升。最後,那些高負債或者負債融資的企業,會因為現金流斷裂而癱瘓。借新還舊越來越難了。現在AA+級別的公司債發不出來,現金也沒有來源。參考東方園林,債券主體加債的信用等級為AA+,很高,但6543.8億債券只認購了5000萬元。
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企業連續違約將成為必然,因為國家無意改變金融去杠桿政策。基金公司踩雷影響不會很大,這是資本市場的正常現象,最多可能影響基金公司的聲譽。
某大型銷售平臺的投資顧問認為,債券基金壹般會投資5-10的債券,如果債券違約,大多會通過基金產品的凈值表現出來。比如壹只純債基,投了10個債券標的,其中壹個有違約風險,就意味著凈值跌了10%。發生違約時,基金凈值會先虧損,然後需要關註債券是否有抵押或擔保,如果有,可以直接處置;但如果沒有,就只能用法律程序,看公司有沒有新的資金來償還違約的債券。
投資經理還解釋說,債券發行後需要交易流通。現在連AA+債券都違約了,基金公司只能買AAA級債券,但這種債券在市場上並不多見。除了債券,債基還配置了利率債。但目前貨幣政策收緊,利率水平上升,反映出債券價格下跌,基金公司虧損。基金公司為了止損,需要賣出流動性好的高評級債券和利率債券,賣出依然帶來債券價格下跌。所以,債市比股市更熊。
上述投資顧問表示,債券市場的風險比股票市場小,但是債券市場的違約直接面臨本金的風險,尤其是參與壹些直投項目。